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出爾反爾,但美國能打的牌並不多

特朗普出爾反爾,但美國能打的牌並不多

特朗普又翻臉了,本質上來說,這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所謂意料之外,是此前在華盛頓雙方似乎達成了協議;在情理之中,是因為相關協議本質上還是一個建立在共同同意基礎上的柔性框架,既沒有在程序上生效,也沒有形成實質性的約束力,還在可以變化之中。

需要對比的是特朗普在北京以及華盛頓兩次談判之後的表現:美國貿易摩擦7人天團來北京的時候,氣勢洶洶,結果被中方給懟回去了,特朗普的做法是,讓最強硬的鷹派納瓦羅和庫德洛暫時離開,於是在華盛頓談判文件發表時,就姆努欽、羅斯、希特萊澤三個強硬但務實的人在,納瓦羅那種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的,暫時就涼快去了。

華盛頓談完之後,中方認為貿易戰結束了,美方務實派說暫停,但攪屎棍子派從不消停,他們的優勢是可以在特朗普耳邊吹風,特朗普內心又有戰術投機冒險的衝動:中國在華盛頓表現的很軟啊,不像在北京那麼硬,那麼,為什麼不繼續折騰一下更多弄一些呢?於是,就有了這次翻臉,充滿了納瓦羅腐朽氣息的翻臉:重提500億美元的清單,弄得好像是新出臺的清單一樣,但本質上還是那個60天磋商期快到的東西;以及,把給中國留學生簽證縮短這種看上去很驚悚,實際上對貿易戰來說只是泡沫的牌打打。

特朗普這麼幹,是因為他是個腦子很清楚的潑皮領導人:裝瘋賣傻撒潑打滾只要有利可圖,就坡下驢說變就變完全沒有臉面的概念。美國是個資本主義國家,大統領的權力必須全心全意為美國資本家服務,為美國選民手中的選票服務。由此決定特朗普的政治需求:在實利上,必須為美國資本服務,不能帶來損失,所以,可以威脅對中國增加關稅,但不能兌現,如果萬一要兌現,那麼就必須保證兌現的部分不能損害美國資本的利益;在形式上,必須讓支持特朗普的基本盤感到爽,感到特朗普總統非常的有Guts,敢於為了奪回美國鏽帶的工作硬槓中國,至少需要一些象徵性的題材,讓特朗普總統可以持續發推證明自己的硬漢形象。

所以,和特朗普打交道,做家長的可以回想下如何對付一個晚上不睡覺堅持要看汪汪隊的熊孩子:熬一宿繞著電視機和床講道理,還是關了電視機,讓熊孩子哭上一陣自己乖乖去睡?雖然特朗普沒有絕大多數熊孩子可愛,但作為一個超級巨熊老小孩,大致行為模式相似度應該是比較顯著的。

後續美國能採取的行動,無非是:第一,不兌現500億商品加稅清單,但兌現限制留學生簽證,這在本質上是認慫;第二,兌現500億商品加稅清單,同時兌現限制留學生簽證,這是極限施壓的嘗試;第三,兩者都不兌現,這是有限理性迴歸的重要跡象;第四,兌現500億商品加稅清單,但不兌現留學生簽證,這是從裝瘋向真瘋轉變的重要跡象。

而中方的回應,將是決定美方回應的重要因素。中方如果繼續出現美方認為的讓步跡象,那麼兌現加稅清單以及兌現留學生簽證限制就是大概率事件,因為中方讓步會被特朗普及其攪屎棍智囊解讀為對中國施加壓力有顯著利益可圖;如果中方繼續保持第一輪北京談判時的策略,拒絕美方不合理要求,不在美方亂拳狀態下和美國談判,拒絕讓美國企業在美國政府採取不負責任態度時分享中國市場開放的紅利,那麼自然就會有資本的力量讓特朗普清醒過來,不再繼續發瘋。那個時候,不兌現500億商品加稅清單,但通過其他方式找個臺階,就會變成大概率事件。

很清楚的一個判斷是:真希望中美關係友好的,跪著求是求不來的;放棄幻想,準備十九大報告中說的偉大斗爭,是非常必然的選擇。真正的中美友好關係,只有通過堅定的鬥爭,才能回來。

整體看,中美貿易摩擦是一場持久戰,中美力量對比,在中國妥善處理的情況下,將伴隨著貿易摩擦實現有利於中國的變化;但同樣的,任何認為中國會快速失敗,或者很快取勝的觀點,都不怎麼符合規律。相關的反覆會持續不斷的出現,堅定地守住我們的底線,保持戰略定力和毅力,有恆心的處理,笑到最後的贏家,肯定在北京而非華盛頓。

(注:本文所有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均不代表環球新聞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