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香蕉毀滅了臺灣香蕉產業,背後原因發人深省!

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

最早世界的感覺

最早感覺的世界

舞影婆娑,在遼闊無際的海洋

攀落滑動,在千古的峰臺和平野

胡德夫——《太平洋的風》

一個偶然讓臺灣香蕉遭遇滅頂之災?

一根根金黃色的香蕉像吃飽喝足了的嬰兒整齊地排列在7-Eleven的貨架上,又有誰知道這背後隱藏的巨大秘密:

  • 1. 都樂每天可以買出十萬多根這樣的香蕉。

  • 2. 一根香蕉的價格比產地一公斤香蕉的收購價還貴。

  • 3. 這些單根香蕉的全年銷量比“香蕉王國”臺灣一整年的香蕉出口量還要多。

一根香蕉毀滅了臺灣香蕉產業,背後原因發人深省!

這根看上去不起眼的香蕉,竟然曾經引發過一場殘酷的全球香蕉大戰,並且毀滅了整個臺灣的香蕉產業!

說到香蕉,吹著太平洋季風的臺灣被稱為“香蕉王國”,他們有一套完整的香蕉外銷制度,能確保外銷與種植量的平衡,當出現天災或市場意外時,還有平準基金保證香蕉農的利益。

2003年,臺灣外銷香蕉總產量超過3萬噸,那是臺灣香蕉產業的黃金時代。

長期以來,一向對生活的小細節追求到極致的日本人吃的都是臺灣香蕉。

一根香蕉毀滅了臺灣香蕉產業,背後原因發人深省!

最高峰的時候,臺灣一年出口到日本的香蕉達40多萬噸,佔整個日本市場的82%。

但近年來,臺灣香蕉佔日本市場的比重越來越小,2013年時,臺灣還能勉強出口日本5800噸香蕉,到 2015年時只有3480噸,佔日本市場的 0.61%。

導致這種變化的原因是:喜新厭舊的日本人有了更好的替代物:都樂的菲律賓產香蕉。

而都樂的香蕉能取代臺灣香蕉,竟然是都樂做出的一個看似偶然的決定:將香蕉單個而不是成串的出售。

原來都樂注意到當時的日本市場已經出現小包裝香蕉的需求,於是改變策略,和7-eleven等商超合作,推出單個賣的香蕉,一舉取代了臺灣香蕉在日本的地位。

坐井觀天的臺灣卻根本沒有看到市場的變化,也沒有采取必要的跟進措施。

一根香蕉怎麼毀滅整個臺灣香蕉產業?

Dole(都樂)食品公司於1851年在夏威夷島成立,是世界上最老牌的公司之一。

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Dole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以水果、蔬菜生產為主業的跨國集團。

一根香蕉毀滅了臺灣香蕉產業,背後原因發人深省!

都樂一舉打敗臺灣香蕉的秘密在哪裡?

其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其實,打敗臺灣香蕉產業只是都樂稱霸世界的一部分,為此,都樂做了長遠佈局。

首先,它們找到了完美的根據地:氣候和臺灣相當,人力、土地成本卻比臺灣低得多的菲律賓,然後堅韌地實施著大規模栽種掏空臺灣香蕉產業的既定規劃。

一根香蕉毀滅了臺灣香蕉產業,背後原因發人深省!

其次,時刻準備著貼身肉搏:為了打入臺灣,早在2005年,都樂就靜悄悄在臺北市北投區以及屏東萬巒鄉設廠,只等著臺灣放開香蕉進口,就可以長驅直入的那一天。同時為了提高自家香蕉在臺灣的市場的佔有率,徹底控制檯灣的通路,都樂利用資金優勢,通過賠本搞營銷的策略,將大批臺灣本地潛在用戶攢到自己手裡。

其二,洞察市場消費心理,不放過每一次機遇。

當都樂注意到臺灣香蕉輸出給日本的香蕉,都是整批賣、整把賣,很多消費者吃不完會爛掉時,馬上改變策略,採用一根一根賣的方式,主推“隨時買到新鮮的香蕉”的買點,獲得巨大的成功。

其三,現代化的標準操作保證了品質如一。

早期臺灣蕉農的香蕉是蓋棉被用電石土催熟,出貨前做不到一根一根清洗,但都樂的香蕉採用了現代化的標準流程。

香蕉都是經過兩次篩選、清洗,溫度控制在16-18℃。

像選美一樣篩選香蕉,每根香蕉的顏色、重量都經過嚴格的測量。

扔掉蓋棉被催熟的方法,在冷藏庫裡用冷氣吹一週。

其四,善用營銷新思維。

比如說,日本東京馬拉松期間,都樂在小小的香蕉上做出了大文章,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根香蕉毀滅了臺灣香蕉產業,背後原因發人深省!

在都樂一步步的蠶食下,還在舒服地感受著溫水熱度的臺灣蕉農有一天突然發現:自己居然被看得見的對手淘汰了!

打敗臺灣香蕉的,是他自己

都樂打敗臺灣香蕉有一個前提:臺灣的“香蕉政治”給了它可乘之機。

作為曾經的 “香蕉王國”,在臺灣,只要某一年香蕉不好賣了,領導人就像踩到香蕉皮,非得跌一跤不可。

所以在臺灣,政治家們聲情並茂地推銷本地香蕉是經常可以看到的風景。

一根香蕉毀滅了臺灣香蕉產業,背後原因發人深省!

2005年,阿扁政府為了打破青果社獨佔臺灣香蕉外銷的制度,開始實行香蕉出口貿易自由化,這也是臺灣香蕉產業分水嶺意義的事件。

因為配套沒有跟上盲目的開放,出口的香蕉品質無法滿足要求,最後只能出口轉內銷,導致產銷失衡。

2006年到2007年,臺灣的香蕉價格出現爆跌。

而每一次農產品過剩後,臺灣就下意識地求大陸過來政治採購,一些質量更差的臺灣香蕉出現在大陸的商超,內地人親切地稱它們為“臺灣爛香蕉”。

“臺灣爛香蕉”最便宜的時候,每根只有5分錢。

當然還有臺灣領導人在處理香蕉過剩時想到的奇妙的解決方案。

比如說,1982年,香蕉價格暴跌,時任省主席的李登輝心生一計,把總共20萬箱、320萬公斤的香蕉送到了部隊,最後吃到所有官兵都想吐。

上行下效,臺灣其他領到銷售任務的部門也學會了這一招。比如說,在學校裡,犯錯的學生經常被罰以吃香蕉“酷刑”——在世界教育史上,這都是難得一見的奇觀。

一根香蕉毀滅了臺灣香蕉產業,背後原因發人深省!

說到底,打敗臺灣香蕉的,不是別人,恰好是他自己。

香蕉作為臺灣最重要的農產品之一,除了需要制度上的保障,還需要經營觀念上的轉變,必須考慮到從生產、物流、品牌、營銷各方面建立起完整的產業生態鏈,以適應這個變化的世界。

因為我們無法避免這個每天都在改變的世界, 也無法忽視哪怕最微小的改變。

一根香蕉,可以毀滅了整個臺灣香蕉產業!

毀滅我們的,可能比一根香蕉更微不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