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檔商品,108年前日本出口量世界第一,8年前主要從中國進口


這是日本人做的一件衣服,並非染色,而是它用的就是會發光的蠶絲。當然,大家別被這玩意兒驚豔了,其實也沒啥,把它放在這裡,是為了引出一件日本曾經很牛掰,後來卻有點拉不住產業。

那就是制絲。我們知道,中國絲綢之路世界著名。毫無意外的,日本在很早的時候,就學到了中國的制絲技術。當然,他們做出來的絲綢,跟中國的沒法比。所以,很長時間內,中國生產的絲綢,一直是日本上層人物趨之若鶩的寶物。這種現象,直到大概明末清初才有改變……

江戶幕府奉行閉關鎖國政策,但他們特許清國與荷蘭跟他們貿易。為了賺錢,幕府鼓勵養蠶,鼓勵改進制絲技術。所以,在17世紀,日本的制絲水準,跟中國差不多了。到了明治維新時代,他們的制絲行業,簡直如日中天……


因為當時要賺外匯,而最拿手的是什麼?就是養蠶制絲啊……

於是,他們一邊發揚傳統優勢,一邊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開始了制絲業的大發展。

1872年左右,日本的樣板企業富岡制絲廠投入生產,技術總監,是個法國人。制絲廠的制度,都與當時歐美最先進的看齊。最頂尖的女工一年賺的錢,可以回家蓋棟小樓。

據宗澤亞《明治維新的國度》中記載,1910年,日本生絲出口量10462噸,佔世界生絲出口總額的3/4,是清國的6倍。

宗澤亞還寫到,明治時代……日本的絹線與絹制口的出口佔了世界大部分比例,以至世界上很多人認為,日本是絹的原產國——寫到此處,我可以想象清國負責外貿的大臣愁眉苦臉的樣子……然而,隨著日本野心越來越膨脹,東亞被他們拖入戰爭泥潭,並最終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策源地之一,日本的制絲業在戰爭中一蹶不振……

戰後,也沒有恢復起來。越來越多的制絲廠倒閉、轉產、被拆除……這張圖就是有人要求別拆掉當地的制絲廠,改成鄉土資料館……可見制絲業在當地的重要程度。據資料顯示,到2010年,日本的絲製品出口,排在世界第五……

但數量比第四名都少了很多。日本需要的絲製品,基本從國外主要是中國進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