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引言—

几乎无法想象,王菊拥趸突然之间揭竿而起,将她送上了某pick榜首,还一度领先第二名吴宣仪60万票。王菊语系、菊式文化、粉群裂变、漫天口号,通宵达旦爆发增长,像宗教组织一样病毒扩散,让人再也无法忽视“拜菊教”。小众发酵,圈层渗透,一时间各方裹挟而入,制造“王菊”,成为101女团至今最惊心动魄的现象事件。

这是05年超女时隔十多年后才重现的票选盛况,那一年,挑战主流审美的中性偶像李宇春赢得了冠军。这一次,换成了被认为是冲击既有女团标准的王菊。

在这场应援狂潮中,我们试图去厘清王菊的进阶路径和粉丝具体而微的应援节奏,探讨造星流水线产出的规整偶像,是否已不适应当下追求个性化的新世代,因为活在现实高压之下的年轻人,也许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格格不入却砥砺前行的平凡异类,作为共有的精神归属亦或自我投射,也许王菊正是这个公约数?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5月28日21点30分,马强从跑步机上走下来,他有些疲惫,步子踉跄,心脏跳动剧烈,大颗大颗的汗珠顺着他的额头直流到脖颈,他喘着粗气,身体在热汽蒸腾中微微摇摆,这一切让他看起来像刚从一场惨烈战事中险胜的将士。

21点29分,王菊以255153的票数反超吴宣仪,登上《创造101》某赞助商投票榜的榜首。而仅仅就在15分钟前,王菊的票数刚从第三冲刺到第二位,将原本处在那个位置的杨芸晴挤了下去。时间再往前倒一点,2小时前,那时王菊首次进入前三甲,位于吴宣仪和杨芸晴之后,这已经超乎想象。就在马强19点到21点的健身时段,榜单秩序崩解重组,头三名几番洗牌,王菊最终完成了进阶逆袭。

在北京做贵金属生意的马强,是这场虚拟战役的参与者与见证者。但马强并不开心或者说不甘心,心里的磐石没有完全落下,在他看来,王菊领先吴宣仪几万的票差在《创造101》的战场上,只意味着几分钟的交锋,争夺战势必再度一触即发。对于pick王菊的事,作为资深“陶渊明”的马强不敢掉以轻心,“陶渊明”是王菊粉丝们的集体封号,只因诗人陶渊明的那句“采菊东篱下”。在2小时的健身过程中,马强几乎每隔半小时就要中断一次,为了刷一下榜单,跟进实时票数,顺便再往粉丝群里发几条投票链接,他享受这种充分行使作为“陶渊明”的权力与义务。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其实马强向来是个谨慎的人。他从第二期就注意到王菊了,后来3sunshine退赛,王菊替补时说了句“有些人放弃的,是我梦寐以求的”。这句话直到现在,还戳在马强心窝上,因为他从未像现在这样清醒地铭记着他的陈年心事,他也曾放弃过原本“梦寐以求”的。但即使是这样私密的情感共鸣,也没能让这个25岁的小伙子一头扎进最初的应援节奏中。

“我想看看这个人是不是真的是表现出来的这样,还是在拿人设炒作。”

在经历了十几年琳琅满目的选秀节目洗礼后,新人出道花样繁多的套路已经司空见惯,人们似乎也变得警惕了,吸粉成本变得高昂。马强就想“先让子弹飞一会儿”,但此后每一期,王菊持续散发的魅力,还是让那颗“子弹”还是击穿了靶心。在马强的手机里,他已经是6个王菊粉丝应援群的成员,每个群的人数都已达500上限,投票、打榜、再扩散给更多人,变成了他和每个成员的日常作业。

“不要懈怠,要打持久战。”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同一时段,和马强一样守在手机前的还有在广州的田田。

田田是一位应届大学毕业生,也是两个应援群群主,同样,每个群人数都已达上限。田田比马强更加忙碌,从28日中午起,他的手机就一直震个不停。最开始是群里零散出现的某赞助商投票榜的链接,发布者号召大家为王菊拿下榜首。

