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後,怎樣正確選擇學校呢?

文字搭配師

每年六月下旬開始志願填報!選擇方法如下。

第一步。拿到高考分數和省排名後計算你的各年等位分。有的人用一分表也行…但是1分表只適合高分學生,對於次高分中等分選學校有誤差。比如你2018年考試成績=1本線+-10分就會發現你的分數有時>各年的一本線有時候小於各年的一本線(看圖片1)等位分是按一本線向最高分來計算(排名是從700到一本線。)方法不同選學校的成功率就不同。

第二步。找大學,1以學校為主的人把你的等位分=<該校的平均分。2A志願衝高的人可以把你的等位分PK最低分+-5分…(圖片2.3)

第三步。找到大學後用你的等位分(一條直線)去鑑證每一個專業,要1對1的去看…不是拼專業?

第四步。把合格的專業(多5分的)放到第六專業。把高3分的專業放在第五。把多1分的專業放到第四專業。把少1---5分的放到第三專業(這時候才叫衝一衝)。把第2志願志願選擇比自己的等位分平均高8分(5---10分)。

把最想去的第一專業志願衝高10---20分。這裡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東西就是遵循志願。假設有一個專業錄取分數線是623---591分,也就是說只要你是第一學校A志願的第一專業志願(就算你是591分)永遠>那些620分的,610分的人的BCD志願。前提是你的591分要有第一的單課成績比如你的物理是90分,他們的物理是89--79分,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先要你後錄取他們,因為錄取工作是7月中旬的事!省招生辦早於6月29日把學生的志願信息送到高校,高校最愛的也是A志願,當A志願的人分數太低的時候才去撿幾條臭魚(臭魚就是)那些ABC志願填報了別人的學校,而是把該校當備胎用!




上圖是1分表從上到下,等位分是從一本線往上排隊!中圖片是你的等位分。下圖片是你的等位分PK大學的平均分。不會算等位分的人志願填報的時候私信我。我給你算等位分(要該省)的五年一,二本線數據和1分表。


大連易彩

高考後填志願選擇學校也是個需要科學方法的事,筆者現在還很遺憾當時沒有前輩支招,導致志願填的並不盡如人意,之後錄取的學校自然也不是最佳選擇。作為前人不願看到題主走太多彎路,接下來淺談自己的一些前車之鑑,望採納。

先來說幾個關鍵要素,地理位置、專業、學校綜合實力。這三個因素是擇校的關鍵。首先你要考慮你是否對某方向非常感興趣,也就是非某專業不可。比如我的朋友一直想考會計專業,那她就按照會計專業在全國學校的排名來選,通過查詢學校的前兩年的錄取分數線,對自己能上的學校進行排序。

如果沒有自己非常感興趣的方向,不如以學校綜合實力為先。一般來說,名校雖然也有一般的專業,但是學風和綜合資源都是非常優越的。根據自己的分數對自己能上的學校進行總體排序,分別填報1到5的志願,專業可以選擇自己把握比較大的。

地理位置也是個非常重要的因素,這對你之後實習和就業都很重要。如果你選擇了一線城市的學校,當你在這個城市生活了4年,你會開闊自己的視野,接觸到更多精英人士,這就是給自己的未來鋪路。

在填報志願時,我建議題主第一志願選擇較為高出自己期望值的學校,抱著嘗試的心態,萬一錄取了呢。第五志願要選擇自己非常有把握,一定能上的學校。中間的幾個志願則穩一點,選擇自己正常水平的就可以。總之,填報志願一定要按照恰當的規則來,切不可敷衍了事。


決勝網



第一 估分

高考過後是不能馬上查詢分數的,所以要根據答案估計自己的分數。
然後開始查詢自己想學的專業,想報的學校,想去那個省份那個城市,自主選擇。然後同同學交流,同老師諮詢。



第二 查看一分一檔表排名



每個省份考生成績都會有一個總的排名,成績從高到低排。考生成績考的多少分都不要緊,主要是看你在一分一檔表上的排名,要是你400分在一分一檔表上排第一清華北大照樣錄取你。



第三 查詢學校招生計劃,分數線



一般高考結束以後學校會讓學生購買這兩本書。每個省份的都不同。這兩本書中有全國所有大學往年的最高錄取分數,最低錄取分數,錄取人數,錄取排名檔次,招生計劃篇還有各所學校今年計劃在考生所在省份招收多少學生的人數。

高考很艱難,選擇一所正確的學校也很難。希望所有考生都考的好成績,選到好學校。


不求問答於諸侯

第一、升學通道多樣化,目前國內高中學子升學報考形式可以分為:普通批次、自主招生、藝術類、高水平類、三位一體、浙滬新高考模式、提前批、軍檢類、出國留學等等,各升學渠道報考方式方法及流程不盡相同。

第二、對於職業規劃要有清晰的認知,依據考生性別,興趣愛好,特長、性格特徵、家庭背景及從業概況等分析圈定職業傾向,也可以藉助科學測評軟件,但要認真分析不可盲從。

第三、考量分數優先還是專業優先?

