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樓市庫存告急,是真正意義上的“房荒”嗎?

耀華河馬

最近很多城市都有樓市庫存告急的消息,比如長沙、西安、杭州等等,甚至西安、杭州都出現了一房難求的現象。不過總體來說庫存告急的現象在三四線城市更普遍一些,有研究機構認為今年是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末期,一些省會城市出現庫存告急的現象屬於正常。

數據顯示,4月百城住宅庫存已經同比連續33個月下跌,根據易居研究院的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數據,截至4月底總量為4338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7.9%,環比減少0.7%。

作為應對,有的開發商開始捂盤惜售,也有的開始搖號賣房。由於很多城市出臺了較為嚴格的限價限購措施,再結合搖號購房的政策,這就出現一個問題,就是一二手房價格倒掛的現象,即新房普遍比周邊二手房價格便宜。由於存在差價,這就給大家一種預期“買到就是賺到”,所以造成民眾“搶房”、一房難求的現象。

還有上面提到的預期,買房很大一部分變成了預期,不管是剛需、改善型還是用來投資,只有預期未來房價上漲才會去買,大家普遍擔心晚下手房價可能更高,所以本來一些購房需求不是很大的家庭也被刺激著去買,這必然透支著未來的消費潛力,對於家庭資產負債結構和未來社會消費來說都是一個隱患。

明白了這些現象,我們再來看目前到底是不是“房荒”。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第一,人均居住面積。2016年我國人均住房建築面積是40.8㎡,城鎮居民人均面積36.6㎡,農村居民人均面積45.8㎡。這與德國、法國等發達國家的人均35-40㎡面積基本相當,所以從這方面來看,我國當然是不缺房子的。第二,空置率。很明顯樓市目前的空置率是很高的,最近有媒體報道我國商品房空置率長期處在20%-30%之間(二線城市高於一線城市,三四線城市又高於二線),而國際通常標準下的商品房空置率在5%-10%之間為正常水準,如此高的空置率又反映出兩個個問題,一方面是資源浪費,另一方面是分配不均,即很多人將房子視為投資品用以升值後拋售,而真正的剛需族卻因為價格虛高買不到房子,形成了一個螺旋循環,這仍是決策層未來調控的一個重點。

除此之外,還要看到一個現象,雖然樓市庫存告急的新聞很多,但是各地新開工面積還是有很大的增幅,這裡面除了開發商對未來樓市的看好,還說明了土地供應加大的趨勢,拋開別的因素,加大供地量和加快供地節奏至少是穩定房價的一個重要手段。


每日經濟新聞

房子,一直都是當代中國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多地樓市庫存告急,對大部分人來說,意味著什麼?

1.供求關係變化

前兩年,國家一直大力推行消除過剩產能,清理庫存的戰略。房市也不例外,通過貨幣棚改等一系列措施,三四線城市去庫存已經進入末期。

隨著供求關係的變化,供給小於需求,房子價格自然上漲,這是符合市場規律的變化。

根據最新發布的《中國百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

4月份中國百城住宅庫存已經出現連續33個月同比下跌的現象,三四線城市去庫存週期為近9年最低。

2.房子是用來住的

房價慢慢回暖,政策卻不曾放鬆,甚至將來會迎來更為嚴苛的調控政策。

所有的房價調控政策都會圍繞著“房子是用來住,不是用來炒的”的核心精神來展開。

5月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以下簡稱住建部)印發《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重申堅持房地產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鬆,並對進一步做好房地產調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


懂財帝

今天,我就從幾個維度去覆盤一下,庫存告急是是怎麼一步步形成的。

1、住宅用地出讓和成交面積近幾年一直在大幅下滑,直到2017年才回升,但依舊雙雙不如近7年的第二供地高峰年2012,更別說最高峰時。

2014年全國宅地供應一下子滑坡到103554.17萬平米,還不如2012年。然後2015、2016年一直滑坡,到2016年供應已經不到7億平米。

直到2017年,在中央強力調控,要求增加供給壓力之下,才艱難回到8億平米出頭的宅地供應。這比高峰期依舊低了5億平米。

想想這是怎麼概念?供應不代表成交,但已經很說明市場預期。

上述數據出自國信房地產信息網,由智研諮詢整理。國信房地產信息網,由國家信息中心主辦的專業性信息網站,主要面向政府和社會單位提供宏觀經濟和房地產方面的信息和數據服務。是比較靠譜的。

