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給電影人敲響警鐘,先談尊重再談藝術

來源 | 烹小鮮 作者|漢尼拔叔叔

“我這一抽屜合同,

我把誰的亮出來,誰就完蛋”

五月初,一直忙於非轉基因食品的崔永元,突然在微博上發佈自己與作家劉震雲,關於《手機2》討論的短信截圖,並寫到“馮小剛是渣子大家都知道,劉震雲變成渣子的速度偏快了一些”,配圖則是《手機2》的海報,以及《手機》劇組15年後再重聚的照片。

崔永元給電影人敲響警鐘,先談尊重再談藝術

聊天截圖,僅僅是這場罵戰開始的信號彈。

當范冰冰曬出自己在電影《手機2》的拍攝現場照,並附文“武月很開心”的微博時,再次刺激到了本就怨氣很重的崔永元,“這麼多年都饒過你,都沒理你,你自己一點都不懺悔。”

崔永元給電影人敲響警鐘,先談尊重再談藝術

崔永元其實有提到過,“如果沒有這部戲,當年的事情就算過去了”。趕巧不巧,范冰冰接二連三地曬片場照,直撞槍口。崔永元毫不留情,放出其簽下的天價一大一小雙份合同,“我這一抽屜合同,我把誰的亮出來,誰就完蛋”,而且“我覺得什麼時候我出夠了氣,我就把那些微博一刪,就算結束了,現在正在興頭上。”

崔永元給電影人敲響警鐘,先談尊重再談藝術

崔永元給電影人敲響警鐘,先談尊重再談藝術

追根溯源,這場罵戰的起因是“在2003年,他們(指馮小剛、劉震雲等人)拍了一部《手機》,狠狠地侮辱了我。”

然而崔永元稱,他雖然表示不會演電影、且臺裡不允許而並未出演,但還是給馮小剛提了很多建議和素材。

《手機》上映前,崔永元問馮小剛電影內容,馮小剛說,“一定給你個驚喜”。

讓崔永元沒想到,這個伴隨他15年的驚喜是:電影中葛優飾演的嚴守一,不僅多次出軌,還讓出軌對象武月頂上了自己的崗位。

這似乎與崔永元自己的構想完全不同,甚至更像是在影射自己及《實話實說》,還連帶女主持人和晶也跟著莫名躺槍。

崔永元給電影人敲響警鐘,先談尊重再談藝術

“我從那時候開始變得粗糙,社會跟我想的完全不一樣。原來以為,全世界都是弘揚真善美的,好人佔絕大多數;有一些壞人,更多是好人無意之中做了一點壞事,不是故意為之,沒有那麼壞。是‘手機’,讓我改變。”

崔永元給電影人敲響警鐘,先談尊重再談藝術

而同崔永元一樣,站在輿論的風口浪尖上的和晶卻在這一事件的逐步發酵中,全程被忽略,儼然一位飽受緋聞衝擊的受害者。據悉,和晶在2016年轉型從商,做了“一度蜜”科技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

與馮小剛和好後,兩人沒了私下交流,但崔永元還是堅持著自己媒體的職業操守,該上節目上節目,該採訪採訪。於是,馮小剛和他的朋友們上了2011年的《小崔說事》,現場各位尷尬而不失微笑,且充滿了商業互捧。劉震雲說,“小剛距離大師隔著一層窗戶紙”。崔永元回道,“窗戶紙也有不鏽鋼的”,暗指馮小剛距離大師遠著呢。

崔永元給電影人敲響警鐘,先談尊重再談藝術

原型改編電影應該怎麼拍?

