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傅雷家書》,向大師學修身育子處世心經

時至今日,才讀《傅雷家書》,既感到慚愧之極,又如獲至寶。前者因為這麼好的一本育子心語,我直到今天在抽空閱讀;後者因為終於完整地拜讀了大師的育子心語,使自己作為一名父親,能從中汲取營養,對女兒進行教育引導,潛移默化,對自己修身養性,治學篤行。《傅雷家書》猶如一本秘籍寶典,讓我收穫頗豐。

讀《傅雷家書》,向大師學修身育子處世心經

傅雷是我國著名的翻譯家、作家、藝術家,著作等身,學富五車。由他翻譯的外國名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作為翻譯家,傅雷是泰山北斗,學者師範;作為父親,他躬身篤行,言傳身教,通過書信對遠在萬里之外的兒子,從治學藝術、為人處事、修身養性、結婚生子、教子育女等方面進行指導。通篇瀰漫著濃濃的父愛,洋溢著愛國的赤子情懷。縱使在自己遭受不白之冤之際,也沒有流露出對黨對國家的不滿、對政策的懷疑,體現了一位社會主義知識分子的高尚情操。

傅雷生活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雖然過去了半個多世紀,但是傅雷育子心語,對今天的人而言,仍然不過時、不掉渣,具有極強的借鑑意義。

一是對待藝術追求“修煉至臻”。傅聰能夠成為我國享譽世界的鋼琴大師,與其有個懂音樂的好父親密不可分。傅雷在鋼琴方面學識淵博,談論鋼琴知識如數家珍,信手拈來,無論是對鋼琴理論、演奏技巧,還是師承淵源,身體動作、批評意見,見解都是一陣見血,直指要害。特別是身處當時尚不開放的新中國,仍然洞察世界各地關於傅聰鋼琴演奏會的各種評論、而且對批評的中肯與否都分析到位,不隨波逐流。對於兒子傅聰的成長曆程,傅雷一直像鞭子一樣,在後面不停地抽打,不停地催促,督促傅聰不斷修煉至臻。縱使傅聰已經享譽海內外,傅雷仍然反覆勸說傅聰不要疲於應付演奏,要減少演出,多學習鋼琴理論,針對批評意見要加以改進,不斷提高藝術水平。

讀《傅雷家書》,向大師學修身育子處世心經

二對待人生追求“學習上進”。傅雷作為著名翻譯家、作家和藝術家,應該說知識淵博,學富五車,但對待人生,始終保持一種“不甘停止、永求上進”的態度。不僅表現在教育兒子、兒媳方面,也表現在對待自己修身治學方面。對待兒子、兒媳,他始終從長者的身份,針對各自條件和特點,分別推薦不同的書目,對他們的成長進行指導。對待自己也永遠保持一顆上進的心,終年筆耕不輟,學習不斷,每天堅持看書,縱使晚年身體狀況每況愈下,也堅持不懈,令人感動、令人佩服。

三是低調生活圈追求“恬淡寡欲”。傅雷作為一名文人,不善於社交活動,也不熱衷於社交活動。在生活上始終秉持“恬淡寡欲”的生活態度。生活有規律、有計劃。做事有步驟、有方法,特別是在物質相對匱乏的年代,在家庭開支方面堅持收支票平衡,略有結餘,從不鋪張浪費,貪圖享受,把這種觀念源源不斷地灌輸給傅聰,體現了文人士大夫的“甘於淡泊”的處事原則。

讀《傅雷家書》,向大師學修身育子處世心經

四是對待子女追求“立德成才”。傅雷在教育子女時,始終強調“先成人,再成才”的原則,時時處處教育子女要修身養性,立德立言。特別是在感恩致謝方面,多次強調要向長輩去信,表達謝意。在二兒子成長的道路上,傅雷也是敦敦教誨,不厭其煩。兩個兒子都在傅雷的教育下,老大成了鋼琴家,老二成了人民教師。

五是對待家庭追求“和睦和諧”。傅雷作為文人,眼裡容不下沙子。凡事愛發脾氣,但在家庭關係上,始終倡導要“和諧和睦”。他的妻子朱梅馥女士,是我國傳統賢妻良母的典範:處處體現著寬容、忍讓、和睦的風範。在教育兒子與外國媳婦時,也始終灌輸著和睦和諧的理念。如何處理翁婿關係、夫妻關係、傅雷在家書中多次提及,體現了大師的長者風範,同理心躍然紙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