2、住宅施工面積2014年後至少也經歷了2年下滑

2015、2016年,我國住宅施工面積接連下滑。2016年末減少到66.07億平米。

為什麼說至少經歷了2年的下滑。因為2017年的數據,國家數據庫尚未發佈。只有2016年以前的數據。

總的施工面積,為什麼會下滑?道理很簡單,宅地總的供應、成交面積在往下走。

加上2013-2014年那一撥庫存積壓,資金成本因素等,開發商熱情也在下降、壓力也大。不過2015年末開始去庫存後,銷售雖然明顯增加,囿於土地供應原因、新房限價等因素,住宅施工面積依舊增長不明顯。

同時,因為這兩年銷售火爆,也加速了一些項目建設進度。既有的賣出去、較快建設結束,新的開工又沒有跟上,總的在建面積也就下滑。

綜上,正是因為宅地供應、住宅供應結構這些年的變化,以及此前去庫存、降息降準等一系列政策作用下,樓市走到了今天——部分城市庫存告急、供不應求……

未來房價怎麼走?且看當下和未來的宅地供給,看未來供應的結構,看貨幣和政策。


槓桿遊戲

樓市庫存這個事情,如果用環比和同比的數據來進行比較,就會出大岔子。即便樓市的庫存出現了環比的小幅下滑,同比的不超過10%的下滑,要知道,絕對數量,仍然是巔峰狀態。這就好比,我們不能因為一個200斤的胖子,體重下降了10%,就說這個人瘦得已經告急。

中國的房地產建築量,不僅是中國的巔峰,也是人類歷史的巔峰。2014年,中國建築業統計口徑的住宅竣工量已經達到28.63億平米,此後3年分別為28.4億平米、28.4億平米、28.04億平米。要知道,中國只有13億人口,這就意味著,每年能夠為一個公民竣工2平米的住宅。如果住宅的保質期是70年,按照這樣每年28億平米的竣工速度,中國長期中人均住宅面積將是140平米。更何況,自從2003年之後,鋼混結構的標準逐漸成熟,新建住宅的實際使用年限,都將遠遠超過70年。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實際住宅數量是過剩的。沒有什麼“房荒”。

但中國處於快速城市化的過程當中,全社會的城市公共服務供給嚴重落後,教育、醫療等優質資源集中分佈在各中心城市。而公共資源的使用又是與住宅、戶籍相捆綁的。這就導致全社會瘋搶這些優質區域的房子。導致局部區域出現“排隊搶房”的現象。

全社會的住宅產能過剩,局部地區因公共資源優質導致搶房,這是中國的現實,充分體現了國家公共資源分佈的不均勻。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的均等化,是社會公平的關鍵。中國的城市化質量和發展質量,還有待提高,任重道遠。


孫建波

上面的經濟學家列舉了一堆數據,論證中國的房子實際上是夠用的。

還有什麼鋼混結構住宅實際使用年限遠超70年。

我只想說,這樣堆數據沒有任何意義。

中國的房荒一定不能用平均數來衡量。如果可以用平均數來衡量住房套數,那960萬平方公里,土地是不是也完全夠用了呢?

房子也是如此,用平均數衡量住房是否足夠,這裡面不能忽視的是大量垃圾數據讓我們的房子看上去很夠用。

中國人沒幾個真正意義上流落街頭的,進城租房的這些人在農村,在鎮子上,在縣城裡都有房子,但這些房子就是空置了,你能說服房主回去住,說服他們不要空置嗎?

如果他們回去住,才是最不經濟的選擇,空置才是經濟的選擇。

大量三四線城市的房子的確是夠用的,去庫存不就是因為房子多了麼?而為了去庫存,把他們原有的房子拆了,為了鼓勵他們拆,補償標準提高了不少。

但是在一二線城市,房子其實是不夠用的。

同樣是空置,三四線城市是因為建設過度,根本沒這麼多人買,只能用棚改的形式再造需求。但在一二線城市,空置則是因為存在大量的資產配置需求。簡單說,這些房子實際上是不缺購房者的,只要房主願意放出來,會有很多人搶著去接盤。

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大部分人口都集中在城市裡,而且是強者愈強,大城市的優勢愈發明顯,這是符合經濟學中的規模效應的。規模效應到一定階段會產生副作用,但中國還遠未達到那個階段。