分數高低不同,側重點不同,高於批次線60分的考生要重點院校和優勢專業兼顧,高於批次線40分的考生要專業優先,高於批次線20分的考生要優先院校,保上學為主。此外,各省二批次院校中集中了省外多數重點院校,切不可走極端,非一批院校不報,因為本省市普通學院在一批也有招生計劃。

第四、院校的選擇的多重考量因素要釐清,考量院校要從院校主管單位、院校層次、師資水平、院校類型、辦學主體、地域、分校&分校區等等方面考慮。例如山東大學及山東大學威海分校,雖然招生代碼不同,但是畢業證均認證為“山東大學”,這就保證了畢業證的含金量,北京師範大學及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畢業證就有區別,珠海分校的畢業證印製字樣為“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這樣本校與分校的畢業證含金量就有區別了。

第五、建議院校選擇順序:985高校-211院校-重點大學-普通院校-民辦及獨立院校,當然不可忽略“雙一流”建設高校及“雙一流”建設學科,,另有部分院校層次相對不高,但是有王牌優勢專業,例如長春理工大學的光電工程專業。

第六、科學測報院校,理性分析院校招錄歷年數據,例如河南文科考生2017年報考山東大學的提檔分為516分(一批線516),並不能代表山東大學在河南考生家長中真實水平,同樣北京中醫藥大學在河南招錄投檔線也僅僅剛過線。因此要科學測算該院校在本省市的投檔上下限(之前我回答過一個考生問題,江西考生根據我們的軟件測算,2018年模擬分數上限為623、下限為609)。

第七、浙滬模式的新高考,院校選擇也跟普通高考不同,具體請關注個人後續分享。

以上是個人觀點,


金榜有孟

關於這個問題,需要在以下方面注意:

1、不要把選擇志願的事全部推到高考結束之後。考試結束以後,出成績到開始填報,只有短短几天時間,再加上考試結束以後受各種因素影響,考生和家長心裡狀態不夠穩定,在這種情況下做出重大決定,顯然不是很理性,甚至會出現誤判。所以我一般都是建議提前考慮清楚,免得臨時抱佛腳。

2、提前考慮什麼?從哪些方面考慮?

一個是專業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性格特徵,結合未來就業方向和家庭經濟條件,大致明確專業方向和專業大類,最起碼應該明確哪些專業不喜歡不學,哪些職業不從事,心裡有個準備。

第二個是城市選擇。根據自己的基本情況,大致確定未來求學的城市。你上學的地方大概率成為你就業的地方,所以應該考慮清楚,起碼你將要去的城市心理上不排斥。

因為志願填報系統分批分段,需要填的學校和專業比較多,所以應該多考慮幾個備選城市和備選專業。

3、專業和城市明確以後,你所要做的就是,盯準目標,全力以赴,努力拼搏,爭取在高考中取得更好成績。成績名次出來以後,根據自己的情況,在你選定的城市裡,找開設這些專業的學校,綜合比較,根據“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的原則,合理安排志願次序,胸有成竹填報。

簡單作答,希望對你有幫助。祝高考順利!

我是志願填報那些事兒,歡迎大家就此問題展開討論,我一定及時回覆!


志願傳奇

一是選擇學校要考慮孩子的愛好。儘量選擇孩子喜歡的學校,孩子喜歡的學校,他就能在學校中努力學習,就會學有所成。

二是選擇學校要考慮孩子高考的分數。高考的分數是選擇學校的重要基礎。清華、北大誰都想去,但不是誰都能去,要十分優秀的成績才可以。

三是選擇學校要考慮孩子的就業。讀大學不是目的,找個好工作就業才是王道。在選擇熱門專業學校的同時,也要考慮一些冷門專業學校。例如,考古專業就是冷門,但我國處於盛世,收藏古玩、文物是許多人新愛好,所以研究古玩、鑑別文物就很好就業。

