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00後”原來這麼有錢!

中新經緯客戶端5月31日電 (趙佳然)提起“00後”,成年人的思維中總會冒出這些字眼:二次元、古靈精怪、獨具一格……“天生觸網”的他們從小擁有更多信息量,所關注的領域也形成了獨有的特點。

2018年是“00後”的成年元年,隨著“00後”陸續走向社會,屬於他們的新世界即將開啟。

扎心了,“00後”原來這麼有錢!

社交平臺上關於“00後”的討論

那麼“00後”究竟長啥樣?他們的價值觀和消費態度和生活態度又是怎樣?近日,騰訊發佈《騰訊00後研究報告》,利用大數據帶我們走進最真實的“00後”。

“00後”的消費態度:保持理性,不盲目跟風

特定的成長背景、不同的生活態度造就了“00後”獨特的價值觀,父母提供他們充裕的經濟條件,鼓勵他們去深挖自己熱衷的領域,他們對生活多一點自主意識;幾年前,電視廣告靠多重複幾遍廣告詞就能促進銷量,而當今的“00後”已經不吃這一套了,只有背後有故事、有態度的品牌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

扎心了,“00後”原來這麼有錢!

從小就沉浸在互聯網環境下的他們,比他們的長輩更加了解社交媒體的運作方式,也能夠以更快的速度、更客觀的心態,獲得想要的消費體驗:對於軟性廣告植入、網紅和KOL效應,他們也有著準確、理性的識別能力。

“00後”們認為國產品牌不比國外品牌差,在全球化的時代,“進口產品”已不再是稀罕物,他們傾向於產品的使用體驗,隨著國貨品質不斷提升,他們把目光更多地鎖定在了國產品牌。

扎心了,“00後”原來這麼有錢!

“00後”們願意為興趣付費,與此同時,他們的自我認知高,大部分人表示自己的消費不會超出經濟範圍之外。

“我平時喜歡做黏土蛋糕。父母每個月給我50塊零花錢,差不多每個月花40塊錢或者多一點,剩下的錢我就攢下來,差不多攢3次就用這些錢買東西,買黏土。”來自北京的一位小學六年級女生表示。

扎心了,“00後”原來這麼有錢!

“00後”的生長環境:存款是90後的兩倍多

“00後”處於社會物質豐富的時代。同比來看,“00後”的存款約為“90後”的3倍,平均1840元;除了有更高的消費能力,還有更大的財務自主權。在《騰訊00後研究報告》中,66%的“00後”表示,“很多決定都是我自己做的”。同時,在內容爆發的環境之下,他們的上網時間更多。

扎心了,“00後”原來這麼有錢!

但這並不意味著“00後”玩物喪志,數據顯示,“00後”的課業負擔更重,參加課外班的時間達到90後的3倍,以至於娛樂事件被集中壓縮在了晚上和凌晨。

多了自主自立,少了過度依賴,原生家庭對於“00後”而言不僅是溫暖的港灣,還是資源的來源,他們會積極地獲取資源以發展自己的興趣,從這個角度看,“00後”是空前現實的一代。

扎心了,“00後”原來這麼有錢!

就算原生家庭無法向“00後”提供資源,他們也會積極地向外獲取。而且,移動互聯網的發達降低了這一難度。

正在讀高二的小芸準備出國考試,但這並不意味著她失去了課餘生活。她告訴中新經緯,自己的愛好十分廣泛,每月零花錢的80%都會消費在追星等娛樂活動上。“吃飯大多在家裡,衣服平時也只穿校服,所以這兩方面開銷並不多。我在追星上的消費主要是買周邊、雜誌、看演唱會等,每月平均500元左右。”小芸說,自己喜歡明星的首要標準之一是其作品能真正吸引人。

扎心了,“00後”原來這麼有錢!

小芸購買的周邊

“80後”“90後”們如何適應“00後”的消費“路數”?

“00後”消費能力的提升,也吸引了商家的關注。儘管被普遍認為難以捉摸,但仍然有無數“80後”和“90後”在嘗試用更加友好的姿態接近他們。

如今的互聯網企業內,“碼農”主要以“90後”為主,但平臺數據已經出現了“00後”快速上升的趨勢。據文匯報報道,截止到2016年9月,微博月活躍人數已達到2.97億,其中18歲以下的用戶佔比達到13.2%,並呈逐漸上升趨勢。

在主打“00後”社交閱讀平臺的“湯圓”,傳統的產品、運營的角色已經消失了,轉而出現了一種新的職位———輪值客服。“我們發現‘00後’很有自己的想法,他們對於一些細節,會自己提要求,輪值客服會根據要求來看反饋,把有價值的建議做技術更新。”在湯圓聯席CEO於靜看來,“00後”才是產品的主人,而創業者只是幫他們實現意願的工作人員而已。她認為,從傳播途徑看,“00後”群體的新用戶增長來自於用戶的主動搜索和口碑傳播。

微博的思路是跟著用戶走。“去年微博的電影用戶畫像中,我們發現微博電影興趣用戶1.2億,其中‘00後’比例上升明顯,佔到11.8%,同比上升了6%。”微博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這種年輕化的趨勢,今年微博舉辦了一系列活動,眾多明星粉絲團依靠微博的平臺,完成一系列的打榜、應援、投票、獲取偶像資訊等追星行為,效果十分明顯。

以後會不會為“00後”們開闢新的消費、娛樂方式?他們的消費潛力將會如何變化?未來更多的機遇將從他們中間誕生。(中新經緯APP)

未標註圖片均來自《騰訊00後研究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