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和順豐兩家打架,讓誰原地自爆了?

阿里和順豐兩家打架,讓誰原地自爆了?

字數:1169 寫作時間:1小時 閱讀需要4分鐘 

據說現在互聯網行業的人員薪酬已經超越了很多領域,成為平均值最高的行業之一。

我們也見證了多年來,互聯網從一個咿呀學語的嬰兒,野蠻生長,成為了一個完全滲透入我們生活的巨獸。

但在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我們也見識過多次的局部戰爭。

局部戰爭雖然波及面有限,不會對整個互聯網造成破壞性的後果。但是隨著互聯網與我們生活結合越來越緊密,每一點在巨頭看來小小的摩擦,影響的都是大批的相關利益人群。

各個巨頭敢於這樣做的原因,無非是在他們看來,商業利益是大於用戶利益的。

在現在的互聯網上,信息只能是有限流動,而且很多信息連單向流動都做不到。

如果你只使用一個APP還好,如果想多個APP配合使用、自由跳轉的話,就會發現早已被處處被設置了限制。

用戶呢,往往不會被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存在的,而只是視為一種流量。

在用戶流量越來越高昂的現在,用戶的注意力無疑是一種稀缺資源。所以這就變成了一種零和遊戲,對於巨頭來說,他們當然最討厭引流。

所以大公司常常做的是阻礙流量任意流動的事情,就完全不難理解。

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曾經宣傳的互聯網是一個更加開放包容的世界 ,還遠遠做不到。畢竟決定互聯網底層設施的幾個大型公司,全都是商業機構,商業利益永遠是他們第一位考慮的。

流量,或者說用戶的注意力,是這個互聯網上最寶貴的東西,是一切商業模式基礎。如果說流量是各個公司的命脈,毫不為過,不由得大家不加一萬分警惕。

因為流量飛腿造成了很多紅極一時的網站半途衰落,慘淡收場,這樣的事例以往也有不少。例如開心網的種菜,原來在年輕人中十分火爆的貓撲等等。

商業之爭之殘酷,往往在一線之間,用戶的注意力又十分善變,大批流量的轉移可能只在一夜之間。能夠在殘酷的市場中留存下來的巨頭們,無不是萬分警惕----如果連這點警惕性都沒有,那麼他們可能也活不到現在。

而對於用戶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有風險的,而且在互聯網的跨越式發展下,我們的風險非但沒有降低,反而是增大的。

我們增大的風險,可能在有一天,真的會要求你二選一了。

現在中國的幾大巨頭,主要業務交叉上還不明顯。所以還僅僅是處於一種互設欄杆、相互攔截的狀態。如果有一天他們的邊界再次擴張,主要業務也又頗多重疊的地方,那個時候才是用戶最難受的時候。

可能你不進行二選一都不可得了:例如想使用某個需要的業務,必須先綁定另外的業務。

而且這還不是前兩年全家桶時代,可以自行卸載就能避免的。

我個人覺得這個無法可選的時代早晚會到來,現在很多新興的,具有極大市場潛力的領域,例如VR、AR、人工智能,以及由這些領域衍生出來的,實際可以變現的商業模式,必將成為各大巨頭殘酷絞殺的戰場。

那個時候,不要以為你以為作為一個用戶,可以有用腳投票的權利,當你的褲子都是在某家制作的,而且被綁定不能帶出屋子,請問你還能怎麼樣用腳投票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