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天河體育中心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大洋網

廣州天河體育中心

Meeting

11月4日,朋友圈滿屏的恆大、中超、七連冠、廣州天河體育中心(俗稱:廣州天河體育館,以下簡稱“天體”)……作為廣州恆大淘寶足球隊主場,每次有恆大比賽,天體就像一片紅色的海洋,周邊的幾條主幹道上,彙集著許多穿著紅色球衣的恆大粉絲,球場裡的歡呼聲更是一浪接著一浪地震撼人心。

或許在大多數人的心中,天體承載的是一場接著一場的體育盛會和人們心中一段又一段激動人心的回憶。然而,九十年前的天體又是什麼樣子?它是如何轉變成如今家喻戶曉的天河體育中心呢?

現在,或許已經很少有人會知道,九十幾年前的天體還只是天河村、冼村以及林和村裡的一片耕田。直到1928年底,這裡才開始興建機場,而在1950年下半年,空軍將天河機場與民航白雲機場交換使用,之後就在這裡進行接待各國外賓工作。

從1968年起,天河機場便被廢置作為林場。1966年3月19 日,《廣州日報》以“方便群眾植樹保護綠化成果,本市開闢‘三株樹’林場”為標題進行了報道。之後長達10年的時間裡,廣州幾乎所有有關植樹綠化的活動都是在“本市東郊三株樹林場”舉行的。

1982年7月,一篇以《天河機場舊址將籌建體育中心》為標題的報道從此揭開了天體的華麗蛻變,報道說位於東郊的天河機場交地方使用,將建設一個體育中心。

1987年11月20日,全國第六屆運動會在廣州天河體育中心正式舉辦。觀看了當年六運會賽事的一名“老廣州”興奮地說道:“第六屆全運會我們當時來觀看了,單位、 公幹企業、學校按照百分比、分配門票過來看,很少人拿到門票的,很幸運啊。”

勞汝根、何世德、黃繼嶽(從左至右)

隨著時光流逝,鮮有人再提及這些陳年舊事。勞汝根、何世德、黃繼嶽這三位曾全程參與六運會文化慶典活動的老前輩近日在採訪中向我們披露了諸多鮮為人知的六運會細節。

黃繼嶽負責開幕式火炬塔設計和點火

“六運會開幕式那天,我就是火炬臺下那個拉閘點火的人。”作為當年六運會開幕式火炬塔設計師和點火人的黃繼嶽講道,“由於當天上午下了一場大雨,火炬臺上面有積水,結果點火後火炬沒動靜,我一下癱坐在地上,心想這下完了,點火失敗了……”這段驚心動魄的經歷,在黃繼嶽心底壓了30年,他從不敢向外人提及。

如今已步入耋耄之年的六運會會徽設計者之一何世德回憶說,“那時候都是為養家餬口,自己畫畫、搞設計,幹多了自然熟練啦。”

“我設計的那一套叫‘健身強國揚威亞洲’。”勞汝根一臉興奮地說著,還拿出他特意珍藏三十年的海報,“這裡面融入了很多廣州體育文化的元素,比如,武術、龍舟、醒獅、賽馬、摔跤等,都是市民喜聞樂見的傳統體育活動。”

2010年11月12日晚上,舉辦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的海心沙將更加璀璨(新華社供圖)

六運會、世界盃女足、九運會、亞運會……一個接著一個體育盛會在天河體育中心上演。廣東男足六運奪金、中國女足走向世界、廣州恆大勇奪亞冠……一段段激動人心的冠軍時刻在天河體育中心綻放。

2011年起,廣州恆大將天河體育中心作為主場,每逢主場比賽日,看臺就像一片紅色的海洋,自此也揭開了恆大在天體的光輝歲月……

物換星移三十秋,今年是天體30週年,恆大7連冠之際,天體彙集了許多恆大的球迷。其中,一名花白頭髮的“老球迷”一臉自豪地講道,“它建立的時候我們都見證了的,當時這裡只是一塊荒地,我們看著它從徵地開始慢慢建設起來……以前就經常來看球,當年麥超還有胡椒(胡椒是廣大廣東球迷對胡志軍的愛稱)他們訓練完,都會到旁邊的士多店買飲料喝……”最後他還對天體送上自己衷心的祝福:天體三十年,廣州加油,恆大加油!

現在的天河體育中心的主體由"一場兩館"組成,分別是體育場、體育館和游泳館。除此之外,這裡還有棒球場、網球場、保齡球館、門球場、室內卡丁車場、露天游泳池、健美樂苑等場館。市民在這裡揮灑著汗水、洋溢著歡樂,天體已然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樹林舞場、露天羽毛球場、乒乓球活動區、兒童活動區、健身小區、籃球場等群體設施更是吸引了不少家長,他們帶著孩子來這散步、玩耍、鍛鍊。天體陪伴著孩子們一同成長,孩子在玩耍中享受著天體帶給他們的歡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