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農業大縣如何轉型?

孫雪涵

休閒農業本質上是一種生態旅遊、綠色旅遊、農村旅遊產品,將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據有關研究

表明,從全球情況看,將來旅遊者更喜愛趨向於距離近、時間短、生活多樣化的方式,體驗不同的遊覽經歷,度過輕鬆愉快、有益身心健康的休閒活動,並從熱門擁擠的旅遊勝地疏散到廣闊的農村去。在人口膨脹、資源短缺、環境汙染日益突出的今天,生態旅遊受到國際旅遊界的廣泛推崇,成為近年來旅遊市場中增長最快的一個分支。從這個意義上看,我國休閒農業的發展把握住了世界旅遊業跳動的脈搏,迎合了世界旅遊業發展的大趨勢。

在不同地區,合要素、資源等現實情況,農業功能被因地制宜地拓展,發展休閒農業,既是體現了農業多功能性的一個方面,也是實現農業戰略轉型的一個方向。我國加入WTO之後,各個地區紛紛以市場為導向調整農業結構,從本地實際出發制定了區域農業發展規劃,品牌農業、休閒農業、創匯農業、有機農業等新興農業發展模式層出不窮,這為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農學谷

農業大縣,一般有兩種,

第一是因為傳統因素不得不以農業為主的地區,

第二是因為自然條件特別好(有優勢)所以就以農業為主要產業的地區。


所以,這個標題特別大,涵蓋內容以及情況很複雜,想找一兩個能解決所有問題的答案都是耍流氓。


我這裡就這個問題,提下我的思路,供參考。

1,因為傳統及歷史因素不得不做農業的地區,往往也是貧困地區。貧困地區有兩大特點:a,人口流動大,勞動力流失嚴重;b,自然環境及資源條件較差。招商引資能力弱。

所以,這種地區不是簡單的農業轉型問題,而是整體經濟社會與產業結構整體調整的問題。這裡就不再贅述。

2,重點聊聊因為自然條件優勢而選擇農業的地區。

這樣地區很有特點,做的好的,一般都有自己的標誌性產品,且經過多年經營品牌知名度高,比如五常縣大米;比如贛南臍橙;壽光蔬菜等。也就是說,因地制宜的推出縣域特色農產品及品牌,並持續行的做品牌及產品推廣是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鑑的。

但是,萬事就怕但是。很多地區要麼沒有這樣的明確及有歷史文化沉澱的產品品牌,要麼沒有這樣長期穩定且高效的領導班子怎麼辦?

第一,涼拌。這不是危言聳聽,我接觸並操作過相當多的特色農業項目,一般都有兩個特點,a政府或國資機構主導,b領導意志。

他們一開始資金不是問題,土地不是問題,資源不是問題,他們有一切看似能成功必要條件,但都隨著人事調整,或者政策變化,人走政息。

原因只有一個,他們什麼都有,就是沒有商業。

第二,商業化。真正的商業化。從市場供求分析,到渠道合作,到品牌建設以及供應鏈環節監控。全程都應該有一個全面的商業化思路。

可以說,新農業最缺的不是錢,而是思路跟專業化的服務。

其他展開說的話就太多了,有興趣可以私信溝通。


那麼大王維

傳統農業大縣一般的特點:一是沒有別的規模產業;二是農業產業具有一定優勢。因此,在當下包括農業的各種產業都在面臨或正在進行轉型和升級的背景下,傳統農業大縣的轉型,更多的還是對縣內農業優勢,以及其在全國、區域的地位、市場價值進行評估,最後選優確定一兩個產業項目進行規劃開發,做大做優做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