為什麼在有些事情上,美國總統特朗普會出爾反爾?

徐維16

美國憲法沒有規定美國的總統一定是要是一個職業的政客擔任,在這種情況下任何人上位都成為可能。特朗普是一個商人,沒有任何從政經驗,但是這並不妨礙其參與政治,以及關心政治活動。所以說商人不能從政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美國總統門檻其實並不高。

(特朗普在美國國會做國情諮文)

這裡要分析特朗普這個人本身的政治立場和傾向。特朗普的年歲很大,競選並上臺時已經70多歲的古稀之年,這個年歲的美國人基本都是有政治閱歷,經歷過滄桑歲月的人,在對於國際關係和世界局勢的認知橫跨整個冷戰時期。政治立場趨近於保守,基本上都是美國保守黨的鐵桿支持者。這也是為什麼共和黨又被稱為大佬黨、老人黨的原因。保守就意味著一切以現實出發,重視利益,基本上都是現實主義者。加之其商人的背景,更是強調這種關係,因為在商業談判當中就是一種“零和關係”,即你之所得便是我之損失。特朗普本人就是一個現實主義者。

(年輕時候的特朗普)

在國際關係理論發展的過程中,有重要影響力的理論就是現實主義和新現實主義國際關係理論,這兩種理論可以說其理論形成的背景就是特朗普年輕時期所經歷過的冷戰時期,重要的奠基人就是漢斯·摩根索(現實主義)和肯尼斯·沃爾茲(新現實主義)。美國共和黨的對外政策和交往基本上遵循的就是這兩種思想理論,兩者具有傳承性。在現實主義者看來,國際社會本身就是一個無政府狀態,國家權力是國家追求最高目標,它不僅是國家行為的手段也是國家行為的目標,國家利益是以國家權力界定的。

(國際政治現實主義大師漢斯·摩根索)

所以不能混淆政治與道德額界限,普遍的道德原則不能以抽象的公式運用於國家行為,也就是說民族國家在追求利益時所遵循的道德,不同於普通人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所遵循的道德。政治家所謂國家領導人才去行動時,評價其政策的標準是政策的政治後果。謹慎,即不同政治行動的後果進行權衡,是政治中中至高無上的品德。把個人道德同國家道德混為一談,就是製造民族災難,因為國家領導人的首要職責是保證民族國家的生存。(漢斯·摩根索《國家間政治》)

從現實主義者對於國際政治的理解就可以明白為什麼特朗普在處理對外事務當中,往往會出現前出爾反爾的情況。這是他在權衡利弊和進行利益博弈,並且將商業談判的討價還價技巧引入了政治談判之中,而且用著十分順手。

(特朗普對俄政策)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就是一套現實主義對外關係政策,而且具有利益的排他性。特朗普是一個善於學習和領悟的人,並且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在當選之後進行過“補課”。特朗普在任期間多次與95歲高齡的基辛格博士會面,向其諮詢和請教相關涉外問題。基辛格博士也是健在的國際關係現實主義大師級的人物,現實主義本身也不是當今這個時代的產物,健在的大師也就這麼一位了。用基辛格博士自己在《大外交》中的話就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宣稱國際領導地位是建立在利他主義之上的”。由此可以見得,基辛格對於特朗普的影響是很大的。

(特朗普在白宮接見基辛格博士)

綜上所述,有些人抨擊特朗普稱其兩面三刀,出爾反爾,言而無信,這其實是不對的,因為其是美國政府,代表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其在處理對外關係方面遵循現實主義原則並沒有錯,其出爾反爾,不誠實守信這並不錯。說他不靠譜沒誠信的人其實都是以個人道德標準來評價他的國家對外行為。特朗普上任一年來基本兌現了其競選時期的承諾,而且未兌現的也正在努力兌現,因為這是內政而非外交。由此可以說特朗普不誠信,這是不對的。


