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大尚義林村碑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滿洲歷史地理》附圖中的上榆林堡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遼東志》圖中上榆林堡/靜遠堡/平虜堡/瀋陽中衛城位置

大尚義林村位於于洪區北部,原隸屬於洪區解放鄉,後由於區劃調整分別又先後劃歸光輝鄉(街道)、平羅街道管轄。

明代此地為遼東邊牆附近所設的邊堡——上榆林堡,其是瀋陽中衛所統轄的上榆林、平虜、靜遠三堡之一,拱衛瀋陽中衛城的西北方向。據《全遼志》載:上榆林堡 , 官軍三百九十九員名,新立倒塔兒空堡可屯兵,上羅榆樹臺空通賊道路,瀋陽城兵馬可為策應。其所轄墩臺有:

上上臺   上羅臺   上永臺   上安臺

   上寧臺   榆樹臺   榆林臺   榆黑臺

   榆茂臺   榆盛臺   林內臺   林外臺

腹裡接火臺五座,瞭守官軍二十員名。

所管障塞(邊牆),瀋陽迤西自靜遠堡接遼陽長營堡界起,北至上榆林接十方寺界止,土牆一道,長九千七百五十二丈。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九邊圖說》中的上榆林堡北部的倒塔兒寺堡(倒塔兒空堡)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九邊圖說》中的上榆林堡

如今這一帶的墩臺大多都已經消失,唯有附近於洪區光輝街道高臺子村尚餘兩座大土堆,是為墩臺的遺址。新立倒塔兒空堡位置不詳,此堡因位於倒塔兒空附近而命名之,“空”即為路空。據《讀史方輿紀要》載,上榆林堡,在衛西北四十里。其相近者,有倒塔兒空堡,萬曆末增置。大尚義林村北的建設村,又名四臺子村,此村北部原有一古城址,沒經過考古發掘,疑似倒塔兒空堡城。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日俄戰爭時期日本人繪製的地圖——尚義林村一帶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瀋陽農業區劃地圖中於洪區解放鄉的大尚義林、建設等村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谷歌衛星地圖中的大尚義林村及古城位置

上榆林堡西、北兩方向去邊距遼河均四十到六十里,邊外即是兀良哈三衛出沒遊牧之地。而兀良哈三衛多次從十方寺、上榆林堡、靜遠堡、長營堡、長勇堡、長勝堡等地循邊窇牆而入,侵入腹裡地帶,對瀋陽衛城威脅甚大。明萬曆四十五年四月,“巡按山東御史楊一柱言:撫順城在瀋陽東止八十里,上榆林邊在瀋陽西止四十里,賊前據撫順,虜又犯上榆林,遼勢甚危。。。。”可見上榆林堡對瀋陽衛城的重要性,它與撫順分別屏障瀋陽西北和東部,與瀋陽衛城形成犄角之勢。《萬曆武功錄》”東三邊“中,多有涉及上榆林堡的軍事行動,如“ 。。。。從十方寺堡南、上榆林堡北出邊。。。。行至大長山河,去邊可六十里,遙聞西岸諸虜。。。。”邊外遼河西岸遼濱塔有一古城,乃元初之舊遼陽城,兀良哈三衛多從此地集聚,過遼河,從邊牆一帶多點位進行寇邊,嚴重的進入邊牆內竟然深入瀋陽衛城附近。《萬曆武功錄》“東三邊”之“炒花花大列傳”載的李成梁指揮的平虜堡之戰較詳細,說萬曆三年(1575)冬,炒花大會黑石炭、黃臺吉、卜言臺周、以兒鄧、暖兔、拱兔、堵剌兒等二萬餘騎從平虜堡南靜九臺空入掠。李成梁與諸將合兵於上榆林堡,他見上榆林堡地形於兵馬馳逐不便,乃移壁平虜堡。副將曹簠馳擊,遂轉掠瀋陽。見城外列營,乃據西北高墩。成梁邀戰發火器。敵大潰棄輜重走。追至河溝,乘勝渡河,擊斬以千計。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比較完整的城磚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遺留的粗糙石質器物,紅色石頭容器,沿部兩側各有一個洞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遺留的粗糙石質器物,紅色石頭容器,沿部兩側各有一個洞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遺留的粗糙石質器物,紅色石頭容器,沿部兩側各有一個洞

李成梁所說的上榆林堡一帶地形不便於兵馬馳逐很可能此地屬於土崗連綿、樹林錯落之地。雖然經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農業學大寨”時對大尚義林村進行農田整治和排水灌溉渠道建設,但據《于洪區水利志》說,此地地勢還是比較高。

上榆林堡與邊牆附近邊堡都是努爾哈赤辛酉年(1621)征服瀋陽、遼陽後的撫降之地。據《滿文老檔》載,包括上榆林堡在內的瀋陽、蒲河、平虜堡等十二城皆是鑲紅旗收管之地。後金及清初,上榆林堡是從盛京向西北方向進軍及聯蒙的重要通途,經此可以進入遼河西巨流河、彰武、養息牧、法庫一帶。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道路橫斷面為北城牆大體位置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西城牆殘存的不明顯基址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東城牆殘存的不明顯的基址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東城牆殘存的不明顯的基址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東城牆殘存的不明顯的基址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東城牆殘存的不明顯的基址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東城牆殘存的不明顯的基址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東城牆殘存的不明顯的基址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東城牆殘存的不明顯的基址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東城牆殘存的不明顯的基址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東城牆殘存的不明顯的基址

