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總要取消銀行保本理財產品和剛性兌付?

火電廠節能魏熙臣

取消保本理財產品和剛性兌付,是國家金融的政策,總整而言是對銀行有好利。

取消保本和剛性兌付,當然也就意味著老百姓購買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根據不同等級的理財產品,風險也不同,有可能損失本金。而銀行因不在設保本和剛性兌付,即使老百姓購買了理財產品受到了損失,因購買前的須知和金融政策,銀行也不必為止承擔責任和承擔損失。

取消保本理財和剛性兌付,是國家需要調控金融風險,降低銀行產品的風險損失,也避免理財產品無法達到預期時,一些非理性購買理財人的“無理取鬧”。

取消保本理財和剛性兌付即有利也有弊。銀行降低了理財風險,但隨著網絡的興起,P2P理財隨著爆發式增長,很多平臺打著保本或有擔保、國企控股等進行吸引客戶,又沒有銀行5萬的門檻,因此吸收很多用戶盲目的投入。這中間很多P2P平臺都是虛假的,只是為了騙錢而生,就2017年9月,爆雷平臺就多達120多家,全國上當受騙的何止幾十萬人以上,坑害了老百姓的血汗錢又何止幾十億。

國家金融的政策是正確的,讓人們在投資時要認識到風險,但又給了那些心術不正之人可乘之機。希望我們偉大的國家能在出臺好政策的同時,也能及時的整治和嚴控金融平臺,不給那些心術不正的人機會,保證大眾投資環境的清潔。畢竟國以民為本,不能讓那些沒誠信,貪私利,心術不正的人壞了國家的好政策。在此也提醒下大眾理財的人們,理財有風險,投資須謹慎!


藍天中的一朵白雲

取消保本理財和剛性兌付,是為了消除金融風險,防止出現“灰犀牛”,是最近一系列金融治理政策的延續。

應該說,取消剛兌和保本理財短期有利於金融機構,從長期來看也有利於培養投資者風險意識。

眾所周知,現在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雖然也跟投資者說明了風險,但是一旦真出現問題,只要大家一鬧,銀行馬上服軟,想辦法予以全額兌付。久而久之,銀行索性就把理財產品當成存款一樣剛性兌付了。這就給銀行帶來兩個問題:一是為了保證每一單理財全額兌付,銀行就不得不採用資金池的方式滾動發行,而把虧損留在資金池,日積月累這個窟窿就會越來越大。二是如果所有銀行都全額兌付,就無法看出不同銀行的理財能力,從而出現“劣幣驅良幣”的現象。實際上,理財能力差的銀行累積的窟窿很大,不過潮水沒退的時候誰都看不出來。當窟窿大到銀行無法承受的時候,一旦爆發出來,後果是誰也無法承受的。



取消剛兌後,短期內投資者會感受到損失的陣痛。不過這就像股市一樣,投資者教育在這個時候才會真正體現其價值。以後,投資者會精心篩選理財的銀行,對於理財的要素進行仔細研究 ,對於沒有能力的銀行用腳投票,這樣理財市場就會出現兩級分化,促使產品研發能力強的銀行精益求精,能力差的銀行退出理財市場。——這是一個理財市場的重新洗牌的過程。


洗牌後的理財市場,應當說對投資者是有利的。只有當市場規則清晰,競爭者充分的時候,投資者才能真正看清風險,從而依據自己的判斷主動做出抉擇。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更多分享,敬請關注。


空谷寒潭

4月27日,從去年11月出臺的《資管新規意見稿》正式文件開始實施,除了對金融從業者的影響之外,對普通百姓的影響也非常大,首要的一點,就是銀行保本理財和剛性兌付被打破。很多普通理財投資者一時無法接受,但打破剛性兌付不一定就是壞事。

為什麼要出臺資管新規?