古姿

1.在對待俄羅斯問題上,特朗普“出爾反爾”,原則是維護個人政治利益。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時候,特朗普對俄羅斯和普京個人的態度非常友好,多次毫不掩飾的讚美普京,並強調如果當選會與俄羅斯“好好相處”。然而,特朗普成為美國總統以後,不僅沒有與俄羅斯“好好相處”,與俄羅斯的關係陷入了冷戰以後最低谷。特別是2018年,特朗普因發生在英國的間諜中毒案驅逐俄羅斯60名外交官,因為敘利亞疑似化學武器攻擊事件中大罵普京“助紂為虐”。特蘭普對待俄羅斯關係的出爾反爾,主要是為了個人政治利益,為2018年中期選舉和2020總統大選做準備。

2.在對待敘利亞問題上,特朗普“出爾反爾”,原則是“美國優先”。特朗普曾經在2018年3月底表態,要將敘利亞美軍撤回,將節省的開支用於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然而僅僅過了半個月的時間,4月14日,特朗普聯合英國與法國對敘利亞進行空襲,發射了100多枚巡航導彈,震驚了世界。至今,仍有2000多名美國士兵駐紮在敘利亞幼發拉底河以東地區。特朗普所謂撤軍和空襲,無非都是為了“美國優先”。特朗普希望法國或沙特組織軍隊替代美國在敘利亞的作用,避免俄羅斯和伊朗徹底掌控敘利亞局勢,所以有撤軍一說。當看到了敘利亞政府軍徹底控制東古塔,反對派岌岌可危,又通過空襲警告巴沙爾政權。

3.在有些時候,特朗普是“說到做到”。事實上,特朗普“出爾反爾”很多,但是“說到做到”的時候更多。這樣一位商人總統非常清楚怎麼樣能把個人政治利益和“美國優先”捆綁到一起,實現雙贏。特朗普在大選期間承諾修建美國與墨西哥邊境的“隔離牆”,目前正在積極推動;特朗普上任之初就強調伊核協議沒有讓美國收益,在2018年5月18日,隨便找了個藉口就退出了《伊朗核協議》。

所以,特朗普不僅僅是“出爾反爾”,還經常“說到做到”。不論是“出爾反爾”還是“說到做到”,都是為了個人政治利益和“美國優先”服務。


美國觀察室

特朗普作為世界上最強國家的總統,如此任性的出爾反爾,是本性使然,還是另有隱情呢?

特朗普自上任美國總統以來,不僅先後退出了多項已經生效的國際協議,而且,在處理國際事務時,也是常常朝令夕改出爾反爾,給人的印象真的成了一個特不靠譜的總統。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特朗普任總統以來,出爾反爾的事確實做了很多,但與之相反的是,同樣是特朗普,他也是歷屆總統中,兌現競選承諾最多最好的美國總統。這就說明特朗普並非“不靠譜”,而是有意為之,或者是無奈之舉。

首先 特朗普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商人,能經營如此龐大的商業帝國,僅靠聰明睿智,或者說如此的任性草率,動不動就反悔撕約,在十分尊重契約精神的美國,應該是站不住腳的。其次,特朗普應該是個非常強勢的人,剛愎自用獨斷專行對他就是家常便飯。這種長期的霸道作風自然也帶到了他的總統崗位上來了。

基於上述原因,特朗普在一些問題上自然是我行我素,經常按自己的想法表態。再加上喜歡張揚和炫耀的性格,往往是先說後做。

大家都知道,特朗普是靠美國的民粹主義的支持而勝選,其在一些重大國際國內問題上的意見,完全與美國建制派相左。常常因此發生激烈的衝突,導致特朗普政府頻繁的更換人員,更直接導致他的多數政策走不出白宮。這是特朗普朝令夕改的主要原因。

特朗普是在用一個商人的習慣治理著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雖然強勢,卻與那些所謂的建制派精英們格格不入,其行為往往被限制或掣肘。比如和俄羅斯總統普京,特朗普主張改善關係,從上任伊始就一直在宣稱,一個融洽的美俄關係有利用美國。可反俄的理念在美國精英中根深蒂固,特朗普的幾次努力也都無疾而終。

