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戰爭片裡,機槍手脖子上套著的布套是做什麼用的?

ycoolone

這個東西叫機槍墊肩,其實你在外軍同期的裝備裡是找不到的,只有中國才有。

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經常能看到它的身影,似乎是一種充斥著戰爭劇的東西,是個機槍手都會配備這種墊肩。

從《集結號》裡的機槍手到《團長》都有不同程度的展現。特別是《團長》裡的崔勇,始終不離這件墊肩,迷龍那廝就從沒坎肩穿這玩意兒。

不過,這種墊肩它一開始並不是軍用裝備,它是農民用來挑擔子、扛重物、做體力活的東西。說白了,民間土鱉工具。

一般這種墊肩用厚布縫製,工藝與納鞋底非常相似。披在肩膀上可以有效的緩解扁擔、棒棒等硬物對肩部的壓迫和摩擦,減少肩膀的勞損傷害。使用皮革的也有不少。

墊肩同時還可以保護自己的衣服不受損害,畢竟舊社會窮人可穿不了多少好衣服,那些拉縴的為了保護衣服,往往不分男女盡皆裸身,非常辛苦。戴上墊肩,能很好的保護肩膀的布料,甚至天熱了赤膊穿戴也可以。

如果再早二十年,許多人應該能看到街上偶爾會有糧店搬運的工人佩戴這種墊肩。雖然曾經一度它也是解放軍的制式被服,但顯然工人農民也一樣需要它。

更早的年代裡,中國的工農們便使用了厚墊肩做工做活。由於中國軍隊當時機械化程度幾乎不存在,貧窮造成畜力也很緊張,所以機關槍這種遠重於其它輕武器的裝備就需要人拉肩扛。中國軍人自然而然的就將勞作中經常用到的墊肩給運用到部隊中來,成為攜帶機槍和負重的專用裝備。下圖就是國內曾經使用過的牛皮坎肩。

所以機槍墊肩不光是機槍手在使用,只要攜帶重物的士兵,且有這個條件,都能見到他們佩戴墊肩的身影。只不過部隊後來往往才用較硬耐磨的帆布作為墊肩材料。

在當年抗美援朝時期三反五反的時候,北京大眾被服皮件廠經理史敏,就因為在給志願軍提供軍需物資缺斤少兩被判刑。他提供的機槍墊肩連膀背都遮不住,擲彈筒帶寬度縮減了一半,有70%的貨物成為無法使用的廢品。

這張描繪紅軍過草地的油畫裡,挑擔子的老班長已經使用了墊肩。

話說當年農業學大寨,大寨鐵姑娘們的墊肩可是赫赫有名,至今都躺在博物館裡,迴響著這段激情的火紅年代。

解放戰爭時期,墊肩也是支前的重要物資,婦女們用細細密密的針腳縫製了一條又一條墊肩,送到解放軍戰士手裡。今天這樣遺留下來的物品很多,一般這類軍用物資都會蓋上鮮紅的印章。

今天的墊肩雖然無論在軍中還是民間都看不到了,但它無疑很能代表一箇中國人奮發抗爭、艱苦跋涉的年代。今天的人,不應該忘掉滲透進墊肩中的汗水,或者血液。


王司徒老百科


機槍手脖子上的布套,其實是肩墊,它的作用還是很多的,它不單只是曾經軍隊上士兵的裝具,在民間更有很多的用處。

即使現在如果有需要挑扁擔的地方,你依然可以看到這種肩墊,它的主要用途如下。

第一、減少重物和肩膀的直接接觸,緩解疼痛。

那個肩墊一般較厚,扛著機槍或者挑著扁擔等重物時,厚厚的肩墊可以將肩膀覆蓋包住已起到保護作用,這樣在行軍或者走路時可以避免摩擦而帶來的損傷。


第二、肩墊較厚,起到隔熱的作用,避免燙傷。

肩墊一般由多層帆布構成,針線腳落很密,機槍手在進行一輪射擊後,槍管的溫度會非常高,此時需要轉移,有了肩墊就可以直接將機槍扛上,增加運動靈活性,有了肩墊的保護,肩膀自然也就不會被燙傷。

第三、肩墊也起到保護衣服的作用。

用肩膀扛東西,很容易將肩膀處的衣服劃破或者磨爛,要知道以前的軍裝可是很珍貴的,所以有了肩墊的保護,衣服自然完好了。

這就是那個題目中所問的布套的真正身份,到了現代依然可以看見這種裝具,只不過它更加隱形和便利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