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保險市場空間、保險代理風險特徵

一、互聯網保險的市場空間

我國保險行業近年來一直處於快速發展階段。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對保險產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並且對保險產品的消費行為及購買方式也隨著趨勢不斷改變。保險行業與互聯網行業深厚資源的碰撞,對相互的發展是促進關係,因此帶來了互聯網保險發展的先機。長期來看,互聯網保險有利於行業發展,能夠提升傳統保險行業產業鏈每個環節的效率和用戶體驗空間,是未來保險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發展空間廣闊。

互聯網保險市場空間、保險代理風險特徵

互聯網人口的擴大為互聯網保險提供了市場基礎,截至 2017 年 6 月,我國網民數量已達到 7.51 億人,其中手機網民數量為 72,361 萬人,互聯網普及率為54.3%。我國未來 3-5 年通過互聯網購買保險的消費者將達到82%。移動互聯網用戶增長是互聯網人口增長的新動力,也為互聯網保險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間。

《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暫行辦法》將互聯網保險業務定義為:保險機構依託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等技術,通過自營網絡平臺、第三方網絡平臺等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保險服務的業務。根據中保協的統計數據,截至 2017 年 6 月,通過互聯網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達到 1,346.00 億元,佔總保費收入的 5.90%,其中互聯網渠道實現的財產險保費收入達到 237.70 億元,人身險保費收入達到1,108.30 億元。而這相較於保監會正式下發《保險代理、經紀公司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試行)》的 2011 年,互聯網渠道實現的保費收入增長了 41 倍,在總保費收入中的佔比從 0.20%增加至 5.90%。

從統計數據看,互聯網保險收入持續保持增長,對傳統保險銷售渠道的替代效應日益明顯,在保險行業現有的存量市場空間內,隨著互聯網保險模式的不斷探索,屬於互聯網保險的市場空間將仍將不斷擴大、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據保監會統計,2017 年上半年,互聯網保險創新業務簽單件數 46.66 億件,同比增長 123.55%。

活躍的互聯網保險發展勢頭,吸引了各大型險企紛紛部署互聯網保險戰略,如中國平安與螞蟻金服等公司共同發起設立了眾安在線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太平財險發起設立太平科技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目前,互聯網保險市場主要以及潛在參與者可以分為四類:(1)傳統保險公司;(2)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3)專業中介機構;(4)第三方網絡服務平臺。傳統保險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是互聯網保險的兩極,分別代表著行業成熟的模式和保險科技最前沿的發展動力,專業中介機構和第三方網絡服務平臺則利用自身在互聯網產業中的地位共享行業繁榮。

相關報告:據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發佈的《2018-2025年保險經紀行業深度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報告》

隨著互聯網保險的持續發展,其功能從最初對傳統保險業務渠道的補充,如增加傳統保險分銷渠道、整合信息作為比較平臺、為互聯網行業提供數據及技術支持,逐步向產品和服務延伸。一方面,將傳統的保險產品優化成為符合互聯網消費特點的標準化產品;另一方面,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提供創新的科技保險產品。此外,互聯網生態中孕育出的新的保險需求,比如最典型的退貨運費險。互聯網保險通過基於碎片化場景的產品,關注被忽略的細分市場,繼續挖掘市場潛力。

二、保險代理行業面臨的基本風險特徵

1 、行業風險

行業發展與宏觀經濟狀況呈現一定的相關性。如果宏觀經濟出現波動,經濟增長減速,將帶動保險投保、承保等服務的需求出現一定的波動,將會影響整個保險代理行業的發展,進而影響行業內企業的業務發展和經營狀況。

2 、市場風險

我國保險代理市場相較於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起步晚,雖然經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市場的行業規範和精細化運作還需要不斷完善。同時,隨著互聯網技術、大數據、雲計算的不斷髮展,行業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保險代理機構如果不能緊跟行業發展趨勢,不斷挖掘適合用戶需求的保險產品,提高保險代理業務拓展能力,將對自身的經營產生一定影響。

3 、政策風險

由於保險行業與民生緊密相關,因此,政府會持續加強對保險代理機構的監管和立法,不斷制定和完善相應的國家標準與行業標準,將對行業的經營環境帶來一定影響。如果行業內的公司在業務管理上不能與監督導向一致,不能持續擁有現有業務資質,或者開展新業務時不能取得必要的業務資質,將會對其業務拓展產生不利影響。

互聯網保險市場空間、保險代理風險特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