特朗普的出爾反爾朝令夕改,正好反應了美國社會的對立和撕裂。民粹主義的肆虐,使整個美國社會開始躁動,一些激進的思想和行為開始影響民意走向。美國各階層的裂痕在逐漸增大,社會在逐步走向分裂。特朗普只不過起到了一個加速的作用而已。


無奈且向上

前面的分析本人並不認同。分析之前,我們先確定以下事情:

(1)特朗普屬於美國本土利益派

作為美國本土利益派,特朗普不僅要對付各國,還要對付美國國內的國際財團派。

(2)特朗普可能是史上能力最強的美國總統

除了從政經驗少一個缺點,其他的都是滿滿的優點,畢業於紐約軍事學院和世界頂尖的沃頓商學院,在娛樂、酒店、媒體、地產、服裝、酒業、股票、電商等領域都有成功經歷,是一個跨界能力極強的領導人。換言之,我們能想到的,他都能想到。


(3)特朗普的措施非常奏效

之所以近期各國都"反美",是因為特朗普確實為美國本土爭取到很多利益而導致各國劇烈"反美"。所有一切說特朗普"傻"、"笨"和"胡搞瞎搞"之類的話都是站不住腳的,我們得先尊重這個強大的對手,才能好好分析特朗普的行為!

為何特朗普要這麼做?我們得知道美國本土所處的環境:

  • 美國確確實實在衰落

美國的衰落不僅反映在美國的經濟GDP佔世界的比重一再下降,還反映在美元的地位一再下降(各國陸續用其他貨幣交易),以及美國盟友對待美國的態度。菲律賓杜特爾特的“反美言論”,早在奧巴馬時期已經發生;日本和韓國一直想拋開美國變為真正的“自主國家”;英法德一直在事實上拋開美國,譬如跟著俄羅斯和新興大國在伊朗等國做投資,建設新歐亞貿易陸上通道。(還在說美國有很多“堅定朋友”的,我建議送他到精神病院)

  • 美國的利益大多被跨國財團奪去
美國二戰以後經濟發展飛速,也通過朝鮮戰爭、南聯盟戰爭、伊拉克戰爭和利比亞戰爭等戰爭獲得了不少利益,但是暗地裡的好處都被跨國財團奪去,而明面上對美國的傷害都由美國本土民眾承受,不斷損害美國本土的利益。跨國財團奪得新資產後還進行了全球佈局,利益沒有回到美國本土。
  • 奧巴馬的政策並不奏效

奧巴馬的政策,更多的代表了跨國財團的利益,而且TPP和伊核協議等協議確實沒有讓美國本土得利,更不能阻礙美國衰落的步伐。

因而,特朗普站在美國本土利益的立場上,理所當然地撕毀TPP協議、伊核協議乃至自己國內的奧巴馬醫改,尋求一系列對於美國本土更有利的新協議。

注:特朗普是一個偉大的對手,也是確確實實的“愛國人士”,我們應該尊重這個對手,研究透他,進而打敗他,沒必要進行詆譭。


數說社會

特朗普出爾反爾是出了名的,其原因大多來自於四個方面:

1.特朗普完全沒有延續前任政策。美國總統四年一屆,當新任總統上臺之後,多多少少都會沿用前任總統的某一些政策,但是特朗普破舊立新。把固有認為正確的事情推翻(伊核協定),給人就留了一種出爾反爾的感覺。

2.特朗普執政經驗不足。特朗普頻繁更換內閣、上臺後一段時間沒有確定明確對亞太方針,導致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沒有準頭,讓外界感覺其出爾反爾。

3.商人經驗用於政壇。特朗普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在出訪外國,解決重要問題之前,總是要亂說一頓擾亂敵方軍心,這也被認為出爾反爾。

