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被困時,石達開手握七萬精兵為何卻見死不救?


洪秀全自起事開始勢如破竹,僅在短短几年內就攻下南京,改稱天京,這是太平天國運動達到鼎盛。彷彿農民起義大都有一個通病,那就是一個朝代推翻另一個朝代,循環往復。雖然被後人譽為什麼民族革命,什麼公平,我認為都是後人以此為宣傳工具加以美化來推翻清王朝罷了。



又說回來,雖然洪秀全也有推翻清朝的意圖,為此開始西征,北伐。一開始戰績不俗,西征攻下武昌,北伐直指北京,不過洪秀全好像已經被天京的繁華和對安逸的生活所麻痺。開始貪圖享樂,不理政事,以至於出現楊秀清,石達開等人的爭權之亂。


1856年,楊秀清試圖弒君篡位,北王韋昌輝得知便力勸天王處死東王楊秀清,天王不肯。東王以西線緊急為由,調北王韋昌輝和翼王石達開赴前線督師,只剩下天王和東王留在天京。 陳承瑢後來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4]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剷除東王。9月4日,北王韋昌輝率三千精兵趕回天京,當夜在城外與燕王秦日綱會合,陳承瑢開城門接應。眾軍在凌晨突襲東王府,東王被殺,東王府內數千男女被殺盡。其後北王以搜捕“東黨”為名,大殺異己。眾多東王部屬在棄械後被殺,平民也不能倖免,隨後血洗南京城,約2萬餘人被屠殺。


翼王石達開十餘日後到天京,進城會晤北王韋昌輝,責備濫殺之事,不歡而散,連夜匆忙縋城逃出城外。北王未能捉拿翼王,盡殺其家屬及王府部屬。翼王從安慶起兵討伐北王,求天王殺北王以謝天下。此時在天京以外的太平軍大多支持翼王,北王在勢急下攻打天王府,但最終敗於效忠天王的將士及東王餘眾,最終北王韋昌輝於11月2日被殺,其首級被函送安徽石達開營中驗收,燕王秦日綱及陳承瑢不久亦被處死,天京事變告一段落。

後來天王重用自己的兄弟,以牽制石達開。因而石達開負氣甩眾十餘萬西去,所以說天京被圍也沒法救,也不可能救。


歷史小痴

回答這一問題,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當時天京事變的歷史背景。


天京事變,發生在清朝後期的1856年,是當時太平天國領導階層的嚴重內訌,地點發生在現在的南京。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以及燕王秦日綱在事件中被殺,翼王石達開因受洪秀全猜忌而出走,另有約兩萬人喪生。這一事件也是太平天國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第二,石達開離開天京時,只帶走了府中士兵和家屬親信。並沒有帶走天國精銳部隊。石達開到達安慶之後,陸續有天國士兵出走,跟隨石達開。官員兄弟約有五六萬人。石達開出走後,洪秀全表面希望石達開回京,實際上暗地裡派蒙得恩等人暗地裡連夜追殺。這種行為讓石達開和兩廣將士徹底寒心。


第三,天京被困之時,石達開手裡只有五六萬的人馬。圍困天京的清軍有十多萬人。一方面要守住安慶,另一方面即使派遣部隊解困天京,那無異於杯水車薪。


第四,石達開之所以沒有大軍馳援天京,還是從戰略上的考慮。圍魏救趙。他在安慶上游,牽制住了清軍的大量主力,緩解了天京的壓力。另外,一方面,他將主力李秀成,陳玉成等部調往下游,保衛南京。另一方面以僅有的人馬轉戰江西,分散清軍主力,讓曾國藩疲以奔命。


但是這一切都沒有得到洪秀全的理解,洪秀全對石達開的猜忌一直未減,在石達開艱苦奮戰的時候,他誘惑輔清離開石達開,從而徹底斷絕了石達開最後的支援。最終導致石達開在大渡河全軍覆沒。


雲我無心73

見死不救?這可真是天下第一大冤案了。

這件事,應該反過來說:沒有石達開,就不會有天京解圍!

石達開用的計謀是:圍魏救趙。

先來看看四川總督趙爾豐的評價:

“石逆素稱曉悍,金陵老巢得久負隅,全恃石逆之善布遠勢,牽制官軍。自石逆伏誅,金

陵失一重大外援,官軍乃得一意圍攻金陵,江南軍務遂以肅清……實有裨於大局。”

可謂一語中的!!!