首先取決於人民幣並沒有國際化,國內資產仍然處於一個封閉狀態。百姓們將手中的錢借給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將資產炒高之後再賣給百姓。雖然剛性兌付和保本保息保障了收益,但百姓在賺錢中不知不覺分擔了資產的鉅額債務。在這樣的財富分配中,如果國民財富無法持續增長,那麼危機就會出現。

本次出臺的資管新規,實際上就是為了化解這樣的風險。

打破剛兌,已經不是第一次

所謂的剛性兌付,就是指當信託產品到期之後,信託公司必須將投資本金與收益分配給投資者,如果信託計劃不能如期兌付,信託公司則需要對此計劃進行兜底處理。而其實此前並沒有要求信託產品一定要剛性兌付的相關法規,只是在執行中成為潛移默化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不能保本和剛性兌付,就一定是壞事嗎?

就如前文說道,金融業必然存在一定的風險,承諾保本保息以及剛性兌付並不以為著投資完全沒有風險,而是將風險積累在金融體系本身,如果風險慢慢累積,會給整個大金融環境安全造成極大隱患。

面對銀行理財不再保本,投資者應該怎麼辦?

1.短期不必驚慌,該買什麼買什麼

資管新規雖然自公佈之日起即刻生效,但央行仍舊提供給銀行兩年左右的過渡期,以便銀行慢慢調整業務,所以在過渡期內,不少封閉式的預期理財產品仍舊會發售,投資者仍然可以購買。

2.提高自身的風險意識

再沒有一定不賠錢的銀行理財產品了,投資者應對風險應提高防範意識,多多提高自己的理財水平。

3.淨值化理財可以盡享收益

所有理財產品淨值化管理之後,其資產的收益與風險會及時得到披露,而相關管理人只能收取產品的管理費用,其餘的收益全部歸投資者所有。

4.挑選理財產品避免踩雷區

可以通過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銀行、信託、公募等公司官網,中國信託登記中心以及中國理財網等相關網站進行查詢,確認購買的理財產品是否真實存在,投資前確定管理方資質以及理財產品的底層資產,確定風控措施,沒有清晰的抵押、質押、擔保以及止損線,千萬不要購買。

對打破保本理財與剛性兌付需要辯證來看,雖然投資者需要承擔投資理財的風險,但是長遠上來講,維持了金融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才是對投資者的最好保障。


度小滿金融

去剛兌的政策是為了響應國家去金融槓桿的號,是去槓桿的一種手段。



供給側改革、去庫存、去槓桿是國家積極推進的三項政策,今年對金融業的重頭戲就是去槓桿,防範系統性風險。

那下來說說,取消保本理財去剛兌為什麼是去槓桿的一種手段。

商業銀行用高收益的理財產品,主要用途是用來募集資金,投放貸款,賺取利差。有了這個基本的思路,下面就很簡單的了。



因為在實際的運行當中,理財產品並不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的收益,而商業銀行為了防範的聲譽風險,一直在做剛性兌付。而為了彌補,這其中一些虧損的理財,就需要更多的募集資金不斷的發行高收益的理財,這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而為了避免這些惡性循環,最終爆發風險,就要抬高利差空間,直接導致企業融資和個人融資,成本升高,利率升高。所以說按照這個模式進行下去,對企業對個人,實際上是一種變相的加槓桿,貸款資金的使用成本會越來越高。

簡單的說,如果不遏止這種形式,就和市面上的,一些龐氏騙局最終結果一樣,不斷的高息募集資金來掩蓋風險。



國家今年始終強調要去剛性兌付,出發點就是奔著去金融槓桿,防止積病成疾,爆發系統性風險。


不立而立

而銀行及金融機構也跟風效仿,紛紛推出自家特色理財產品,不但贈送禮物,甚至還承諾保本保息,以此吸引新投資者留住老用戶,在這種情況下,理財市場日益龐大。

在2018年4月27日,經國務院同意,《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正式發佈,(以下簡稱《意見》),這份《意見》中明確規定資產管理不得承諾保本保息,並對剛性兌付作了相關處罰規定。從中我們能看到,以後銀行承諾的保本保息和剛性兌付已經離我們遠去。

那麼為什麼要取消保本保息和剛性兌付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保本保息,從字面上我們就很好了解,就是保證本金和利息。當銀行和金融機構向客戶推薦理財產品時,為了讓客戶打消疑慮,往往會承諾不論發生任何事情,都會保證到期客戶能拿到全部本金和相應利息。