4.個人風格。特朗普除了商人之外還涉足娛樂圈,加上財大氣粗,嘴巴大想說什麼說什麼也就成了他的標籤。


虎賁軍huben

特朗普在成為美國總統之前是位成功的商人,在美國富翁排行榜上一直有他的位置,帶有Trump品牌的各種地產、賭場等也遍佈美國,甚至在全球各地都有特朗普的合作項目。而商人最重視的東西是利益,不是規則,所以犧牲規則來獲取自己利益是商人最擅長做的事。於是乎,在特朗普眼裡,之前律師出身的奧巴馬“為了面子傷了裡子”,對美國是非常不划算的。到了商人特朗普這裡,規則和麵子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美國利益,說白點是美國本地人的利益。不管是修邊境牆也好,還是對歐洲中國日本進口貨物加徵關稅也好,都是為了“美國優先”原則,盟友也不能例外。


所以,對於中美貿易衝突這件事,他出爾反爾也是正常的,在一個商人的眼裡,不斷變換條件,向談判對手施加壓力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只不過特朗普現在把這個伎倆用在了國與國之間的談判。


黃金客棧

有用強大的綜合國力,是美國總統在很多事情上為所欲為,甚至直接製造國際輿論的基礎!否則,特朗普就只能是“美洲版”的杜特爾特!

1.政治素人需要的不是協調政客之間、黨派之間的各種複雜關係,作為商人出身,更在乎的是如何創造更多的利益。而站在國家曾名,“美國優先”就是特朗普的執政方略,除此之外,所謂的臉面等問題,在特朗普看來“太無聊”了!

2.特朗普作為不被看好的總統候選人,最後“逆襲”成為總統,最在意的就是別人尤其是投票給他的選民的“交代”——即:兌現承諾。

比如:上臺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撕毀奧巴馬時代的產物TPP,然後開始各種“撕約”!退出巴黎氣候,建立隔離牆,退出“伊核協議”,遷館耶路撒冷,開始各種剪羊毛,開始不知深淺的打貿易戰,近期更是極限施壓北方不成,開始擠壓制裁伊朗......

3.追求利潤是特朗普的“常規動作”

當然,當面臨高粱、大豆加稅後,馬上意識到破壞他的票倉,於是開始“妥協”,但還不忘記漫天要價,就跟只有市場賣衣服,即使“攔腰砍價”,也會高於自己的預估最低價!

4.為中期選舉,既要維護猶太人利益,又要估計未來票倉,還有兼顧議會佈局,特朗普現在基本上有點“不頭不顧腚”了。

(1)因為遷館耶路撒冷,導致巴以衝突迅速升級,以色列殘殺60多巴勒斯坦人,而就在這起暴行發生的36個小時,特朗普沒有發推特,可以想象:特朗普有點兒著急,但又不能不為猶太人服務。

(2)打貿易戰,大豆、高粱加徵稅,直接讓特朗普擔心票倉破局,只能妥協,當然出爾反爾,想我們要500億,除了降低美國信譽,實在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3)現在雖然在敘利亞戰局中不佔主動權,但是在敘利亞西南部的德拉為中心的區域,還有坦夫都有美國的存在。而現在美國極有可能採取和伊朗各讓一步:美國撤離坦夫到約旦,而坦夫由敘利亞軍駐紮,伊朗也撤離坦夫。


英武

這就是美國優先,也是美國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科技、教育、金融的本錢,基礎雄厚,實力強大,無人能取代,特朗普來了才這麼任性倔強,但凡是都是有個度,雖然大家喊了很久多極,但今天依然是美國獨大。大家不服不行,一種貨幣一收一放,新興經濟體就全線崩盤告急,誰又能短期取代美國嗎?如此發達的國家誰超過3億多人口,又是統一大市場,市場份額有多大,大家都應該清楚。特朗普代表了民粹主義的代理人,不按常理出牌,所以大家又能拿他怎麼樣,美國是選舉政治,選民的想法,就是特朗普執行的標準。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特朗普變得更加難以捉摸不透,誰又能對美國政治鬼異性清楚嗎?不確定就是極強民粹主義的代表。希拉里代表了專家派不照樣被淘汰出局。意大利英國等等西方民粹主義盛行的年代,都是任性不確定代表。









隨雨飄渺

特朗普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在商海里沉浮了幾十年,按道理講,他對契約的認知比普通人更加獨到,也更加重視,不消說更應該是遵守契約的模範,可是現實中的特朗普總統卻是與大家的想法和認識大相徑庭——政策是朝令夕改,朝三暮四;承諾是翻雲覆雨、反覆不定,讓人覺得他就是一個反覆無常,信口雌黃言而無信之人,這是為什麼呢?