这样的投票链接并不新鲜,除了节目本身的pick主榜,节目为不同赞助商配置的投票榜还有四个,它们的诱惑分别是获得代言、开机屏等。但这一天的有些特别,因为奖品是整条地铁线的广告位,也就是说谁家idol在截止日期前稳坐魁首,idol就能出现在地铁线巨幅海报上,接受人山人海的观摩景仰。这个诱惑一下子让王菊的粉丝们炸锅了。

28日下午3点,包括马强、田田在内的几乎所有粉丝在群里达成了一条基本共识:地铁广告位虽然不是c位,但就像游戏里的特殊技能一样,至少会让你更能打,要为王菊拿下这一城,这是一个突破口,其他都可以不争。这一仗,必须打,也必须赢。

这个决定像是一种曲线救国,鸡蛋不多,为了赢,只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相对于其他投票提供的奖励,张贴上王菊巨幅海报的地铁是看得见的,是备受簇拥的,每个人脑子里都能轻易地勾勒出那种画面。

也正是这场地铁应援行动,让粉丝们在28日-29日的集体情绪空前高涨,也无比团结,就像对着天空投掷了一颗信号弹,江湖告急的指示瞬间遍布五湖四海,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场滚雪球般的打call洪流之中,甚至有粉丝详细分析了王菊的目标受众、潜在受众,建议大家攻坚克难去影响更多的人。

李晶就是被“传染”后转变而成的路人粉,

“我现在是一个不看节目只投票的打投路人。王菊在我心里类似于打团战的肉盾,前期扛了不少伤害,承担了挺多嘲讽,外形没有其他选手那么或萌或甜或艳,比较吃亏。如果不是地铁应援,也可能我不会进打投组。”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李晶是在北京上班的白领,28日下午,她在豆瓣看到一则号召大家为王菊打call的帖子,她当即开始心疼王菊,

“她皮糙肉厚,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操作,实力在101里经得住考验,没有原罪,所以黑她的人越多就越觉得王菊是一个努力、真实、可爱的人,对比其他选手哭天抹泪的,这种大腿有力的女生才能在逆风局里不被大风吹走吧。”

“地铁是线下实体,是很壮观的。它能出圈,让所有不知道王菊是谁的路人都看见她,想想就很燃。而且如果是地铁的话,看菊姐的海报挤早高峰才更有劲儿吧。”

李晶一想到这儿就觉得兴奋。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集体的想象和严密的圈层渗透迅速把各方势力拧在一起,“菊姐上地铁,土创做一姐!”类似的打榜口号及由此衍生的“王菊语系”在极短的时间里应运而生。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然而这种迅速膨胀联结起来的个体力量,在逐渐归拢到集体并对外释放的过程中,竟并不冗杂混乱各行其是。他们有着非常严格规范的应援纪律,有着统一的出色文案能力、丰富的传播手段。在向路人渗透时,内部就统一昵称体系、统一组织打榜、数据跟进、舆论反馈……充分向路人乃至黑粉传递良好印象,狂热、虔诚之中透着细密的谨慎、理智,你甚至可以把这些叫做“企业文化”。

想象和话语构成一种整体的刺激,接受到刺激信号的人们导电一样将这份刺激再度传播。很快,波纹散开,浪潮涌起来,强大而震撼的力道像一记重拳,沉沉捶向这片土地。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然而,忙于分发链接和打榜投票的田田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这波潮流的浪尖上。

“我第一次zqsg(真情实感)追星,也被这个阵仗吓到了。”

5月29日凌晨1点多,王菊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榜的第一名。

看起来,王菊似乎已经被推上了那个顶点,那个也许她自己浑然不觉但已足够令全民狂欢的频段。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事实上,王菊从来都不是《创造101》中被看好的那种选手。

