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看一個人的素質,就要看他對服務員、清潔工、保安等相對弱勢群體的態度。

合肥“嚴夫人”打保安:

我看你就是個猴子!

最近,一段視頻在網上瘋傳:開奔馳的藍衣女子堵在小區門口,口氣狂妄地辱罵保安,甚至對保安動起了手,把他的手機狠狠拍在地上。

這個被網友戲稱為“合肥版嚴夫人”的女子用車堵門,耀武揚威地衝著保安說:

我合肥市房產局的,我是合肥市政府的。知道了吧?

不要講那麼多廢話,你看你長得跟猴(子)一樣!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這些辱罵來得莫名其妙。

女子的車不是本小區車輛,保安按規矩辦事,要她下車登記,卻慘遭對方劈頭蓋臉臭罵,和撒潑式的“堵門”行徑。

保安好幾次無奈地說,“沒有說不讓你進”,好脾氣地反覆向她解釋,“沒有不讓你進,是讓你押東西在這裡。”

看到有人在拍她,藍衣女子囂張地說:“不要講那麼多廢話!拍可以,我讓你從今以後都拍不了!”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女子咄咄逼人地伸手向拍視頻的保安打去,下一秒鐘,手機被砸在地上。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手機被拍落,已經是損傷最小的結局了。因為這位叫囂著自己的“地位”的藍衣女子,從一開始就是想去打人的,只是被手機擋了一下。

打完人,女子還連續說了好多遍“我打你怎麼樣?怎麼樣?”“我就搞你怎麼樣?”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後來,衝突雙方被帶到派出所接受調查,藍衣女子改口說自己是“某國企工作人員”。

這不是第一次有人欺負保安了,之前還有人拍下了保安跪地求女子挪車的畫面: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保安跪在地上,嘴裡喃喃說道:“讓我們為難吶”,一旁的白裙女子卻置若罔聞,直接把車停在了消防通道。

面對保安的多次下跪,女子完全無動於衷,拎著自己的東西離開了。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小區保安多次勸阻她,曉之以理。可女子不但不聽,反而將等不到停車位的氣撒在了保安身上

著急又無奈的保安,最後選擇了捨棄自尊,捨棄了膝下黃金。

下跪的保安後來說,跪了多少次,自己已經不記得了,但“她還是就這樣走了,沒理我”。

對這些打保安的人來說,自己才是第一位的,一旦有人反對,特別是那些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根本不需要放在眼裡。

像她們這樣不把老實人當人,欺負服務人員的樣子,生活中我們早就見過太多,也氣憤過太多次了。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只因是服務員

就活該被羞辱?

一次訪談節目中,岳雲鵬回憶起自己15歲時,當服務員的經歷:

他因寫錯了兩瓶啤酒的包房名字,受到客人的百般刁難和侮辱。

即使岳雲鵬一再道歉,對方仍然不依不饒,一桌子5、6個人,就放任一個為首的大哥侮辱年僅15歲的岳雲鵬

直到最後岳雲鵬說,那一桌352元的飯錢,他來付,對方才放過他。

多年後,岳雲鵬提起這件事情,依舊在鏡頭前流著淚,說:

我還是恨他。

春晚都上了……你掙的比原來多了,這麼深度的節目採訪你……你不應該恨他了,你應該感謝他……如果沒有他,你不會被開除,沒有他,你不會認識郭德綱。

我還是恨他,我特別恨他,到現在我也恨他,憑什麼?

是啊,憑什麼?只因為自己是服務員,就活該要忍受客人的白眼和羞辱?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之前在北京一小區內,一名快遞小哥在派送過程中與一輛小轎車發生輕微碰撞。

路人拍到的畫面裡,車主

對快遞小哥連扇兩耳光,並不停說著不堪入耳的髒話。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儘管快遞小哥趕緊道了歉,但車主並不滿意:“對不起就完了?”並又扇了快遞小哥兩耳光

在整段視頻中,車主至少擊打了快遞員面部5次,而快遞員一副被嚇懵的樣子,一聲都不敢吭。

快遞小哥事後說自己並沒有違反交通規則,反倒是自己被對方剮蹭。

他一味隱忍退讓的樣子,很讓人心疼——可能他自己潛意識裡都認定,因為職業和地位不如對方,所以不敢挺直腰桿。

憑什麼?只因為自己的職業是送快遞,就活該遭受辱罵和職業歧視?