我們常說一二線城市房子是資產,而三四線城市房子只能是房子。反映的就是城市之間的差距。

至於通過“醫療、教育等公共資源的均等化”來平衡需求,拉平房價,這隻可能是理想,永遠不可能實現。

聽經濟學家的,還不如聽鏈家左暉的,聽任志強的。


樓市微觀察

根據 最新發布的《中國百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我國百城的住宅庫存已經出現了連續33各月的同比下跌。這一數據的統計表明瞭兩個內容:一個是我國的商品房去庫存工作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再一個就是我國新建商品房的新建熱度開始下降。

其實,對於這一組數據,“如果沒有調控把關的話我們可以解讀為新建商品房的建設步伐已經落後於銷售的速度了,可以說是房產市場異常的火爆!”

但是我們對於近期的房產消息和數據來進行分析的話樓市還是出現了量價齊跌的情況,雖然下跌微乎其微但是也出現了一定的下降勢頭。

早在今年年初,“廣東省就發出消息稱2018年廣東省的商品房庫存吃緊,預計年內會出現房價的上漲。”這樣一個消息其實就是說,對於商品房庫存量持續下降來說,其實是會導致房價的上漲的!

那麼,面對持續的商品房庫存量下降,會不會導致“房荒”呢?

對於這樣的一個問題,老J認為“房荒”是遠遠不至於出現的,但是房價上漲嗎,還是會持續的。

對於商品房的新建來說依靠的就是土地,而就在過去的2017年各大房企拿到的土地遠比2016年多的多,也就是說房企對於土地的儲備還是充足的,房子是有地方建的。而且,在今年開始龍湖地產就在各地瘋狂的拿地,這也表明了開發商企業的開發熱情和囤地的想法。

那麼既然“房荒”不會來,那麼商品房庫存的下降以為著什麼呢?

這裡老J認為庫存的下降有兩個原因,一個是調控頻出購房者恐慌性購房導致房屋銷售速度加快,而是一些地區受到調控的影響樓市不得不降溫。開發商也開始逐漸的醞釀休整。

所以說,商品房庫存量的下降並不意味著要出現“房荒”。


房產老J

2018年開年以來,多個熱點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新開樓盤出現“認籌人數遠超房源數”現象,造成市場“一房難求”,個別城市開始進行“搖號”選房,這真的是“房荒”的前兆麼?



為了進一步招攬優質人才,多個城市“人才爭奪戰”不斷升級,加入“人才爭奪戰”的城市持續增加。但是同時,一些搶奪人才的城市並沒有做好住房供應的準備,落戶基數不斷增加,房屋庫存不夠,市場應對措施準備不足,導致個別優質樓盤一開盤就出現千人“搶房”現象,甚至還出現了全款優先、捆綁銷售、捂盤惜售以及故意營造房產庫存緊張氣氛的情況,造成“庫存告急”、“房荒”的表面現象。



但當城市人口接近或者達到人口飽和時,人才爭奪及戶籍落戶進程必將放緩,加之“租買同權”、“房產稅”的不斷完善,房地產市場供需的矛盾將逐步得以緩解,促使樓市的穩步健康發展,滿足群眾的剛性居住需求。



個人認識,您有不同觀點,歡迎評論留言,一起探討。


樓市淺析


五彩人生78273816

樓市庫存告急,房荒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炒作行為,目的是賣高價,房地產儘量出貨,造成房地產商的高利潤。現在的人有的連首付都付不起,還有貸款買房以後,工作收入有的基本上夠還房貸,有少數人連房貸都還不起,買了房生活質量嚴重下降。再說現在空置房很多,晚上有亮燈的房子很少,就可以看出來。我認為房荒是房地產商炒作行為,一個人說話要講良心,不然連豬狗不如。



吳智勇905

穿越三年前,房地產市場疲軟,推銷人員滿大街撒發小廣告,急售房源層出不窮。一個四萬億投放市場,一句去庫存口號,突然間形勢急轉直下。在人口增長速度沒有變化,在地方工業商業沒有高速發展,房子緊張起來。

一幢幢高聳入雲的建築拔地而起,一個個新建小區相繼落成,城市外擴的面積越來越大,房子卻不夠住了。

房子己經成了焦點,給剛需者帶來焦慮,又給政府加快建設產生了焦急。去庫存變換成供不應求,囤貨奇居,越控越漲,怪異的房地產市場,也是一朵奇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