明亡後,上榆林堡失去了做為做為軍事堡壘的作用,風雨的侵蝕、年久的傾圮和人為的破壞,今天已經見不到當年磚城的樣子,就是當年的城牆基址也變的不甚清晰。

10月2日,陰曆八月十三,秋遊踏勘大上尚林村。循著柏油村路,進入村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清晰的石質的“大尚義林”村碑。綜合《于洪區地名錄》和《于洪區地名文化之旅》,其村名“尚義林”即是“上榆林”之諧音。康熙年間,有漢族屠有雨、屠有舜兄弟從河北遷來,同時有盛京撥來的胡姓滿族人因賜封領地於此,帶來了李姓家奴進入上榆林堡落戶。屠姓住堡西,胡姓居堡東,有“東胡西屠”之說。康熙二十八年(1689),因村內發生幾次人命事件,風水先生認為古堡凶地作崇,乃將原有的廟重修。廟高於居民屋脊,落在堡內原瞭望臺上,塑造真武大帝為首的塑像,建真武廟一座,廟建成後,為趨吉避凶,加強團結,以“崇尚仁義”之意取名尚義村,其實就是上榆林的諧音“尚義林”,為區別鄰村,加“大”字稱為大尚義林。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半截城磚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街道兩側院牆及旁邊的碎磚(城磚與民居磚混雜)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街道兩側院牆及旁邊的碎磚(城磚與民居磚混雜)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街道兩側院牆及旁邊的碎磚(城磚與民居磚混雜)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街道兩側院牆及旁邊的碎磚(城磚與民居磚混雜)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街道兩側院牆及旁邊的碎磚(城磚與民居磚混雜)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街道兩側院牆及旁邊的碎磚(城磚與民居磚混雜)

進入村邊右轉,經過村委會再折向北,進入村子中心,即上榆林堡古城位置。古城在《于洪區名勝古蹟》書中稱為“尚義古城”。從書中介紹說,城內略高於城外。我通過實地踏勘,我覺得此說正確,北、西兩面城牆基址城內外高度相對較明顯;東城牆基址地勢甚至高出牆外有將近2米之多,但基址存留於地面的並不明顯,夯土層無法辨識,殘磚碎石混雜其間,南城牆與牆外地勢高低比較不明顯。據1988年出版的《于洪區名勝古蹟》載,“城的四周東至下坡丁家,西至下坡於家,南至盧康二姓,北為小學操場,周圍約八百米,磚結構,為方城。”城內街道兩側散見的殘磚碎石多見於院牆,比較大的石構件多見於大門兩側。據街道兩側居民講,庭院中偶有挖出完整的大磚(城磚),有位熱情的村民拿出挖出的一塊比較完整的城磚讓我拍照,這種城磚比一般居民建房用的青磚大多了。看見的那幾個石構件也不知道什麼建築上的,做什麼用的。一位八十多歲的老者告訴我,他小時候東城牆基址有一人多高,從牆外得費點力氣才能爬過牆來,並領著我看了他家的後院的東城牆基址,與其東院相比高出一米多,牆上碼放大量的青磚頭。從《九邊圖說》所附的上榆林堡城圖上看,此城貌似有個北門。城址範圍大致就是這樣,但是城內的格局不清,城門位置不詳,城址破壞的太嚴重。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十字街中心點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遺留的石構件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遺留的石構件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城內遺留的石構件

城內十字街西北角是廢棄的尚義小學教學樓和操場,據當地人講,此處為當地大廟位置。據《于洪區地名文化之旅》說法,真武廟在小學東教室後兩米處,現在這個位置沒有任何真武廟的痕跡了。鄉村由於並校,挺好的 教學樓荒廢在這裡,沒有一絲生氣,倒是門柱上兩行寫有校名的水泥字倒是很有特點。

古城沒有什麼可看性,也就是了卻下尋古之情罷了。野草漫於道路,古城沒於荒村,戰場變成良田,誰知道這裡曾經有過什麼,歷史也只能透過典籍中的些許文字來追尋,古城的記憶隨著老輩人逝去都變得模糊不清了,尋古伴隨著人的就是一種悵然。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廢棄的尚義小學教學樓,此位置為村內真武廟位置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廢棄的尚義小學大門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于洪區平羅街道尚義社區村民委員會

【屯鄉尋古】瀋陽市于洪區尚義古城(遼東明長城之上榆林堡)

村委會旁側的道路

回時,口占一首《八月十三上榆林堡尋古有感》:

漫草侵古道,荒村落日圓。

古邊烽火滅,殘堡戈矛歇。

颯颯古戰場,茫茫良田沃。

吾輩勿輕言,邊城戰事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