其次,所謂剛性兌付就是信託產品到期後,信託公司需要分配給投資者本金和部分利益,如果信託公司因投資失利,或其它原因不能兌付時,往往自掏腰包,為投資者兜底,以上保本保息和剛性兌付其實有異曲同工之處。

而金融監管部門之所以要取消保本保息和剛性兌付,為的就是:規範金融市場,引導市場正常健康發展,銀行及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亂象叢生,風險不透明,存在許多潛在風險,一旦出問題,會給國家金融體系造成動盪。其次,穩定不斷增長的高槓杆,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讓投資者能對金融理財產品的風險有更清楚的認識。


落葉隨風520敏

因為銀行的保本理財和剛性兌付本來就是不合理的,很大程度上是銀行為了銷售理財產品所採取的誘惑和承諾,在法律和投資角度上,這都是不對的。

理財和投資本身就不應該保本保息,本來就是有風險,哪怕是風險很低的,貨幣基金也會有風險,就更何況其他理財和投資方式,總會有風險。

如果有什麼理財方式告訴你,一定會保本保息,不可能賠本,那麼就一定是詐騙,請遠離他。

所以當現在金融去槓桿,防止金融風險的時候,自然就會讓民眾遠離這些理財產品,防止對理財一知半解的民眾買了之後賠本,造成很不良的社會影響。

現在正是去槓桿的時候,防止社會上的金融風險,如果有誰還是去買銀行所謂的保本保息的理財產品,如果賠了本,那個時候造成了很大的社會風險是很不好的,不利於社會上金融去槓桿,所以現在就開始限制這些理財產品的保本。


海匯觀潮

你好我是昇財經,12年銀行工作的老臘肉,談談我的觀點,歡迎批評指正。

為什麼要取消保本理財和剛性兌付

我想是為了和存款區分開來,清除“灰色地帶”。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大部分銀行在處理理財產品業務時,確實是採取“剛性兌付”的方式,營銷時也把“保本保息”作為宣傳重點來吸引客戶,但實際上這是不對的。

因為從產品性質來看,日常個人理財產品市場,除了國債和銀行存款,並沒有保本保息的產品,但是在老百姓的理解,理財也是存款,因為都是保證本金和利息的安全,利率還高,為什麼不買理財呢(除了不能提前支取)?從監管角度,這就是一片“灰色地帶”,一旦某銀行理財產品出現風險不能兌付,銀行為了聲譽,往往也是自掏腰包墊付,更讓老百姓分不清存款和理財的區別,心想反正銀行都給錢,那我就放心買買買,一旦遇到不願墊付的銀行,就容易發生糾紛。

為了糾正理財產品銷售中這種亂象,讓廣大消費者正確認知理財產品風險,正確區分各產品之間的區別,監管部門陸續下發文件,取消保本理財和剛性兌付,不允許商業銀行再研發和銷售宣傳保本理財產品,使責任劃分更加明晰。

對誰有利?

這個我還真不好說,因為感覺沒有對誰特別有利。

對理財客戶來說,雖然產品性質沒發生太大的變化,但總覺得怕怕的,有不少人會問,取消剛性兌付,銀行是不是就不給錢了,這個還真不是,有風險不代表一定會發生風險。

對於銀行來說,要多作解釋工作,似乎也沒什麼好處。

綜上所述,取消保本理財和剛性兌付是對理財市場亂象的治理,個人認為會使理財市場更加透明、有序。


昇財經

4月27日,包括央行在內的四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備受關注的資管新規終於在千呼萬喚呼中出臺,“靴子落地”,將直接影響我們老百姓的“錢袋子”。

資管新規明確要求,任何金融機構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產品出現兌付困難時不得以任何形式墊資兌付。


為什麼要取消了?

一是為了幫助投資者樹立風險意識,如果剛性兌付,投資者會缺少風險意識,見到就買,以為都是“保本兒的”。

二是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和組織,利用投資者的這個誤區,許諾高回報,大量吸收錢財,錢一到手就跑路,造成更大損失。

三是一些正規的金融機構,也會利用這個誤區,籌集資金用於高風險高回報的投資,如果發生虧損,就籌集新資金來剛性兌付,拆東牆補西牆,終有一倒,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對我們老百姓有什麼影響呢?

