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做我的圈內人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 顧我,復我。

--《詩經》

近日,騰訊發佈《朋友圈年度親情白皮書》顯示,52%的年輕人的朋友圈屏蔽了父母或者沒有加父母為好友。

請做我的圈內人

請做我的圈內人

請做我的圈內人

請做我的圈內人

或許他們不想讓父母擔心出門在外的自己

或許他們不想讓父母對自己的生活指手畫腳

亦或許他們不喜歡父母的一些神評論

但是試想一下

我們打開好友的朋友圈

看到的卻是一條黑線時是什麼感受

換成父母

他們會比我們要難受十倍百倍

他們是我們最親的人

現在卻成了我們的圈外人

......

請做我的圈內人

記得打寒假工的那段時間,我和媽媽都是六點下班,已經放假了的爸爸則負責在家做飯。剛開始的那幾天,下班之後我和媽媽會因為一些事情導致七點多才能回到家,爸爸按六點下班的時間準備的飯菜已經涼了,但他和弟弟還在等著我們。一連幾天之後,爸爸忍不了了,便“威脅”我和媽媽說:“明天再回來這麼晚的話,你們就沒有飯吃了……”第二天,我和媽媽下班後就早早地回了家,沒想到還真的沒飯吃了,但這次是因為爸爸怕我們又是七點多才回來,所以推遲了一個小時才做晚飯。

一個寒假的朝夕相處,開學後突然離開父母,有種孤獨的感覺。上週六晚上,和爸媽開視頻聊天,聊聊在學校的生活、聊聊新學期的學習、聊聊爸媽最近的生活。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很快,看看時間,已經兩個多小時了,爸媽很開心,還誇我說:女兒是爸媽的小棉襖,我則驕傲的說:我是大棉襖。但關掉視頻後翻翻和爸媽的聊天記錄,基本上都是要生活費的時候才會主動給他們發消息,聊天內容也幾乎都是轉賬記錄,真的感到很慚愧。

請做我的圈內人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網絡的飛速發展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極大的便利,但父母卻會被我們遺忘。爸媽會常問我:這個是什麼?那個怎麼用?你教我一遍我就會了……曾經不厭其煩地教我們走路說話的人,如今用一種懇求的態度請教我們,想想真的很心酸。

還記得前段時間比較火的‘旅行青蛙’嗎?對蛙兒子,我們會提前給他準備好乾糧和行李,生怕它在外面吃不好睡不好。出去不回來,你會擔心它在外面的安全;回來不出去,你會著急的想讓它出去玩一玩、交個朋友。換個角度想想,這不正是父母和我們的真實寫照嗎?

請做我的圈內人

請做我的圈內人

父母是我們最忠實的粉絲,他們可能比你想象中的還要更加支持你。

收回阻擋我們相互瞭解的那條黑線,把父母拉進自己的朋友圈裡,拉近相互間的距離,不要讓他們感到疏離、感到失去。

我們的父母可能跟不上時代的潮流,可能追不上我們的步伐,他們在一點點地變老,所以我們才更應該放慢腳步,等一等最愛我們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