5月4日,韓國一家門戶網站發佈了這樣一條數據:韓國逾八成兼職人員工作中遭受僱主或顧客欺負。

最常見的受欺負方式是僱主或顧客出口傷人,多數情況下,兼職人員是被人用頤指氣使或居高臨下的語氣對待。

近半數兼職人員,被顧客提過無理要求,也曾當過領導和顧客的出氣筒

在這些受欺負的調查對象中,57.2%的人選擇了忍氣吞聲。

雖然國內尚無這方面的調查數據,但看看上述的這些視頻,只怕國內服務人員面臨的職場生態,並不會好到哪裡去。

憑什麼?因為他們是兼職人員,就不能享受到平等的對待?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臺灣一女學生在飲料店兼職打工,被多次惡意剋扣工資。

新聞裡,一位開著奔馳的富家女,不斷推搡面前的清潔工,大聲嚷嚷著“你過來!你過來看吶!”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儘管清潔工人不停地向女子鞠躬,反覆道歉,說自己不是故意剮蹭的。女子還是不依不饒。

清潔工人甚至被拽著趴在車前蓋上,彷彿砧板上的肉一般,但嘴裡還在不停地說著“對不起”。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憑什麼?就因為他騎著三輪車,而對方開豪華跑車,就活該在眾目睽睽之下被辱罵?

保安也好、服務員也好、外賣人員也好、清潔工人也好,他們本就和其他人一樣,生而擁有平等的尊嚴和人格。

難道只因為他們是服務人員,就要變得低人一等?誰又曾聽過他們內心的聲音?

有點錢

還真把自己當“上帝”了

有人說,看一個人的素質,就要看他對服務員、清潔工、保安等相對弱勢群體的態度。

因為有教養的人,不僅會尊重跟他在同等社會地位的人,而且從不怠慢與服務人員的交往。

最近有個保時捷車主暴打保安的視頻,讓人很憤怒。因為所有圍觀者都可以感受到,在豪車車主的世界觀裡,保安是可以隨意洩憤撒氣的對象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保時捷車主想停的車位被佔,於是他停在停車場本來就不寬的通道中央——我沒位子停是吧?那我讓別的車也走不了。

負責任的保安見狀,要求車主稍微挪一下,讓後面排隊的車先通過。

沒想到車主突然發難,一邊咒罵著,一邊把拖鞋脫下來,追著保安打。為了借力,他甚至還跳起來打。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這種仗著自己有錢,就對經濟實力、社會地位不如自己的人拳腳相加的場面,我們早已見過很多。

車主佔道不走的做法,一開始就破壞規則,從這個層面來說,他已經暴露了素質的短板。

對維持公眾秩序的保安大哥一頓胖揍,這不僅是進一步蔑視規則,而且還是對弱勢一方的不尊重。

再怎麼有錢,又如何?即使豪車豪宅相伴,還不是一秒鐘就將低下的素質和教養展現得淋漓盡致。

他們自認為是這個社會中的“體面人”,卻一再在細節處,暴露自己的真實修養,和不成熟的情緒管理。

也許這些素質不高,又脾氣暴躁的“體面人”,太過習慣於“有錢就可以為所欲為”的環境,連最基本的情緒管理和對人的尊重,都做不到。

故事的最後,保時捷車主賠了保安500塊。你看,能用錢解決的事,說不定這位保時捷車主還覺得挺划算。

種種欺負服務人員的現象中,最令人不齒的,就是人格歧視——我有錢有勢,所以我就高人一等,我就可以把你往塵埃裡踩。

服務業常常強調“顧客就是上帝”,這是他們提升服務質量的導向和口號,也是服務業者的自律要求,提醒著他們要尊重顧客。

但有些消費者,真把自己當成了“上帝”。

很多有這種心態的人,其實都是將生活和工作中的不滿,轉嫁到不能反抗他的服務人員身上。

在這些囂張跋扈,對著服務員頤指氣使的人眼中,他們是自帶優越感的“人上人”,而服務人員則是“端盤子的”、“掃大街的”、“送外賣的”,不值得平等對待,更不值得放在眼裡。

