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寬窄巷子“晃眼”看成都

“寬窄巷子”——外地人走馬觀花了解成都的一扇最好的窗口,透過這扇窗,就“晃眼”(成都話:隱隱約約的意思)看到了成都。

由寬窄巷子“晃眼”看成都

老成都照片

寬巷子始建於清康熙末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了。康熙五十七年,因為西藏準噶爾部落叛亂,於是康熙皇帝就從荊州調遣三千八旗經過成都前往平叛。

平叛過後,當時的四川總督年羹堯擔心準噶爾再叛亂,於是就奏請康熙皇帝留下其中的一千八旗駐守成都。這一千八旗於是就安置在成都城的少城居住。當時的少城(後來也叫滿城)內建起了四十二條巷子。當時每旗官街一條,共八條,所以駐兵巷子共三十三條,寬窄巷子就是其中的兩條。只不過那時沒有巷子只有衚衕,寬巷子叫興仁衚衕,窄巷子叫太平胡同。那時寬巷子西頭駐鑲紅旗兵丁,窄巷子西頭駐正紅旗兵丁。這也就是寬窄巷子歷史上的來歷。

由寬窄巷子“晃眼”看成都

老成都寬窄巷子

應該說在二零零零年以前,寬窄巷子還基本保持著老成都居住的狀態,建築也沒有改,居民也沒有動,也沒有什麼遊客。

那時候的寬窄巷子是那種地道的川西民居風格,古樸中透著親切,巷子裡大多是一些有天井的院落,院落裡住著些老成都的街坊。那時候的寬窄巷子並沒有如現在這般筆直,巷子有一些幅度不大的曲折,恰到好處地讓小巷有種曲徑通幽的味道。

巷子裡的老樹比較多,隔山差五就在院門前斜著那麼一株。院落裡有的樹齡很老、長得很高;遠遠望去,就天井裡生長出來,將一蓬蓬的樹葉散落在屋頂上,讓青瓦屋頂多了一片生機。樹陰下,街坊們常常支一隻馬夾,躺在上面喝茶乘涼。

由寬窄巷子“晃眼”看成都

老成都街巷

那時候我常常去寬窄巷子喝茶,記憶中常常能遇到一個老頭支著自行車在賣大頭菜片片,用一勺紅油加上花生芝麻,把大頭菜片片攤在小孩子們的手上,那味道就不擺了!

那時候寬窄巷子還沒有那麼多商家店鋪,就只有幾家開茶鋪的。記得我一個媒體朋友還曾經在現在的“茶馬古道”那個位置開過一家小小的茶鋪。小小的一間茶鋪也就十多個平方,沒有什麼裝修,傢俱也都是從舊貨市場買來的。當時朋友茶鋪的沒名字,讓我給取一個,我開玩笑,取了個“笑熬漿糊”。誰知道朋友還真用了這個名字,還讓我題了店招。

那時候來喝茶的以成都本地人居多,外地人反而相對較少,因為知道的不多。我們還是用蓋碗茶泡三花。真正的老成都,泡三花用蓋碗是很有儀式感滴。蓋碗裡放好茶葉,用茶壺一衝,喝茶時右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捻起茶蓋、用茶蓋撇開茶湯上面的茉莉花,讓後輕輕吸上一口,體味那淡淡的花香與茶香,這種感覺就是“安逸”。

由寬窄巷子“晃眼”看成都

蓋碗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