那些說石達開搞分裂主義的,可以閉嘴了。

天京事變裡,石達開之所以帶兵出走,完全是洪秀全的責任。

定都天京後,洪秀全就已經喪失了進取心,沉迷於宗教和權力爭鬥,猜忌心大盛。天京事變後,他更是誰也不信,天天提防石達開。

李秀成後來在投降書裡說“主不信外臣”,絕非隨便汙衊。

注意,石達開出走天京時,是偷偷的,只帶了幾千人馬,後來有些人陸續追隨出來,才發展到七八萬人,絕沒有二十萬之多。

當時,石達開在安慶,安慶對於天京的意義不用多說,幾萬兵力,守安慶都捉襟見肘,哪還有兵力去救援天京?

但石達開不像洪秀全,他的心胸更寬廣一些,站在天國的大局出發,知道天京必須救,但不能像瘋子一樣盲目救。

戰爭,是講究策略的!

石達開上奏洪秀全,主張嚴防安慶的同時,率大軍進攻江西、浙江等地,打亂清軍部署,最終緩解天京壓力。

這一主張得到洪秀全認可,後來,陳玉成、李秀成能夠攻破江南、江北大營,根本原因是石達開進攻江浙,把大量清軍引向自己這邊。

還有一點,天京事變後,洪秀全始終沒有放鬆對石達開的警戒之心,而且多次派兵追殺。當天京被圍時,再發動群臣讓石達開率兵來救,其實是要把責任推給石達開,把自己擺在道義一面。

在這種情況下,石達開怎麼可能貿然率領七八萬人救援天京?如果他真去了,洪秀全也不認為是來救援的,而是奪權!

綜上,不是石達開見死不救,而是沒有石達開,天京早陷落了。

【歡迎評論】


讀史品生活

看看石達開出走後的路線就可以知道石達開為什麼見死不救了。

1857年,石達開出走,同年八月進入江西景德鎮,匯合了各地前來追隨的太平軍將領後遂即率軍立即南下攻克了撫州。攻下撫州後,石達開打算西進,被清軍擊敗,他的老丈人黃玉昆也命喪沙場。隨後,石達開又退回了撫州。

此時清軍重整江南大營,洪秀全派人求援,石達開不理。曾國藩派人勸降,石達開亦不理睬。1858年,石達開離開撫州東進,連續在廣信擊敗清軍守將,卻在衢州遭到清軍強烈抵抗,遂即轉入福建,經瑞金、會昌圍攻清軍江西南安府。同年十一月,楊輔清脫離石達開回歸天京,繼續西進的石達開連續攻佔了桂陽,梅縣等地。隨後,石達開軍隊又發生了分化,原天地會土匪何名標與賴裕新不和,獨自率部下兩萬人離開。

1859年,石達開圍困寶慶府,損失巨大亦不能破城,撤圍經東安、新寧,進入廣西。

這年七月,石達開攻打桂林,不克。

1860年,石達開圍攻廣西百色,將領石鎮常陣亡,不克。

這年四月,石達開率眾回到家鄉貴縣,在水源街設立翼王府。

此時的石達開部眾多為江南各省收編的部隊,看見翼王榮歸故里,不思進取,入川開拓根據地的計劃也是一直沒有提上日程。各部漸漸自行拔隊開走,各謀生存。通過上訴內容可以看出石達開出走天京後一直沒有明確目的地,造成各部軍心離散,雖然有楊輔清等人陸續離開,但是石達開仍然是實力尚存。但是,最大的分化遂即到來,那就是朱衣點、童容海、彭大順、吉慶元等67名驍將的離去。

轉眼石達開在貴縣呆了數月,部眾僅剩下2萬餘人,正處於眾叛親離,勢窮之境地。

1861年,石達開率軍離開貴縣,北上四川,以爭下一落腳地。但是石達開失去最好的機會,因為四川的匪患已經平定,清軍可以專門對付石達開的部隊。而且,石達開自從離開天京後,所過城池多數不能攻克。再加上之前已有從石達開部隊分化的太平軍部隊經過四川,四川清軍被打草驚蛇,引起了清軍準備。

1862年,清軍攻克涪陵。

1863年,石達開來到大渡河。此時大渡河對岸清軍還未到來,石達開下令部署造船渡河,到了晚上已經渡過萬餘軍隊,但是後續部隊尚未到達,石達開唯恐被清軍各個擊破,又下令過河的太平軍渡回。不料,天氣突變,下起了暴雨,大渡河水暴漲,而清軍也遂即封鎖了北岸。此時的石達開雖然主力已到,但是軍隊糧草嚴重缺乏,石達開想要退回卻被當地土司堵塞了山口,想要利用山中小路脫身,怎奈山中皆是懸崖峭壁,無法攀登。4月17日,石達開大軍強渡,清軍以槍炮轟擊,太平軍戰死者的浮屍遍江。石達開被圍一個月,最後到了殺馬而食的境地,不得已石達開代軍赴死,被清軍押往成都殺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