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看待我國創新能力的國際排名——基於“全球創新指數”的評價標準與分析

客觀看待我國創新能力的國際排名——基於“全球創新指數”的評價標準與分析

2006年中央提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決策,2012年黨的十八大將創新驅動發展作為國家發展戰略之一,創新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重要。近10年來,我國總體創新水平是否有所提升,我國的創新能力在國際的位置如何,這些問題一直是關注的焦點。2016年8月15日,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美國康奈爾大學和英士國際商學院在瑞士日內瓦聯合發佈了《全球創新指數2016》。

“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 GII)是國際上評價經濟體創新能力的最全面的核心報告之一,最早由英士國際商學院(INSEAD)於2007年啟動研究,每1-2年對外測算髮布一次,2013年起,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英士國際商學院和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共同發佈,至2016年已經發布了9版報告。指標體系由創新投入和創新產出兩大模塊組成,評價對象包括全球128個經濟體,覆蓋了世界人口的92.8%,佔世界GDP的97.9%。

客觀看待我國創新能力的國際排名——基於“全球創新指數”的評價標準與分析

圖1 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框架

一、我國曆年全球創新指數總排名在波動中有所提升,創新產出和創新效率比的排名表現相對更優

一是歷年總排名波動中有所提升。2007-2016年間,中國總排名的最低名次為43名(2009-2010年),最高名次為25名(2016年)。在創新投入模塊方面,歷年的創新投入次級指數從2012年來逐年提升,從第55名提升至第29名。2007-2016年間的最低排名出現在2009-2010年度,名次較為靠後(67名)。但是,中國曆年創新投入指數排名始終低於創新指數總排名。五個一級指標中,“制度”指標歷年的排名一直較低,普遍低於其他四個一級指標。

客觀看待我國創新能力的國際排名——基於“全球創新指數”的評價標準與分析

圖2 中國曆年創新投入模塊各一級指標排名

二是創新產出和創新效率排名始終優於總排名。在創新產出模塊的排名上,我國曆年的排名在第14名至第31名間波動,其中2009-2010年是近幾年的最低名次(31名),而最高名次出現於2011年(14名),2016年為第15名;無論是同等收入水平國家組還是全球範圍,中國在“創新效率比”的排名上一直較有優勢。在2011年前,全球創新指數將中國列入中低收入水平國家組,其在同等收入水平國家組內的排名為第3位,世界排名同樣為第3位。自2012年起,中國被歸入中高收入國家組,其創新績效指數的排名在同行列國家中始終保持著前3位的水平。2013年,中國創新績效指數在全球的排名跌至第14位,其後年份的全球一直有所波動,2016年的最新排名是處於全球第7位。

客觀看待我國創新能力的國際排名——基於“全球創新指數”的評價標準與分析

圖3 中國曆年創新效率比在同等收入水平國家中排名和全球排名的情況

三是部分優勢指標排名全球領先。根據《全球創新指數2016》的評價結果,七個一級指標中,我國在“知識和技術產出”上排名全球第六,在“商業成熟度”上排名全球第七;在21項二級指標中,我國在“教育”、“一般性基礎設施”、“貿易、競爭和市場規模”等六個二級指標上表現優異,進入全球前十;在82項基礎指標中10個基礎指標評價得分居首。中國在青少年閱讀、數學和科學(PISA)測試評估 、國內市場規模、本國人專利申請量佔購買力評價GDP的比例等十個指標的評價得分或絕對數值在所有參評國家中位居全球第一,在全球性公司的研發支出、資本形成總額佔GDP中的比重等其他四個指標進入全球排名前十位。

客觀看待我國創新能力的國際排名——基於“全球創新指數”的評價標準與分析

表1 2016年中國排名靠前的基礎指標

二、全球創新格局呈多元化態勢中國地位更加矚目

一是創新排名前列的高收入經濟體呈多元化特點。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整體穩定,排名前10位的國家均為高收入經濟體根據總得分由高至低依次為瑞士、瑞典、英國、美國、芬蘭、新加坡、愛爾蘭、丹麥、荷蘭和德國。其中,德國取代盧森堡,成為2016年排名中的新晉成員。從2016年排名前25位經濟體所在地區看,包括了歐洲的老牌西方國家如英國、德國等,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東亞的日本、中國,南亞的新加坡,西亞的以色列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亞等。全球絕大部分創新活動集中在高收入經濟體和幾大新興經濟體。

