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國在竹山竹溪走訪督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

十堰南部邊遠山區是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難中之難,張維國十分關心這裡人民群眾的脫貧狀況。在前往竹山縣和竹溪縣的路上,張維國拿出隨身攜帶的全市貧困戶幫扶情況花名冊,隨機翻到竹溪縣龍壩鎮同心村頁面,先後撥通4名幫扶幹部聯繫電話,仔細詢問幫扶情況並做好記錄。

通往竹山縣寶豐鎮清泉村的道路崎嶇難行。29日,到達該村已過中午11點。一下車,張維國徑直走進村民李尚恩家中,瞭解其家裡基本情況,詢問幫扶幹部姓名、單位,上門了幾次,如何幫扶的,對幫扶幹部滿不滿意、有什麼意見,並鼓勵他們堅定信心,早日脫貧致富。

山道狹窄,山石遍佈。汽車翻越大山到達與清泉村相鄰的竹溪縣縣河鎮募緣村。看到眼前有幾棟漂亮的農房,張維國下車來到房前屋後認真察看,並與群眾親切交流。他說:“房子建得不錯,還有小廣場,一看你們就是勤勞能幹的人,好好幹,有奔頭,勤勞致富最光榮!”

溝汊交錯,農房沿山坡分佈。來到縣河鎮黃沙河村,張維國沿通村路察看村容村貌,不時向路過村民瞭解村裡的基本情況和群眾生產生活現狀,並隨機入戶走訪,聽取群眾對鎮村幹部工作和扶貧政策落實情況的意見建議。走進三組村民秦棟林家,傢俱家電雖然不多,但廳堂廚房明淨整潔,房前屋後清爽漂亮。深入瞭解後得知,秦棟林由於早年摔傷脊椎導致下半身殘疾,多年來一個人生活十分艱辛,但他靠著堅強的意志,不僅每天把屋裡屋外收拾得乾乾淨淨,還靠扎笤帚、刷子等賣錢補貼家用,每年能掙兩三千元。張維國感動地說:“秦棟林雖然身有殘疾、獨自生活,但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正常家庭做不到的事,他是身殘志堅、自強自立的典範,更是勤勞持家、文明生活的榜樣,弘揚鄉風文明、推動鄉村振興就要樹立這樣的典型,要引導更多農村群眾向他學習!”

在黃沙河村,張維國還調研了村級黨組織建設情況,並提出相關要求。

竹溪縣兵營鎮麻灣村是深度貧困村,全村有農戶201戶,其中貧困戶155戶,雖然脫貧任務重、難度大,但村黨支部帶動力強,村民自主脫貧積極性高。該村黨支部書記趙昌柱早年在外創業,回鄉擔任村幹部後投資300多萬,建成年產100萬棒的代料香菇基地,可帶動本村和周邊兩個村100餘戶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張維國實地察看基地建設情況,對趙昌柱回鄉創業,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做法給予高度讚揚。他指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就是要把村兩委班子打造成群眾貼心人和致富領頭雁,充分發揮村級基層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帶領群眾加速脫貧奔小康。

來到麻灣村二組,得知村民周少英、楊啟明等十幾戶群眾通過發展小雞孵化產業增收脫貧的事蹟,張維國感到十分欣慰。在周少英、楊啟明家中,張維國仔細瞭解孵化器的工作原理、孵化週期、產出效益等情況。據瞭解,大一點的孵化器一千元左右,一茬可孵化雞蛋1000只;小一點的孵化器五百多元,一茬可孵化雞蛋350多隻。雞仔孵化週期為21天,一年可孵3茬,每隻雞仔純利潤6塊錢左右,操作簡單易掌握,是致富的好項目。張維國說:“這就是扶貧工廠進農戶的好項目,一個人在家就可輕鬆應對,顧家掙錢兩不誤。鎮村幹部和幫扶幹部要更多地幫助群眾發展像這樣的家庭作坊項目,讓家家有事幹,人人有奔頭!”

竹溪縣天寶鄉取寶洞村是典型的高山邊遠村,全村共有12個村民小組,轄區面積大,村民居住分散。30日上午,天氣轉陰,不時下起小雨。張維國一行冒雨來到最為偏遠的11組,挨家挨戶走訪。在貧困戶張勝明家門前,他拿起凳子與老人坐在一起,詳細瞭解幹部幫扶情況,並撥通幫扶幹部的電話詢問幫扶措施。他說:“我們的工作還要做得更實、更細,一定要把實情摸清楚,把幫扶舉措落實得更精準,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更要對貧困群眾負責!”​

在海拔1020米的竹溪縣桃源鄉古峰嶺村,張維國走進村黨員群眾服務中心,瞭解村級黨組織建設、主導產業發展等情況,並來到該村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看望劉忠富、段生祿、張偉、萬少國等貧困群眾,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他說:“看到大家的日子越來越好,替你們感到高興。黨的政策再好,幸福的生活最終還是要靠自己去創造,希望你們堅定信心、繼續努力,當我下次再來看大家的時候,古峰嶺再次大變樣……”

兩天的行程,張維國一行還來到竹溪縣兵營鎮四條溝村,新洲鎮賀家灣村,天寶鄉蘭池村、白雞埡村等地走訪,就水、路、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和教育、醫療、住房、養老、產業發展等情況進行深入調研。

調研中,張維國指出,從實地走訪的情況來看,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但仍然存在幹部走訪不夠深入、政策宣傳不夠到位、幫扶措施不夠精準、群眾增收渠道不夠穩固等短板和問題,脫貧攻堅任務仍然十分艱鉅。他強調,各地要進一步強化脫貧舉措,努力實現更可持續、更加穩固、更高質量的脫貧。一是縣、鄉、村三級幹部要投入更大精力,村村走遍、戶戶走到、不落一人、反覆走訪,挨家挨戶宣傳政策,真正摸清摸透貧困實情,更加精準地落實幫扶舉措,真正做到人到、心到、感情到、措施到。二是要緊盯扶貧工作“三率一度”,紮實做好貧困戶和非貧困戶的教育引導工作,既要解決生活問題,更要解決思想問題;既要扶貧扶智,更要扶志扶德;既要實現物質脫貧,更要實現精神脫貧,真正把黨中央的關心、關懷轉化為群眾對黨的擁護和支持。三是要在安幼養老上進一步研究探索新機制、新路徑,充分發揮鄉賢、退休幹部、退休教師等在農村教育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做好農村適齡幼兒特別是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努力實現老有所為、幼有所教。四是要結合各地實際,把招商引資、項目建設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起來,大力推進扶貧工廠進鄉村,讓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事幹,不斷穩固群眾脫貧增收的渠道。五是要進一步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著力把村級兩委班子建成致富領頭雁,充分發揮黨的基層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鬥堡壘作用,用卓有成效的扶貧成效贏得廣大民心,不斷厚植黨的執政根基。六是要進一步加大扶貧、脫貧典型的宣傳力度,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標準,挖掘一批感人事蹟,選樹一批優秀典範,用好農村道德講堂、農民講習所等平臺,把宣傳工作做到群眾心坎上,營造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濃厚氛圍。

期間,張維國還沿堵河干流巡查督導防汛及河長制工作落實情況,要求各地各相關單位切實履職盡責,細化防洪度汛措施,嚴格落實河長制,深入開展碧水保衛戰和漢江(堵河)九大保護行動,確保群眾安全、河流安全、生態安全。

張維國還調研了竹溪縣華彬VOSS高端礦泉水項目建設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