我想,一,是“南橘北枳”的因素造成的。以前,特朗普管理的就是一個公司,或一個集團公司,權力再大也不過是開除幾名員工,降幾位高管職務,吼幾聲“買嘎的”而已,因為一旦出格,就要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約,嚴重的還要受到法律方面的懲罰。而今到了白宮的橢圓形辦公桌前,統治的是整個美國,管理的是整個宇宙(世界警察角色),頗有一些“為所欲為”。特朗普突然之間解除了以前所有的桎梏,抖落掉以前身上的束縛,權力的膨脹,其他國家的敬畏和無奈,都讓他從內心湧起一種放縱、衝動——“我的地盤我做主,你們又能奈我何?”。

二,特朗普上臺,大家一直不看好他,尤其是精英階層和一幫政客。故此,特朗普毀掉以前的政策呀、合約呀,是主張自己的權力實現自己的夢想,更多的是給這幫精英階層看,是給這幫玩慣了手段的政客們看,當然,還有心裡低層藏著的秘密——藐視奧巴馬,“我就是想這麼幹,你們怎麼著吧”?

(圖片來自網絡)

三,自特朗普入主白宮,特朗普就受到多方面的掣肘,他們討價還價,他們使絆子,他們鼓譟、嚼舌根,一句話就是讓特朗普不痛快,。五角大樓的軍方、白宮裡的鷹派、鴿派、參眾兩院裡的“落井下石”派,這一大幫人群起而攻之,特朗普的耳根子“軟”呀,聽聽這個說的“嗯,有道理,就這麼辦吧”,想想那個說的“嗯,有道理。就這麼辦吧”,自己瞌睡前再打開推特頁面,手指懸起來的時候——“嗯?他們說的都不對,那不是我的想法!”,等到手指敲擊下去之後,就成另外一個說法了。結果釋放出來的信息就相互打架,自相矛盾。最終導致世界都摸不清他的“悶葫蘆裡”,那句是真哪句是假?

面對特朗普的這種做法,我認為,與他搞什麼協議就是徒勞——契約在他的眼裡就是手紙一張。應對之法就是“一顆紅心兩個準備”,即一軟一硬兩手。軟的一手就是遇到問題,積極談判,而談判的目的就是拖延時間。談判——妥協——反悔——談判,一次復一次,一年也就這麼過了。硬的一手則是爭鋒相對。面對無法談判的就“針尖對麥芒”,不要有絲毫的猶豫,有預案、有措施、有細則,這其實就是心理戰,比的是膽略、是定力。當雙方一觸即發時,談判又週而復始了。

美國和歐盟的鋼鋁關稅延時明天到期,歐洲怎麼出招才會讓特朗普回心轉意,世界都在觀摩,會不會又是“延期”?假如把制裁伊朗作為交換條件,歐洲該怎麼應對呢?


見腫消世界

以美國目前的綜合實力,要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活躍面對世界,美國不需要裝逼賣柺以犧牲民眾的利益增強國力,美國總統也不需要把自已包裝成個政治家思想家,他只需要有足夠的活力面對世界,為美國民眾創造更多的福利。特朗普恰好就是這樣一位總統,他沒有政治理論,沒有高大深遠的思想論述,甚至會議講話被評多處語法錯誤……就這位被評為最不靠譜的美國總統,卻把準了美國民眾的心脈,以自己商人的眼光投入產出,讓民眾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美國強大帶來的福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