二是我國與高收入經濟創新投入和產出的差距正在縮小。我國近年來正在縮小與高收入經濟體的得分差距。2012年,中國位列全球第34位,與排位第一的瑞士(68.2分)相差22.8分;2016年,中國全球創新指數得分為50.57,與排位第一的瑞士相差15.71分。在5個金磚國家中,只有我國明顯地縮小了與創新領先的高收入國家在研發支出和其他創新投入產出方面的差距,而且我國是唯一一個創新效率排名進入全球前十的中高收入經濟體。

三是中國領跑金磚國家的創新能力。金磚國家在全球創新指數中整體排名處於全球中上游的位置,中國在其中處於領跑位置。五個金磚國家中,2016年,俄羅斯排名第43位,南非排名第54位,印度排第66位,巴西排第69位。與中國類似,其他金磚國家2016年的總排名也比2015年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其中,印度從2015年的第81位提升到2016年的第66位,並在“市場成熟度”等一級指標和“科學與工程畢業生”基礎指標上表現相對搶眼。在全球創新領域形成多極的格局時,金磚國家作為新興經濟體表現相對突出。

客觀看待我國創新能力的國際排名——基於“全球創新指數”的評價標準與分析

圖4 2016年金磚國家全球創新指數得分及排位

三、影響我國在“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的原因分析

一是研發投入持續加大。2015年,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總量達14169.9億元,比2014年增加1154.3億,增長率為8.9%;研發投入強度為2.07%,比2014年提高0.05個百分點。按研發人員全時當量計算的人均經費支出為37.7萬元/人年,比上年增加2.6萬元。如果按人民幣當年價格計算,我國2015年的研發投入總規模約是2001年投入規模的14倍。研發經費投入是創新資源投入的關鍵部分,十幾年的持續大力投入為創新產出方面帶來可喜成效。

二是創新的市場環境有明顯改善。2016年的報告顯示,我國“市場成熟度”一級指標的國際排名已經由上年的第59位提升至第21位;“商業成熟度”一級指標從2015年的31位躍升至2016年的第7位。這兩個指標對我國創新指數排名的提升貢獻較大。2014年起,國家陸續推出一系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利用商事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動了政府簡政放權,進一步釋放市場活力,為企業創新活動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市場環境。

三是指標體系調整等計算因素的影響。全球創新指數每年都會調整部分基礎指標甚至局部框架。2016年全球創新指數替換了1項指標,新增了3項指標,中國在這四個指標的表現相對領先;其中,替換指標“本國人工業品外觀設計申請量佔比”排名第一位,新增指標“全球性公司前三位平均支出”排名第九位,“國內市場規模”排名第一位,“研究人才在企業中的佔比”排名第九位。新採用的這4項指標促進了我國整體創新排名的進步。

四、對“全球創新指數”排名結果的評述及建議

二是優化創新軟環境,為創新提供更廣闊的空間。過去十多年來,我國的創新產出主要得益於持續增長的創新投入驅動作用,目前,我國的研發經費增長速度減緩,已下降至199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高強度高投入並不能長期為繼。儘管關於全球創新指數關於制度方面的評價標準並不完全客觀,但其仍指出了我國在創新軟環境、創新生態方面的短板,下一步還需要進一步營造有利於創新創業的制度環境,要著力改善科技創新的政務環境,加大簡政放權,落實創新政策的普惠性,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激發科技工作者的創新創業動力與活力。

三是找準自身定位,實現創新能力更優質發展。從全球創新指數具體指標的評價結果看,我國的創新優勢主要體現在研發經費投入、人力資源儲備、知識產出數量、市場規模等方面,例如在十個排名第一的指標中,有三個都是專利產出的數量指標。我國的創新優勢還未體現在質量與效益方面。中國在我國目前的創新處於從“跟跑發達國家”向“並跑發達國家”轉變的階段,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我國的創新能力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例如,在報告評價指出我國的弱勢指標“單位能耗的GDP產出”等,確實是我國的薄弱之處,與我國目前經濟發展亟待轉型升級的情況相符,全球創新指數指出了我國在這些指標上與領先國家的差距,接下來要進一步推動我國創新向質量效益更好,結構佈局更優,可持續發展能力更強的方向發展,實現“數量佈局、質量取勝”的目標。

本文摘編自《科技工作者建議》2017年第5期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