之所以敢對服務人員吆五喝六,就是因為他們從思想上覺得,服務人員就是比他們低賤,所以不自覺地投射在行為上。

其實,這些被擺在職業歧視鏈底端的服務人員,與其他人沒有差別,只是不同的社會職業分工罷了。

說到底,這是一群人對另一群人的人格歧視。

在一個文明社會中,每個個體的權利和尊嚴都應該被同等對待。財富和地位,無論如何都不應成為踐踏他人尊嚴的資本。

一個人的修養

體現在待人接物上

每個人都是爹媽生、父母養的,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是父母,你的孩子在外工作被人這樣對待,難道不會心疼嗎?

之前有個節目偷拍了服務員受欺負時,路人的反應。一個姑娘的應對讓人印象深刻:

茶餐廳裡,保潔阿姨掃地時不小心掃到女子的白鞋,她誠惶誠恐地道歉,還彎腰作勢要去擦鞋。

但女子不依不饒地用各種歧視性詞彙罵人,“我不喜歡你們這些打掃衛生的人,你不要挨我這麼近”。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另一桌的姑娘看不下去了,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女子“恃財行兇”,沒有做人最基本的禮貌和素質。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被姑娘懟得一敗塗地,女子也不接著糾纏,而是把矛頭轉回到保潔阿姨身上,非常地“欺硬怕軟”。

當無助的保潔阿姨再次彎腰準備給女子擦鞋的時候,這位姑娘“噌”地一下離開座位,插到女子和保潔阿姨中間,還用手把阿姨護在身後。

奔馳車主欺辱小區保安:你欺負老實人的樣子,真醜

她的所做所言,才是一個成熟的人所應具備的修養。

有人說,越是上層人士,往往越是謙卑;而越喜歡裝大爺,在服務員身上找優越感的人,反倒顯得卑微。這跟“一瓶不響,半瓶晃盪”是一個道理。

越是上層的人,他們有著與經濟、社會地位匹配的見識和認知,他們知道怎樣用最大的善意和智慧,去對待這個世界,所以他們往往舉止謙和。

反之,那些沒有什麼修為,又碰巧賺了點小錢而自命不凡的人,往往身上帶刺。

面對弱勢群體,帶刺的人不會表現出一絲一毫的關愛,反倒正是看準了弱勢群體不得已的忍讓,而變本加厲地欺凌。

也許,這種基於社會地位、職業分工的歧視,短時間內還不會被消除,但至少,我們可以效仿那位挺身而出的姑娘——換位思考,包容理解,與其他群體相互理解。

或者,更簡單地,對服務人員說聲“謝謝”

有個網友回憶起他當服務員的經歷時說,儘管自己住著擁擠潮溼的地下室、吃著兩塊五不加蛋的煎餅,但每一個對他說過“謝謝”的人,都像是照進地下室的一縷陽光。

那位問我“哥哥你累不累”的海淀實驗小學的女孩,遞給我一包紙巾的首師大姑娘,還有幫我一起收拾桌子的年輕情侶。也許你們不會記住當年為你端過一碗麵的服務員,可我還記得你們,哪怕記不住你們的樣貌,我也會記住你們的感謝。

你們讓我知道鋼筋水泥的冰冷城市裡,還有讓人暖心的言語和心靈。

知乎網友@姓呂名行字伯止

帶入場景想象一下,作為一個忙碌勞累的服務員,每天應付那麼多客人,遇到態度好的客人,是不是腳步都輕快了一些?

況且,心懷善意並不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一聲短短的“謝謝”就能讓對方感受到能量。

這,也許就是消除歧視的關鍵一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