崔永元說:“無所謂,《手機2》不用停拍,我覺得那樣顯得我太軟弱了。我覺得我在跟劉震雲對話的時候,我已經以一個父親保護女兒的身份,一個丈夫保護妻子的身份,一個同事保護自己另一個同事的身份,已經說到了,都差不多可以快給你跪下了。但你還這個德行,所以你愛怎麼寫怎麼寫,你不用《手機2》,你就直接叫《崔永元傳》都行。”

由此來看,這場以崔永元爆料為主要輸出的曠日持久戰,很可能以影片更名(《朋友圈》)或導演編劇出面道歉而終止。但事已至此,該如何解決,崔永元自己很茫然,“一時衝動捲入風波,以後肯定後悔,但現在我別無選擇。希望這個事有高人指點,能以和平的方式解決”。

崔永元給電影人敲響警鐘,先談尊重再談藝術

縱觀國內大量影視作品,不乏以現實人物為原型、真實事件為框架的藝術創作。例如,曹保平導演的揭秘兇案背後的錯綜追查與被牽扯其中的人們的謬誤人生的佳片《追兇者也》,以公眾人物為原型、創業故事為背景的陳可辛導演的《中國合夥人》等等。

陳可辛在《中國合夥人》前期準備的時候,曾找到了俞敏洪,表明意願想要以將新東方為故事線索拍一部電影,更想徵求其參與。在清晰表達訴求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及團隊的誠意。

雖然,俞敏洪當時的回應是不同意,但電影終究還是拍出來了。

當時,陳可辛找到了王強和徐小平,兩人欣然同意參加電影製作。然而,在電影上映之後,不出預料的被俞敏洪痛罵,“自己被‘中國合夥人”,“黃曉明演的成冬青原型就是我,被描寫得那麼窩囊”。

俞敏洪個人對劇組甚至出演者的意見頗大,並且市場反饋不錯。這也許是因為《中國合夥人》並沒有像《手機》這般為了追求戲劇性,而跳開倫理道德底線形式,在主人翁原有的現實故事上再搭建更具戲劇衝擊的新元素。所以,原型處於個人對於某方面的不滿雖抱有怨言,但沒有引導公眾將藝術創作中的角色與現實中的人物進行緊密的聯動。

崔永元給電影人敲響警鐘,先談尊重再談藝術

值得一提的是,丁晟導演的《解救吾先生》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不論在口碑方面,還是得到事件原型的各方面認同,都非常妥帖。

《解救吾先生》是以2004年2月震驚娛樂圈的“吳若甫綁架案”為線索改編的一部電影,在那次事件之後的11年中,吳若甫幾乎淡出娛樂圈。丁晟在這部電影的籌備階段,最先帶著劇本找到吳若甫先生,想讓“當事人”本色出演吾先生,以最大化還原事件真相。

然而,吳若甫表示,“時過境遷無法百分百還原當時心境”,而且當時緊張、痛苦的應激反應會在拍攝過程中再次折磨自己。據悉,吳若甫一方面考慮到丁晟導演的拍攝初衷是為了懲惡揚善,另一方面他也想以這種方式感謝當初幫助自己的刑警。最終,吳若甫同意了拍攝,更以客串的形式出現在影片中。

崔永元給電影人敲響警鐘,先談尊重再談藝術

綜合《手機》、《中國合夥人》以及《解救吾先生》這三部均是以原型為框架,進行改編、創作的院線電影。然而,想要獲得影片、口碑雙豐收的良好結果,藝術創作的首要前提就是尊重“主人公”。如果在影片籌備階段,導演、編劇等主創人員,能夠帶著更清晰、更有誠意的劇本和想法與原型溝通,並堅持已經達成的一致的創作理念,而不是藏著掖著、最後給你個“驚喜”,就絕不會鬧到“撕破臉”的尷尬境地。

其次,導演、編劇等主創人員,不要僅看重影視藝術創作中的戲劇衝突,還要考慮到原型的個人意願及現實狀況。萬萬不可將原型的生活形態或工作模式為框架,套在一個毀三觀,甚至觸及倫理道德底線的劇本上。

減少不必要的關聯,避免影射、對原型進行二次傷害。簡而言之就是尊重,尊重自己,尊重別人,才能談創作,談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