四是選擇學校要考慮南北方氣候。我國地域遼闊,東西南北氣候差異很大,有些學生可能適應不了外地學校的氣候,讀四年書成了練了四年獄。


簡約又簡單1

高考分數線出來後,你就大概知道自己能上本科還是專科了。本科又分為一本,二本和三本,專科分為公辦的和民辦的。高考結束後學校會發一本叫做高考志願填報指南的書。


它上面會羅列所有在你們這個省份招生的學校,上面還會有這些學校所有的招生專業以及招生的人數和每年的學費。還會有去年的錄取分數線,給你做參考。你所提的問題是如何正確的去選擇學校?這個就要按你的分數線檔位來選擇學校了。

比如說你高考的分數線高於省內公佈的一類本科線,那麼你就可以選擇這一類的學校去填報志願,選擇一個適合或者自己喜歡的專業。因為高考志願都是可以填3個的,正常第一個志願的錄取率是比較大的,而第二個和第三個志願只是保守的志願,意思就是當你沒被第一個志願錄取是,你就很有可能被第二個志願錄取,恰巧第二個志願又沒錄取你,那你就只能被第三個志願錄去了。但是出現這種情況的幾率還是很小的。


但是選擇學校也不能盲目的去選,也可以讓自己的高三老師幫你去參考,也可以讓自己家裡在讀大學的親戚去幫你參考。選擇專業的時候,也要小心,因為大學裡所學的專業和你將來畢業工作是有很大的掛鉤的。

如果你還是一名高中生的話,你一定要好好讀書!努力讀書!爭取考一個好一點的大學。因為現在的這個社會,學歷就是敲門磚,有個好學歷,找份好一點的工作基本上是沒太大問題的!

加油吧所有高中的孩子們!大學在向你們招手!


一頭九日

對於一個苦讀十二年寒窗的高中生來說,終於結束了高考,心情頓時輕鬆。如釋重負。

但是怎樣選擇一個滿意又實際的大學,則是學生和家長必須慎重考慮。

具體怎麼操作呢,個人建議:

1.自己客觀準確估計自己分數。根據分數高低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和專業。

2.基本上依照本人興趣和分數考慮專業。

3.如果拿不定主意,可以選擇一種末位淘汰法,即把所有專業看一遍,不考慮的劃去。縮小範圍,最後決定。
4.分數出來後就要決定學校和志願了,大部分學生可能會糾結於學校和專業誰優先考慮的問題,這就需要有點前曕性考慮,主要是學校所在地的經濟類型,比如機械製造,財經貿易,計算機網絡,化工部局等等。

有許多企業都喜歡選擇本市學校學生,也便於解決戶口問題,所以選擇學校一定要慎重。


良人執戟2

如今,高考是先查到分數,再填報志願。

這樣,起碼讓學生有個底,知道自己是否考上,然後安心的去選擇自己所要就讀的大學。當然有些同學會覺得沒有考到自己理想的成績,因而想要復讀,此時也要考慮了。畢竟高復,也是有風險的。

我覺得,選擇學校應該不是一個臨時臨刻的問題。應該是在讀高中時,就要開始規劃自己將來要讀什麼樣的大學,什麼樣的專業適合自己。

因而,在分數出來的時候,然後找到以前你所想要報名的學校,比較分數,然後結合今年的分數線,看看是否可以報,如果可以,填下第一個志願,是優先錄取的。

如果沒有達到自己的理想學校分數線,有兩個選擇,再來一年,或者換一個學校,此時要考慮清楚。

換一個學校,也可找跟理想學校有相同專業的學校。

現在,分數線達到基本都可以上大學的。

我覺得選好學校和專業還是很重要的,因為很有可能就是自己一生所向。

因而,各位考生好好規劃才是。


馮家頂草木

我是去年剛高考完了的,8號結束,隔了20天左右才能查分數,所以這20天左右的時間對於沒有想好專業學校類型的學生來說應該是足夠了。我當時是先預估自己的分數後再比較了前幾年我們學校那個分數在全省的排行大概是多少,因為你要知道錄取是在全省來看,所以這個時候你要對比的是全省排名,然後基本上每一個排名段就固定了哪些學校可以選,等最後分數出來了,如果分數比預期好,就可以選擇好學校好專業,反之,就最好選擇一個好專業中等學校,這就是我去年的選擇策略,我去年也是考的不是很好,所以選了一箇中下的985但是是一個好專業,基本上兩全其美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