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3.0已經到來了嗎?談談EOS

最近熱議的區塊鏈話題中,EOS可謂是最熱門的一個。它號稱是以太坊ETH的殺手,將取代以太坊成為新一代的區塊鏈平臺。那麼EOS究竟是什麼呢?它之所以被認為可以取代以太坊的優勢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綜合這幾天的學習,簡單談談自己的理解。

首先EOS是什麼呢?EOS (Enterprise Operation System)是一個區塊鏈基礎架構,所有人都可以在它上面構建自己的公鏈。它是由Dan Larimer(Bitshares,Graphene和Steem / Steemit的發明人)與eos.io團隊開發的一個共識區塊鏈操作系統,給程序開發者提供數據庫,帳戶權限,日程安排,身份驗證和基於Internet的操作系統。

  • 開發者友好的區塊鏈底層平臺

  • 類似與電郵系統的系統架構

  • 跨鏈消息傳遞機制

  • 獨立的腳本語言

  • 免費的區塊應用程序

  • 協同效應

用電腦系統做類比的話,可以理解為,EOS相當於操作系統(底層架構)+硬件系統(提供算力存儲帶寬),使用者可以在此操作系統中開發和運行自己的軟件DAPP(區塊鏈上的去中心化APP),任何人都能夠在上面開發,完全免費使用。EOS是EOS系統的代幣,但與比特幣等原生代幣不同,EOS代幣的持有數量,決定了你可以獲取的底層資源的多少。持有的EOS越多,就可以使用越多的系統資源。

EOS和以太坊ETH的區別:

1、設計理念不同。

以太坊網絡被專門設計為所有應用的中立平臺。正如Ethereum Design Rationale文檔所說:Ethereum沒有“特性”,拒絕構建“甚至是非常常見的,作為內在的協議部分”。這就造成了許多不同的應用程序需要重複設計代碼,會造成大量的資源消耗。如果平臺本身能提供一些常見的功能和模塊,那麼提高應用開發者的效率,節省區塊鏈網絡資源。

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以太坊和EOS都是提供基礎服務的交易所,但以太坊只提供了一所房子,交易者們各自為政,以自己的方式進行交易,重複混亂且效率低下,而EOS則除提供房子之外,還制定了一系列規則,使交易更為快捷有效。所

2、區塊鏈應用最大的限制就是延遲和數據吞吐量,EOS相比以太坊eth有兩個顯著的優勢,首先,EOS將基於石墨烯底層技術,理論上每秒可達到10,000-100,000次交易。其次,EOS將使用併發機制來擴展網絡,可能高達每秒數百萬次的交易,達到毫秒級的確認速度。。

3、EOS和以太坊網採用的經濟模式不同。簡單來講,這是一個所有權模式和租賃模式的差別。通過以太坊,每次計算,存儲操作和帶寬利用都需要GAS費用。這種模式要求開發者和創業公司在整個應用程序的開發和部署過程中持續地收取燃料費。相比之下,EOS則採用所有權模式,其中持有EOS代幣給予用戶在網絡帶寬,存儲和處理能力方面的比例份額。這意味著,如果某人擁有1%的EOS代幣,他們總能獲得1%的網絡帶寬,而不會受到網絡其他部分負載的影響。

綜上,EOS可以說是以太坊的升級版,正如EOS白皮書中所說,EOS操作系統是基於經過普遍證實、並通過長期實踐考驗的概念來設計的,代表著區塊鏈技術的根本性進步。它是可擴展的全球性區塊鏈社會的宏偉藍圖的一部分 ,分佈式應用程序可以輕鬆地以此為環境開發和管理。但具體項目是否能理想展開,還請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