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河的夏天》导演周全:我们的孤独感,与生俱来|专访

《西小河的夏天》导演周全:我们的孤独感,与生俱来|专访

|杜思梦

绍兴的夏天,闷热难耐,淅淅沥沥的小雨下起来永远没个尽头。

夜半,11岁的顾晓阳蹑手蹑脚下了楼,这是晓阳第一次从家偷跑出来,套着明黄色巴西队服的郑老爷子一把拉住晓阳,冲进了足球酒吧。

一老一小并排而坐,各怀心事。电视里正在直播98世界杯总决赛,法国对巴西。几天前,晓阳那个当教导主任的爸不肯在少年足球队报名表上签名,还放出话来,以后放学,再不准去踢球。而这位年近七旬的老头,刚刚拒绝了儿子邀他搬去深圳同住的请求。郑老爷子振振有词,“父子不合,天经地义”。

《西小河的夏天》导演周全:我们的孤独感,与生俱来|专访

1998年,导演周全也是11岁,几个月前,香港回归,十五大召开,夏天,中央电视台首次全程转播世界杯足球赛,而他自己则度过了人生里第一个10年,学校首次在他们小学五年级开了英语课,周全总觉着,无论从国家层面还是个人层面,98年都有着特殊意义,他决定把处女作电影的时代背景就设置在那一年。

很多人看完电影后都会问周全同一个问题,“顾晓阳的故事是不是你的童年自传?”每次碰上这样的提问,这位出生于1987年的青年导演总有些无奈,“是,也不是。”

电影里所有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但顾晓阳的情感,独生子女与生俱来的“孤独感”,中国家庭里难以与父母心灵沟通的感受,却是他真真实实的经历,周全说,这种感受,是80年代出生的一批独生子女的集体经历,而这部电影则是他对于成长的思考。

《西小河的夏天》导演周全:我们的孤独感,与生俱来|专访

周全

周全给这部聚焦独生子女家庭成长的电影取了个颇为文艺的名字——《西小河的夏天》,他说,生活就像河水,“表面平静,暗流涌动。”

去年下半年起,《西小河的夏天》相继入围包括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罗马国际电影节、香港亚洲电影节、北京大学生电影节、平遥电影展等国内外电影节。

平遥放映后,贾樟柯指着周全的电影说,“我看到了一个导演对故土的热爱、对人物内心的精准拿捏、对节奏和环境的熟练掌控!这样踏实的年轻导演现在很少见了。”

一周前的影片首映式上,看完电影的田壮壮对周全的评价是,“一个新锐导演,娓娓道来我们曾经经历过的,又有些忘却的那些稚嫩、清新、真挚、苦涩的童年。”

监制张家振更是毫不吝啬对周全的夸赞,“手法平稳,根本看不出是一个新导演的作品。”

《西小河的夏天》导演周全:我们的孤独感,与生俱来|专访

张家振

但周全明显感觉到,爸妈在他面前刻意压制着内心的欣喜和自豪,这种自豪有时会在他们与朋友的交谈间不经意流露,其实这部电影,周全的爸妈已经从头到尾看了不下四五遍。

周全说,他挺理解爸妈的反应,“中国的家长不都是这样吗?把情感埋在心底,就跟他们不会当面对孩子说‘我爱你’一样的”。

《西小河的夏天》导演周全:我们的孤独感,与生俱来|专访

“我爸本来希望我长大以后当个律师”,周全的父母跟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对孩子的人生规划是好好学习,考个高分,上好大学,毕业找个稳定的工作,最好能进国家单位。

然而,周全并没如父亲所愿“找个好工作”,反而一脚踏进美国电影学院拍起了电影,“大学毕业时,我说要去美国学电影,我爸没有直接反对,我跟我爸也没有过大的冲突,我挺感谢他的”。

电影里的顾晓阳没有周全那么幸运,他迷恋足球却被父亲明令禁止。他喜欢法国队的皮耶罗,邻居郑老爷子专门给他弄了件同款队服,没想到老爸看到后,劈头盖脸就是一通骂。而护着晓阳的郑老爷子一边批评晓阳爸,一边又不可避免陷入与自己儿子的纷争。

《西小河的夏天》导演周全:我们的孤独感,与生俱来|专访

“大多数中国的父亲会认为儿子的人生应该由爸爸来规划,儿子逐渐长大提出要主宰自己的命运时,父子之间的冲突就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在周全眼中,“中国式父子关系就是这样”。

让这位首执导筒的80后导演没想到的是,影片在韩国也引发了一批观众的共鸣,最终,釜山电影节将“观众们一票一票投出来的”KNN观众奖颁给了《西小河的夏天》,这部影片也成了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唯一获奖的华语电影。

许多韩国观众在韩国知名门户网站留言,“这个电影的故事是能够在我们周边看到的平凡事情,但通过电影的升华之后,变得引人入胜。如果有机会在韩国上,我还想去再看一次。”

明天(5月25日),《西小河的夏天》将登陆全国影院,这部由周全导演,香港著名电影人张家振、台湾知名剪辑师廖庆松监制,张颂文、谭卓、顾宝明、董晴、荣梓杉联袂主演的影片或许将把你带回那个“一夜长大的夏天”。

《西小河的夏天》导演周全:我们的孤独感,与生俱来|专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