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早教略談(一):形體表現音樂和思考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

寶寶早教略談(一):形體表現音樂和思考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

早教,蠻重要的一個話題,目前也越來越受到高度關注。

所以今天我想跟大家聊一聊——對一到三歲小朋友的早教培育。那先從兩個方面來談談媽媽們給寶寶做早教應該要注意的東西。

  • 第一點是教寶寶用形體表現音樂節奏。

就是以音樂刺激聽覺產生印象,通過身體的動作來表示音樂的情緒節奏、速度、力度等,對寶寶來說就是聽音樂。

由於幼兒期的寶寶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這種活動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及認識能力,有利於培養寶寶的節奏感。

詳細要點分為以下幾點:

1.讓寶寶觀察人體本身的許多動作中包含著強烈的節奏。

如爸爸走路的動作、媽媽織毛衣的動作、哥哥姐姐做操的動作等,讓寶寶感受形體動作所表現的節奏。

2.選擇切合寶寶日常生活的內容,如穿衣洗臉等動作,配上簡單優美的音樂來表現節奏。

3.選擇節奏比較明顯的樂曲,讓寶寶隨著音樂用形體動作來體驗節奏的快慢和強弱變化。

例如,可以讓寶寶跟著音樂節奏敲打,要求敲打的速度和音樂的快慢一致,音樂快敲得快,音樂慢敲得慢。

另外有三點需要注意,這也是媽媽在教寶寶欣賞音樂時容易犯的錯誤:

  1. 選擇的音樂不當。隨意拿出手機點幾下就放給寶寶聽,不管他愛不愛聽,能不能理解。

  2. 不注意寶寶的情緒。在放音樂給寶寶聽時,不注意他的情緒,如寶寶正在興奮地玩耍時讓他聽搖籃曲。

  3. 缺乏經常性。有空閒情緒好時,就教寶寶欣賞音樂,忙碌或情緒不好時就中斷。

寶寶早教略談(一):形體表現音樂和思考是開啟智慧大門的鑰匙

  • 第二點培養寶寶的思考能力。

每個做媽媽的都希望自己的寶寶聰明。也常常誇獎自己的寶寶如何聰明,能背多少唐詩等。

聰明不僅僅體現在背誦、識字,而是看寶寶會不會思考。會思考的寶寶,在遇到問題時往往主意很多,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強。

教會寶寶思考就是培養寶寶的思維能力應該從以下兩大點去考慮。

  1. 讓寶寶自己動手動手做。

試想所有事情都靠媽媽代勞的寶寶怎麼會思考呢?

比如兩個寶寶穿衣服,一個一直都由媽媽包辦,每天穿的很舒服,沒有穿錯、穿反。他也就沒有對這件事的思考過程。

另外一個寶寶在媽媽的指導下自己練習穿衣服,有時候會穿反、穿錯,他會感覺到不舒服,就會脫下來擺弄、思考:如何穿得正確、穿得舒服。

這是在做的前提下產生的思考,只有讓寶寶動手做,在具體形象的事物中體驗成功和失敗,才會發展思維能力,失敗會促使他反覆嘗試思考;成功會讓他感受到喜悅,對新的嘗試更有信心。

2.啟發寶寶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媽媽和寶寶一起玩遊戲的時候,這樣的事例很多,比如寶寶玩球球滾到了床底下,寶寶以自身的經驗很快就知道鑽進床下就可以取出。

當然這有三種情況可能發生。第一種,媽媽替寶寶取出。第二種,由寶寶鑽入床下取出。第三種,媽媽啟發寶寶想一想有沒有一種辦法不用鑽入床下也能取出,寶寶也許會用胳膊、會拿小棍子等等。

當他最後發現用掃帚能夠把球取出來的時候,興奮不已。顯然,這種方法是可取的,寶寶在嘗試中從失敗到成功,獨立解決了問題,是思考和總結的結果。

因此媽媽不僅要求寶寶獨立動手做事情,還要啟發寶寶動腦筋去想問題。

那麼接下來還有一個育兒叮嚀提醒大家:媽媽要經常採用反問句或是聯想的手法啟發寶寶的思維。

比如寶寶經常會問,為什麼要吃這個菜呢?媽媽可以反問寶寶,兔子為什麼要吃胡蘿蔔?要是寶寶想出各種奇怪的答案後呢,媽媽可以告訴寶寶,因為寶寶的身體需要這個菜,還有就是寶寶的身體吃這個菜之後能夠更加健康茁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