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古建築 磁縣滏陽橋

邯鄲古建築 磁縣滏陽橋

磁縣滏陽橋又名堰月橋,位於磁縣城南關滏陽河上。

石質結構,始建年代不詳。僅知金泰和(1201—1208年)、元至正(1341—1368年),明正德(1506—1521年)年間屢加修復。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再次重修,改名“涉利橋”。為便行走,1935年,拱橋改建為平橋,兩側欄板石上刻有“民國二十四年改建平橋”的記載。在“文化大革命”時遭到毀壞,僅剩幾個字保留下來。在石欄杆兩側橋面邊石上均有鐵榫連接。橋長65米,寬8米,整個橋面均由青石塊鋪成。現為三孔橋,中孔為一個大券,兩側兩個小券。大券拱高7.85米,跨徑13.1米,小拱高6.5米,跨徑10米,其橋墩均為石塊砌築,兩頭尖呈梭形狀,三個孔券上額共雕飾有6個蛟頭(戲水獸)。

邯鄲古建築 磁縣滏陽橋

兩側共有石欄杆50個,欄板石48塊。曾有“磁州八景”之一——“滏橋秋月”之稱。現存建築為民國時期建築。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