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阜城縣是怎麼來的

大家都知道阜城縣是西漢劉邦置縣,因境內地勢高,多土崗、沙丘,為求物阜民豐而得名,又取《尚書》“阜成於民”之義名阜城。在往深處就不知道了,今天就大略的捋一捋阜城縣的詳細來歷。

說起阜城縣必須要提一個人,就是趙簡子,趙簡子是誰呢?其實要明白趙簡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必須明白中國秦朝以前的歷史,秦朝以前是周朝,周朝又分西周東周。小學歷史課本歷史朝代歌就說“東周分兩段”也就是春秋和戰國。那麼我們就把目光集中到春秋和戰國之間。春秋和戰國的東周標誌性歷史實踐就是“三家分晉”哪三家呢?就韓,趙,魏。都是從晉國分離出來的。好了,馬上要入題了。而趙國的奠基人就是趙簡子,趙簡子又名趙鞅。

《阜城縣地名資料彙編》說趙簡子為春秋晉大夫,名為晉臣實專晉政。趙簡子確實是晉國春秋時期掌握實權的人物當然這個是有一個些複雜歷史過程的。趙簡子是很有作為的政治家,那個時候秦國還沒有崛起,但是在戰國初期趙簡子就開始實行變法了,可以說比商鞅變法早的多,而商鞅變法都是從趙簡子哪裡參考了很多。趙簡子為了避開列強會戰中原黃河兩岸,同時為了穩定晉政,也為避開趙氏篡位之嫌,就遷都,從晉都城(山西侯馬西南)遷到了東部偏僻的海濱之地。其實就是今天的阜城縣古城。我們在阜城地質構造一文說過,阜城縣在春秋時期還是一片海濱,這是由於滄州海侵造成的。公元前602年黃河改過一次道,沿著今天運河一帶改道北向由天津入海。所以,阜城縣春秋戰國時期是海濱。

就這樣趙簡子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城,也叫東城,既趙簡子城。“周廻土城高築,四方城魏然,東謂齊門,今天有齊門村,其他門名稱無考”並且這裡是古縣八景之一,東五里湘江河東岸有金燈寺,目前只有遺址。後來淪為一般村莊。

細說阜城縣是怎麼來的

趙簡子畫像

北齊天保7年(公園556年),古城作為阜城政治中心才結束,縣治前往城關自然鎮,因為城關鎮有四關所以叫城關。由於城關位於北京至南京的官道上,用今天的話就是國道了,又是軍事要衝,所以歷史上這個地方戰事不少。人口流動就多。同時這個地方廟宇也多,“一步兩井,兩步一廟”,但是太平天國戰亂以後廟宇就大大的絕滅了,今天就剩下文廟了,並且文廟也差點沒了,後來保護起來,在保護也是缺胳膊少腿。

城關的城池是在隋朝建立的,東門外有套了一城叫東城,從此城關分內外兩道城,東門設置東門和東南門。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09年)劉六劉七起義,軍克阜城,摧毀城池踏平縣衙,公元1516年知縣梁愷重修,以後又多次重修,公元1567年後,城關用磚牆才代替了土城。李自成起義後,清朝對又繼續重修,日本侵華後再次損毀城牆,解放後拆牆修成了柏油路。

細說阜城縣是怎麼來的

細說阜城縣是怎麼來的

細說阜城縣是怎麼來的

直到今天,城鎮建設仍然是歷屆政府發展經濟的一個抓手,城市修好了經濟GDP就上來了。城市發展是發展經濟的一個重要落腳點,大城市修地鐵,我們小縣城修個大道,拓展一條街,發展經濟不都是一樣嗎?你對阜城縣還有哪些認識歡迎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