從短期看,不保本了,自己的投資可能會有虧損。

從長期看,樹立了風險意識,投資更有針對性了,風險更透明瞭,潛在風險少了。

還有保本和剛性兌付的產品嗎?

有,只有兩種:銀行存款和國債!銀行存款包括活期、定期和大額存單,肯定保本,如果發生資金被盜最高可獲得50萬元賠償。正因為保本,所以收益率很低,你會買嗎?


最愛一笑而過V

朋友們好,銀行保本理財產品,既“保本”又能賺取高收益,深受咱老百姓的喜愛,但是現在卻被取消了!我們不僅要有一個疑問,為什麼會取消?誰從中獲益呢?

下面就依據一些重要的事實和因素,就以上兩個問題做一個解答:

首先來看,為什麼取消了保本理財產品?

所謂的保本理財產品,通俗講就是,象存款儲蓄一樣提供本金的保障!又像理財產品一樣高收益!真的會這樣兩全其美嗎?事實上,這種保障並非國家,社會,和規律層面的,是由產品的發行人來承諾的!

理財產品的發行人,如銀行,信託,基金,保險公司等,投資時,也會出現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失誤!而且是不可避免!因此,對理財產品進行保本,等於是自掏腰包進行補貼!但企業實力是有限的!一旦發生大的虧損,很難做到承諾!因此,對理財產品承諾保本,不符合經濟規律,也不現實!

另一面,世上有許多風險是屬於不可抗拒的。如一些自然性的災害等,往往無法預知,無法規避。

再者,理財產品往往有一個時間週期,例如,兩個月三個月,三年五年的。大家知道,任何事物都是在運動發展的。無法完全預見未來將會出現何種變化!結果!這也是風險所在!

由此看,取消保本理財產品,是面對現實,被迫的選擇!

再來看一下誰受益?

從本質上講,取消保本理財,是對投資規律的尊重!從發行人的角度,例如銀行來看,取消保本產品,是面對現實,對投資者的最大真誠和尊重!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尊重投資規律,樹立風險意識,是最終結果!當然,這是一個痛苦的過程!從社會的發展來看,尊重規律,有利於整個社會形成理性投資的的氛圍,提高整個社會投資的回報!優化資金的配置!

從個人心裡來講,人人都希望有一個保本的承諾!也正因為如此,給了許多不合規,不正規產品以可乘之機,這些產品往往打著保本的幌子欺騙投資者。最後,使投資人遭受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損失!

由上可知,取消保本理財,是對客觀規律的,尊重,是對投資者的尊重!會有力的促進社會的理性投資。促進社會資金更理性的選擇投資產品!相信會有更多更好的投資理財產品湧現,使人們有更多的選擇!在風險之餘,獲得更高的收益…


理財咖

這個問題很簡單,如果銀行一直堅持保本理財和剛兌。理財就失去了意義……就成了無風險產品了……說白了,剛兌的理財就是存款。

實際上,理財需要體現風險和收益等價,如果收益很好無任何風險,這種就是存款。

如果所有的銀行都把貸款包裝成理財,這種行為就會使得銀行經營風險失真。表面上看全部是理財業務,是中間業務沒有風險…實際上全部是銀行託底,風險巨大。……這種不管理,可能導致金融系統風險。

打破剛兌有幾種好處。

1,真正有一定風險的項目可以發理財…如果一直是剛兌,有一定風險的項目就沒辦法發理財。

2,銀行的風險小,責任小了。銀行理財只是起到中間業務作用,不是自己承擔全部風險,有利於銀行謹慎經營的原則。

3,教育投資者,風險意識。獲得較高收益同時承擔一定風險。

實際上,銀行理財還是可靠的,要是都不能兌付,或者經常不能兌付,這樣的理財根本不會有人買。

買理財就用手機銀行(防止被人忽悠)買五萬起的屌絲級別理財,風險最小。

注意…本人銀行信貸員20年,炒股韭菜20年。將發佈兩種內容…1,腦洞新聞…快樂生活。2,成功學內容……如有興趣,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