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第一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号角,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吹遍神州大地。那时,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解放思想,以其优越的区位和良好的投资环境,积极稳妥有序地引进了资金和技术。

相较之下,陕西地处内陆,交通不便,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也相对保守。除“一五”期间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帮助建设的部分重点工程外,基本没有引入外资和对外投资,全省经济长期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中运行。

1984年9月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北京约见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白纪年,对陕西工作作出明确指示,要坚定不移地贯彻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方针。对外开放,不仅是向世界各国开放,对陕西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向国内各省市区开放。要按照“四化”的要求,坚决把各级领导班子调整好,坚决搞好改革,要想得宽广一点,从思想路线、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至生活方式、习惯都要进行改革。

在学习贯彻胡耀邦同志对陕西工作重要指示的过程中,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解放思想、大胆开放、大胆引进的原则,做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对外引进和经济协作工作的指示》,并在国家法律、法令和有关规定范围内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同时,为了振兴陕西经济,让世界了解陕西,吸引更多人来陕投资,省委、省政府决定举办陕西省第一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

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1984年12月1日,陕西省第一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西安举办,“陕西省经济建设成就展览”同步开幕,会期10天。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马文瑞、时任陕西省委书记白纪年、时任陕西省省长李庆伟等领导同志和海内外嘉宾共500多人出席了开幕式。

洽谈会引起了海内外客商的浓厚兴趣和极大关注,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930多人应邀和闻讯前来参加了大会,气氛之热烈、成交之活跃、规模之宏大、成果之丰硕,均超出了预料。会上,先后签订合同、协议书、意向书、备忘录等263项,总金额达16.4亿美元,其中机械设备等进口贸易成交600多万美元。对这次洽谈会,中外媒体给予了很高评价,认为在中国内陆举办这样大规模的洽谈会是一种首创,它把中国对外开放的势头引向了富有潜力的腹地,为中国进一步利用外资参与开发整个大西北提供了新的窗口和前景。

从成功举办陕西省第一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起步,陕西对外开放的步伐越走越快。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确定陕西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设立了陕西自贸区,批准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把西安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在陕西开展了创新型省份建设等一系列改革试点工作,这些都为陕西推动全面开放带来了更多利好。

2017年,陕西“一带一路”五大中心建设步伐加快,西安至布拉格等14条客运航线、至芝加哥等3条货运航线、至布达佩斯和科沃拉中欧班列开通运营,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陕粤港澳合作周、首届世界西商大会等活动成果丰硕。全年招商引资790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8.9亿美元,分别增长26.9%和17.6%,进出口总额增长37.4%,其中出口增长58.8%,增速位居全国第二位,西部第一位。这充分展现了陕西更加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构筑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坚定步伐。 (执笔 余天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