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菊外人:我來重新定義隨波逐流

關注遵言,我要用文字陪你度日。

作為菊外人:我來重新定義隨波逐流

這是 遵言 第81篇文章

最近《創造101》這個女團選秀節目裡一位叫王菊的女人成功引起了網友的注意。

她的直率、坦誠、不做作贏得了無數人的目光和尊重。

但在這之前,無數人黑她“長得黑、長得醜、長得矮、大象腿”。

僅僅過去幾天,許多人開始追隨她、捧她,把自己定義成——菊家軍。

把不是王菊粉絲的人定義為——菊外人。

王菊火了,仇人間因為王菊,而從歸於好。

陌生人因為王菊,而相互認識。

自媒體也因為王菊,數據變得無比好看。

但是,抱歉,我還是要說,但是!

我想跟風蹭一波熱點,站在“菊外人”的角度重新定義隨波逐流。

做自己,不迎合,別委屈

許多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看到“菊外人”第一反應是“菊外人是什麼?我怎麼成了菊外人?我他喵又被代表了?”

是的,毫無意外這次我們又一次被代表了。

事實上每個人一生都有無數的身份牌,而絕大多數人身份牌都是被動的被他人掀開。

被動的為人子女,被動的成長,被動的接受外界的信息。

所以我們一生所做的大多數選擇都是為了改變被人翻牌子“命運”,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而改變命運最深層的理由,是不願意被“既定現象”所支配的靈魂。

“這到底是怎麼了?我不想了解也不想認識王菊!給我推送一天了!”這是來自某自媒體平臺推流下的用戶評論之一。

在大家都開始瞭解且關注王菊的時候,還是會有一些人對這種被動接受到自己不想看的信息而感到反感。其實,我也是其中一個。

我們長時間的被動的接受信息,導致很多人養成了逆來順受的習慣。慢慢的開始習慣性追逐熱點浪潮。

“沒有人願意被別人甩在身後。”

這個時代,你不關注些互聯網熱點,茶餘飯後甚至連話都插不進去。

有的人說這是故步自封,也有說這是思想落後。但這些娛樂圈的事究竟對我們有多大益處?在這裡打一個問號。

娛樂方式有很多種,並非非菊不可。

做自己,不為刻意迎合“潮流”而“委屈”自己。

人艱不拆的皮囊

王菊不漂亮?不,你對她有誤解。

從網友扒出的王菊舊照來看,以前的她很會打扮自己,身材也好。

那為何這次在《創造101》裡她卻又‘low’又‘土’?

據王菊本人說是為了真正的想做自己。

不可否認這個時代依然看臉,一張帥氣或漂亮的臉蛋簡直就是自帶流量。

但很顯然,這也是一個流量時代。當我們看多了千篇一律的妝容、整容臉,動不動就哭兮兮,就賣身世賣慘裝可憐的人,總會慢慢平淡,甚至厭煩。

王菊在節目中敢說敢做的態度,無論是炒作還是在做自己,都給人自信、獨立的視覺體驗。這種差異化感覺總是讓人許多人著迷。

前有吳莫愁,後有王菊。她們都通過差異化觀感成名。但這種感覺是短暫的,很難持續。

就好比一個人吃慣了白米飯,偶爾吃吃牛排。但最終還是要吃回白米飯。我們的審美被慣了太久,所以需要有人來挑戰。但一個人的審美總歸是有一箇中值常態,那些挑戰我們審美的人,最後大多隻是曇花一現。

臉,不僅僅是人頭上的那層皮囊,而是一種對外界傳遞的信號。我們的喜怒哀樂都以它為出口表現。

王菊身上的氣質符號,也是一種“臉”,這個臉不再是實體化在頭上,而是通過言行傳遞信息。

當代的生活壓力讓我們甘願戴上重重的枷鎖和層層的面具。

我們為了生活而難以真正的去做自己,所以當我們看到了敢於做自己的人,總會為之鼓掌。

我們可以放下面具,學王菊一樣做自己嗎?

難,太難。

就像消防員,明知道前進可能殞命卻依然義無反顧,鑄就了我們心中“最美的逆行”。

沒有人是天生就被賦予責任和使命感。誰不想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

但伴隨著成長,總會要肩負起一些責任,承擔起一些顧慮。

曾經我認為自己很虛偽,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帶上面具,適應社會和生活。但當意識到有了父母要照顧,有了家庭要養家,方知這就是責任的意義。

人天生愛自由,但總是被束縛。所以我們每每看到自由做自己的人,都心生羨慕。

當我們想玩遊戲,卻不得不用心學習。

當我們想要賺錢,卻不得不逢場作戲。

我們託著皮囊一次次違背自己的意願,就是為了當有一天我們真的能“曲線救己”做一個真是的自己。

就是當有一天,我們真正做自己的時候,不會被定義為“窮逼和草包”。

“在這個大時代下,不跟隨就意味著被淘汰。”我不知道這是誰說的。

但,跟隨裡也需要拷問自己:是否值得?

人們喜愛王菊的態度和精神去跟隨。這沒錯,因為每個時代都需要離經叛道的聲音與號角。

但我們如果僅僅是為了不被別人看成“落後的人”而選擇跟隨,這多少會顯得無聊和盲目。

不是每個人都願意讓被動信息流“強姦”,有多少人窮盡一生都在避開波瀾。

避免隨波逐流,做真正的自己。

作為菊外人:我來重新定義隨波逐流

關注遵言,我要用文字陪你度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