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衛視一口氣給7個工作室授牌,他們要成為未來芒果的中流砥柱

湖南衛視一口氣給7個工作室授牌,他們要成為未來芒果的中流砥柱

上週五(5月25日),湖南衛視一口氣為7個工作室授牌,這意味著一線團隊工作室制度在湖南衛視正式推行。

湖南衛視一口氣給7個工作室授牌,他們要成為未來芒果的中流砥柱

有人會疑惑,這樣的工作室和以前的團隊制有什麼區別呢?

其實,最大的區別不在於“工作室”這個標籤,而是“一線團隊”。新的授牌定位,他們將比一般的節目製作團隊有更多的優惠政策:

1.名義上,創造獨立品牌

2.組織上,具備人員招錄和用工權利

3.財務上,根據投入產出制定獎勵機制

4.融合發展上,支持芒果TV項目,服務“雙核驅動”戰略

可以看到,“一線團隊工作室”比普通節目團隊有更大的節目自主權,這同時也意味著,工作室要獨立承擔來自組織和經濟上的風險。

這就彷彿是學校裡劃分的不同層次的班級,“一線團隊工作室”就是裡面的“火箭班”。

從數量和質量來看,的確也是這樣。這7個工作室佔湖南衛視26個節目團隊中36.2%的導演人數,完成了湖南衛視60%的自辦節目。

湖南衛視一口氣給7個工作室授牌,他們要成為未來芒果的中流砥柱

可湖南衛視就不怕養好一批團隊後,自己跑了嗎?

實際上,在2015年前後開始的廣電離職潮中,湖南衛視的人才出走率是很低的。但一些叫的響牌子的知名製作人,都以各種形式出走了。

比如打造了《快樂女聲》的天娛掌門人龍丹妮和她的製作團隊馬昊,比如《爸爸去哪兒》的總導演謝滌葵,再比如先後打造《花兒與少年》第1、2季的廖珂,再比如《我是歌手》的編劇團隊都豔等等。

以上團隊,都是湖南衛視2012年“大翻盤”的功臣。

2012年,芒果臺曾經歷了建臺以來最大的危機,收視率持續低迷,平臺影響力持續低下,一批創意節目就在那個時候被提上日程,也成就了謝滌葵、廖珂以及現在的洪濤。

走出低谷後,市場化正在擁抱他們。有的人動心了,有的人選擇留下。選擇留下的人縱然有千般不順,但他們一直在這個團隊裡被培養、被推著走。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湖南衛視在“後2012”時代,崛起了一批新的團隊。他們已經推出了一些小有影響的作品,但製作團隊本身,還沒有明顯的品牌效應。

比如新做的《聲臨其境》是徐晴團隊製作,在網絡上熱播的《明星大偵探》,以及電視版《我是大偵探》來自何舒團隊。

湖南衛視一口氣給7個工作室授牌,他們要成為未來芒果的中流砥柱

此外還有製作《我想和你唱》的王琴團隊,製作《中餐廳》的王恬團隊,製作《親愛的·客棧》的陳歆宇團隊。

湖南衛視一口氣給7個工作室授牌,他們要成為未來芒果的中流砥柱

加上快樂大本營和天天向上,這些團隊是湖南衛視目前最為主幹的製作力量,他們雖然沒有從低谷中爬起來的一代那麼輝煌,但他們仍然做到了在擁抱市場變化中,保留自己的特色和立場。

值得一提的是,仔細看這7大工作室的logo設計,你會發現多都和製作人的名字相關。這說明建立一線團隊工作室,核心還是在把人才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湖南衛視正在機制上意在打響一批團隊的品牌效應,才能讓內循環的節目生產力進一步提高。

畢竟,歷史數據證明,真正能讓湖南衛視立足的IP,都來自自己人手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