作为一档引进自韩国的女团选秀综艺节目,《创造101》似乎天然就带有审美上的倾向。韩国成熟的造星工业培养出的各个亚洲女团给出了范例,在王菊出现之前,几乎所有的选手都不曾打破在无形中存在的这个标准。这甚至使本土化之后的节目播出之后,始终都处在一种温吞的舒适区内,人们有所期待,但期待值总是不会超过既定范围。

第二期节目,王菊首度登场。其貌不扬的长相,露脐装下的赘肉,黑到发亮的皮肤,过于粗壮的大腿,招摇张扬的性感摇摆,几乎是三角台上原本要展现出来的女团审美的绝对反面。这一场表演,给她带来的不是节目的入场券,而是日后网络上群嘲的素材。

人们和现场的101女孩一样瞠目结舌,她为什么能够出现在这个舞台上?

一切都不对。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微博账号名为“老鸡灯儿”的博主是最开始公开质疑的人。他的质疑方式是调侃式的,制作表情包,编写段子,这些碎片化的图像和文字在互联网的社交平台上可以轻易而飞速地传播开。“地狱空荡荡,王菊在土创”,这句后来被王菊在节目上反复拿来自黑的语录,即是出自老鸡灯儿之手。可以说,老鸡灯儿也是“菊话宝典”的发源地。

直到第五期,马东来到《创造101》担任嘉宾,王菊向马东提了一个问题,“我觉得我各方面都不比别人差,这个时候别人就觉得我没有资格站在这个舞台上。为什么别人凭好看就能被观众喜爱?”接着,在马东被起哄现场pick一位选手时,他最终挑选了王菊。

后来的采访中,王菊回应此事,“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因为选我不会出错,选别人会。”

这些输出自我的交锋,使得少数派“王菊”的噪点部分消除,在一众标准偶像中,显得面目可辩。即便这种辨识最初是惊诧,但也会让人稍许觉得这个饱受嘲讽的女孩,似乎正显露她的独到之处。

等到第六期时,王菊开始在节目中自称地狱使者,站在舞台中央,她拿着话筒,对着台下乌压压的观众喊道:

“你们拥有重新定义中国第一女团的权利。”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这句话是那块真正落进水里激起涟漪的石头,后来也成为粉丝们的打call主标语。自此之后,王菊的风评开始呈现出巨大的反转,她的舆论轨迹开始飙升成一道向上的反弹弧线。

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个不太符合当下审美的女孩,思考她所说的母校上海市三女中的校训“独立、能干、关爱、优雅”所传达出来的意思。对于许多人来说,王菊的这副皮囊活了,她不再只是皮肤或者身材,她还有大脑和性格。

如今已经是资深“陶渊明”的田田,就曾经历过这样的情绪转折,一开始,他也曾在网上与很多黑粉一起讥讽过王菊的外貌,但后来渐渐地被王菊身上流露的“独特和自由”打动。

目前就读于欧洲某高校社会学和政治学专业的双硕士阿潘,是王菊海外群的群主,她也是在这波逆转中被王菊身上的“独立女性气质”所吸引的一员。

“(王菊)更像是三十多岁优秀又独当一面的白领事业型女青年,当然她没有三十多岁(笑)。”

她表示她周围很多行业精英,都从王菊身上看到了当年打拼现在优秀又独立的自己,

“王菊的要强、有实力以及不服输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他们。”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王菊魅力”的传递仍在继续。

让资深娱评人闪灵爱深刻领受这一点的是刚播出不久的第六期,

“王菊说她不想回到以前自己白瘦的时期,因为她经历很多之后,最重要的体会就是做自己,胖一点也没关系。这些综合起来看,我觉得王菊是非常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她这种独立自主的展现,是不符合传统综艺的。”

