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紅旗渠精神 助力新時代鄉村振興

如今,紅旗渠精神正在成為新時代林州鄉村振興的推動力。只有傳承和弘揚好包括紅旗渠精神在內的中國精神,才能走好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之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

上世紀60年代,面對“旱魃為虐”的生存環境,30萬林州人民十年如一日奮戰在太行山巔,在這上無寸物可攀、下無立足之地的半山絕壁上,憑藉一錘一釺一雙手,終於在太行山的懸崖絕壁之間建成了全長1500公里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人工天河”——紅旗渠,並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孕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半個世紀以來,紅旗渠引來的碧水緩緩流淌在林州大地,滋潤著林州百姓。紅旗渠精神則時刻激勵著後人不斷進取。如今,紅旗渠精神正在成為新時代林州鄉村振興的推動力。

近日,由中國行業報協會、紅旗渠精神傳承教育學院聯合主辦,中國行業報協會新聞攝影專業委員會協辦、中喬大三農實業集團支持的部分中央媒體走進紅旗渠採訪調研活動在林州舉行。

本次採訪活動旨在挖掘紅旗渠精神的深刻內涵和時代價值,發現中國精神之美,生動展現以紅旗渠精神為內在動力的當代林州人民,務實擔當、努力奮鬥,全面推進當地經濟向高質量轉型發展、努力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嶄新風貌。

由近二十家中央媒體組成的採訪團,參觀調研了紅旗渠紀念館、青年洞、紅旗渠國家智慧農業公園、皇后村古村落,真切感受了紅旗渠精神的豐富內涵,感知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林州農村發生的鉅變。活動期間舉辦了“紅旗渠精神與鄉村振興”主題座談會。

中共河南省林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獻青在主題發言中表示,紅旗渠不僅僅是水利工程,它更是體現中國精神的鮮明代表,在中國進入新時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紅旗渠精神不僅是林州人民的傳家寶,也是全國人民的精神財富,是體現農民創造力的經典傑作,是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動力源泉。

“幾十年來,林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傳承紅色基因和革命信念,堅持紅旗渠精神的與時俱進,譜寫了輝煌的‘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創業四部曲,使林州從一個貧窮落後的山區小縣,發展成為現在的初步繁榮富裕的新林州。”王獻青說。

據王獻青介紹,作為全國聞名的“建築之鄉”,林州的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連年位居河南省十強,個人存款排在河南省第一位,是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科普示範市和省級衛生城市、河南省唯一一個入選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的縣(市)。同時,啟動了紅旗渠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建成了紅旗渠幹部學院、紅旗渠紀念館,利用紅旗渠活體遺產和紅旗渠精神教育基層黨員幹部和廣大人民群眾,共同構築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高地,並把紅旗渠紅色旅遊和太行山峽谷的秀美風光結合起來,發展紅色旅遊、鄉村旅遊,走出了一條文化旅遊新路。

“紅旗渠是人們改變客觀世界的結果,同時,也改變著人們的主觀世界。”林州市皇后村黨支部書記、紅旗渠精神傳承人、中喬大三農集團董事長喬書領在發言中說。

據瞭解,喬書領是一位從養豬養雞、種植草坪起家的農民企業家,在一個偶然機會被紅旗渠精神深深震撼後,就開始紮根紅旗渠畔,將現代農業技術引進到當地,創新鄉村合作模式,幫助當地農民增產增收,打造農業品牌和農業文化,帶領當地農戶探索出一條健康、綠色、田園的農業綜合體發展道路。比如,推出“硒硒皇后”富硒有機農產品系列品牌,實現農產品深加工,糧食附加值進一步提高。

“作為現代化農業的實踐者,在紅旗渠精神的感召下,追求經濟利益不是唯一目的,更多的是要考慮如何為人民服務,能夠讓當地農民儘快脫貧致富奔小康。”喬書領表示,進入新時代,在黨的領導下,在紅旗渠精神的指引下,他將繼續為建設新時代美麗太行、推進城鄉一體化建設作出精彩的註腳。

據瞭解,通過中喬大三農集團在當地推廣農業現代化模式和技術,充分調動了當地農戶的積極性,並使之從傳統農民向專業化農民轉變,既扶貧又扶志,使一大批當地農民逐步富裕起來。

與會嘉賓一致認為,紅旗渠精神的形成、豐富與發展是林州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將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與社會主義建設、改革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光輝典範,是中國共產黨高超的執政能力在建設、改革時期的時代體現與生動展示。只有傳承和弘揚好包括紅旗渠精神在內的中國精神,才能走好新時代的創新發展之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