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周合報第25期:關於做好2018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通知

壹周合報第25期:關於做好2018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通知

主播:劉媛媛

壹周合報(第25期):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 2018年一季度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

(2018.5.7-5.13)

壹周合報第25期:關於做好2018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通知

點擊音頻 收聽女主播語音播報

一、“三農”政策

1.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

5月4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的通知》,指出2018年中央財政將繼續安排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農業生產救災及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資金等,支持提升農業發展質量,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通知明確,要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鼓勵農村創業創新,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領作用,因地制宜推廣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購買服務、貸款貼息等方式,撬動更多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

2.農業農村部、財政部聯合印發《關於開展2018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的通知》

5月7日,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印發《關於開展2018年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工作的通知》,指出2018年要建成一批產業特色鮮明、要素高度聚集、設施裝備先進、生產方式綠色、一二三產融合、輻射帶動有力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並確立了政府引導、市場主導,以農為本、創新發展,多方參與、農民受益,綠色發展、生態友好的基本創建原則。

3.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於進一步放活集體林經營權的意見》

近日,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印發《關於進一步放活集體林經營權的意見》,指出要放活集體林經營權,利用好林業資源,要加快建立集體林地三權分置運行機制、積極引導林權規範有序流轉、拓展集體林權權能、創新林業經營組織方式、健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產業化發展、依法保護林權和提升管理服務水平。

4.江蘇發佈省委2018年一號文件

5月8日,《中共江蘇省委江蘇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即江蘇省委2018年一號文件正式發佈。文件對照中央確定的“時間表”,從江蘇實際出發,確定了各個時間節點的目標任務,並對相關的8個方面工作作出了具體部署。

二、行業資訊

1.2018年一季度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3月份,第一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4.2%,扭轉了去年3月以來增速持續下滑的態勢,實現了“開門紅”,主要呈現幾個特點:一是政府投資力度加大。全國公共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佔總支出的7.15%,同比增長24.9%,這是自2012年以來,公共財政農林水事務支出增速首次超過第一產業投資增速。二是民間投資大幅增長。第一產業民間投資增長25.1%,增速比去年全年和去年同期高11.8和4個百分點;涉農領域公開披露的兼併購事件共31起、資金規模87.86億元。三是新產業新業態投資提速。阿里、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及經緯中國、以太資本等創投資本下鄉投資農業的活動持續活躍;以生鮮、農資、農服等為主營業務的互聯網公司融資加快,據報道,蔬菜電商銷售平臺“美菜網”獲得第五輪融資4.5億美元,估值達到28億美元,成為本季資本市場上農業企業 “獨角獸”。

2.中國農科院推出蔬菜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

日前,中國農業科學院在山東壽光市舉辦“蔬菜作物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示範現場展示會”,聯合12家單位推出了“三健康一高效(4H)”(即有利於消費者健康、生產者健康、產地環境健康和經營者的高效益)生產模式。該模式集成了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連作障礙克服、水肥精準調控、環境智能化控制等國內外先進技術及裝備,能夠減施化學農藥40%以上,減施化肥30%以上,節水20%以上,節省人工40%以上,增效15%以上。目前已在山東壽光建立了核心示範基地1300畝,輻射推廣面積已達30萬畝。

3.5月11日國內農產品市場動態

據農業農村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監測,5月11日“農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01.10,比昨天下降0.10個點,“菜籃子”產品批發價格200指數為100.99,比昨天下降0.13個點。國內鮮活農產品批發市場重點監測的60個品種中,與昨天相比價格升幅前五名的是:韭菜、富士蘋果、土豆、萵筍和白鰱魚;價格降幅前五名的是:大蒜、生菜、西瓜、南瓜和平菇。

三、專家觀點

1.張紅宇、孔祥智、楊躍民: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應做好頂層設計

近日,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中國人民大學研究員孔祥智、河南省澠池縣委書記楊躍民對當前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總體情況、面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路徑等進行了“三方會談”。他們指出,目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呈現多元、融合、共享的發展特徵,逐步走向市場化、專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但還面臨著風險保障不足、配套設施建設滯後、融資供需對接不順暢、技術管理人才缺乏等問題,各級政府要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政策創設,推進制度創新,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高質量發展,增強其幫助農民、提高農民、富裕農民的發展能力。。

2.柯炳生:利用山坡荒地解決農村宅基地問題

5月9日,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柄生在《農民日報》撰文指出:我國農村建房和宅基地問題日益突出,要找到一種辦法,讓蓋房子這件事,不與農業爭地。他指出,在進行鄉村振興規劃時,以“不佔耕地”為底線,把新的建房地點,都規劃到山坡荒坡上去。同時,把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向這些坡地荒地居民點傾斜,規定和吸引村民到那裡去建新房。以後新分的宅基地,就不佔用農田;現有的平地宅基地,也可以慢慢騰退出來,退成農田。同時,在完全不佔用耕地的條件下,農村住宅用地可以向城裡人開放。

3.苟興朝:獨特的產權制度是合作社融資難的主要原因

樂山師範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苟興朝在《農村金融研究》撰文指出,“成員平等的出資制度+成員所有的公積金制度+ 一人一票管理制 +按惠顧額分配盈餘”的制度模式嚴重阻礙了合作社的權益融資。他指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產權改造提高合作社融資能力:一是改變現有的平等出資制度,實行身份股和投資股並重;二是合理界定合作社資產,量化合作社公共積累,明晰產權;三是突破“一人一票”制,創新股權設置。

四、合作社新聞

1.2016年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

根據全國30個省、區、市(不含西藏)農村經營管理情況統計年報數據,2016年,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持續增長,總數達156.2萬個,示範社約佔一成;種養業合作社佔八成,糧食類合作社增幅保持穩定;實行產加銷一體化服務的合作社超過半數,生產服務型合作社增速較快;能人領辦合作社佔九成,其中由村組幹部領辦的佔七分之一;合作社經營服務總值超過1萬億元,為每個成員平均分配盈餘1559元。

2.河北省:打造18個農機農藝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農機合作社“智慧農場”

今年,河北省財政將投入2000萬元創建8個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打造18個農機農藝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農機合作社“智慧農場”,帶動河北省農業機械化水平進一步提升。據瞭解,參與“智慧農場”創建的農機合作社規模經營的流轉土地(股份制經營土地)要在800畝以上,或全程託管土地2000畝以上。“智慧農場”將從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以信息化和智能化為引領,引進遙感、北斗定位、自動駕駛、大數據作業平臺,開展精準施肥(藥)等8大現代農機化作業技術試驗示範,依靠國家級科研單位技術支撐開展全程機械化“智慧農場”創建活動,集成試驗示範農機、農藝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新技術和新裝備,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裝備支撐。

3.山東省聊城市:到2020年培育農民合作社1.3萬家以上

近日,山東省聊城市人民政府發佈《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聊城市委一號文件),指出要加快培育農業經營服務體系,要繼續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完善和創新農業企業與農民直接利益聯結機制,推進農民合作社規範化建設,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化複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機銜接。意見提出,到2020年,家庭農場達1500家、農民合作社達到1.3萬家以上。

壹周合報第25期:關於做好2018年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工作通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