正是这期节目,王菊从“旁听生”的身份突围成为“正式练习生”。看完节目后,闪灵爱发了一条微博,

“王菊以一敌百,逆袭波澜壮阔,由小众亚文化发酵成大革命狂欢,气势排山倒海。反迎合权威,反教条刻板,杀气腾腾,挥向四方,人间坦荡荡,娱乐业为挑战秩序的勇士时刻敞开怀抱。”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在接受采访时,闪灵爱补充了她的观点,

“王菊和那些看起来就是标准女团规格的选手不一样,她们基本上一看就是造星流水线上的标准产品,很合理也很正常,但也很无聊也扁平,王菊不是这样,她是流水线之外的3D立体人设,她属于人本身的价值,属于性格产品。”

“王菊如果参加的是别的选秀节目,可能就不会这么突出,因为别的个人性质的比赛不太会给她空间和时间展示性格和自我,但王菊恰恰被放置在一个女团选秀里,与整个主流女团标准都非常违和,但恰恰是这一点大大强化和激发了她身上的特性,而她这种特性又反向俘获了一部分少数拥有独立人格的人的心。她特别像就比如说麻辣鸡,蕾哈娜,牛姐之类的,其实这种人设在目前中国娱乐圈是没有的。”

如果从更宏观来看,王菊的逆袭爆红或许也是现在这个时代的需要,05年超女选出反主流的李宇春之后,这么多年就几乎没有类似盛况,包括人们对综艺时代的审美疲劳和套路倦怠,王菊就是这个反差情绪的出口。

越来越强调个性化的时代,流行偶像和审美的标准迭代,普通的被包装得没有棱角的偶像,已经不太适应当下的需求,活在现实高压之下的年轻人需要更独特的宣泄,需要找到一个共有的精神归属抑或个性归属来自我投射,王菊也许正是这个公约数?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当然,王菊也逃脱不了“人红是非多”的舆论定律。

业内导演胡鸽就持相反的立场,认为王菊现象并非自发的形成,其背后必然有炒作的成分,他觉得王菊自己建造出一个人设,从而吸引一部分受众的注意。

“她不是靠实力取胜,而是在投机。她讲的这些东西,其实每一个少女都知道,但是她用大量的篇幅去把它讲出来,在我看来,就是投机。明明是靠实力竞争的比赛,这样一来,就像开了外挂一样。当然,也可能王菊只是抛出了这个概念,后面一堆自媒体的大v,去把这件事持续发酵,最后就变成一个群众跟风的行为。”

除此之外,也有网友认为,选择王菊根本就不是在选择女团成员,而是在选择一种价值观念,是在自我表达,但这样一来,《创造101》这个节目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创造101》的意义是什么?也许原来很多人都能够在短短几秒中说出答案。但经过28日-29日这两天后,一切意义似乎必须面临被挑战。或许王菊动摇的是根基而非某个单纯的序列。她问出了观念的问题,而人们给出了意料之外的答案。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无法阻挡“制造王菊”的脚步。

5月29日10点,王菊的那份赞助商榜单投票已经超过百万,仅仅一个晚上,就领先第二名吴宣仪60万票。

但冠军位置时刻可被易主,王菊保卫战战线很长,像马强这样的“陶渊明”们没有放弃战斗。现在,因为看到了自己未曾预料到的局面和战果,他们的应援野心也在进一步扩张。但与此同时,其他101女团偶像例如吴宣仪、孟美岐的粉丝,也开始吹响号角正面迎战。

5月29日下午,吴宣仪、孟美岐粉丝加大反扑力度。截至5月29日18时,孟美岐投票超过100W,比王菊,票数仅少44w,但王菊票数仍比第三名吴宣仪领先100W。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这张聊天截图的再上面,是凌晨1点31分时,一位成员分享在群里的一条知乎帖子,帖子的问题是——

“王菊为什么突然火了?”

(应采访者要求,文中马强、田田、李晶、胡鸽、阿潘皆为化名)

撰文孔孔 乔克德

采访孔孔 乔克德

信息采集荔枝 鲸鱼

图片来源王菊粉丝群安利组

“菊”势突变:王菊逆袭前后的24小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