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他镜头内外的人生

原文@谵小语 载于中读App

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他镜头内外的人生

侯孝贤的《恋恋风尘》书名取自他的同名电影代表作,是应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主任卓伯棠之邀,为该系学生们所作几场讲座的讲演稿汇编,中间还穿插了卓先生的串讲词以及评论人、学生们和侯导的对谈。这样的文本好处是很有现场感,读书就像是在听侯导聊天,聊电影,也聊他自己这大半生的故事。当然,前提是向来重实践的侯孝贤本就讲得很随性,不刻板,不念稿。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感觉,因为你会感到多重时空的叠映。侯导讲座是一个时空,多年前的香港浸会大学报告厅;他每每提到的那些电影是另外的时空,作为电影人他的讲述无论是理论还是案例都带有强烈的画面感;我们现在拿着书读又是一个时空,在书房,在床头,抑或在咖啡馆;当然如果你读到我的这篇文字,则还多了一重时空。

我之所以要描述一下读书的感觉,是因为这种瞬时的飘忽不定的感觉始终都是侯孝贤在电影中寻找和捕捉的东西。

侯孝贤既重实践,又重感觉。尽管毕业于艺专影剧科,但侯孝贤完全不属于学院派,当时台湾艺专的教学条件还十分落后,只到了毕业时才有机会和同学一起拍一个片子。而且毕业后,他也没有机会从事影视行业的工作,他做了一名每天骑摩托车发名片的电子计算机推销员。他的电影经验绝大部分是来自后来踏入电影行业的实践。用他自己的话说,电影是没法讲的,电影“是要去拍的,你一直拍、一直拍,你就会拍出电影来,而且会越拍越好”。

他“不理什么叙事方式”,“从来不知道一定要遵循什么”,他从不看影评人对他作品的分析评论,认为拍电影无关理论,“照理论拍就完蛋了”。那么,不照理论拍照什么拍呢?所说“一直拍、一直拍”总不能胡乱拍一气吧?他的感觉又是从何而来?侯孝贤对于他为什么能拍电影这一问题的回答是——成长过程中的积累。

没错,侯孝贤拍电影不是从专业理论出发,而是从他自己的人生体验出发的。如《风柜来的人》《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恋恋风尘》,都不同程度带有导演的主观经验,要么影片主体故事就是自己的经历,要么具体细节源自自己的记忆。如冬冬爬树的情节是对他自己初中的时候爬树偷芒果事件的还原,钮承泽拿砖头砸人也是侯孝贤自己年少轻狂的时候干过的真事,所以他才能把时间凝结的微妙、青春无畏的张力通过镜头传达给银幕这一面的观众,哪怕拍摄方法是违背专业常理的。

编织一个故事,侯孝贤会从一个人开始。当他觉得这个人有意思、有故事,他会根据这个人设计他的背景、职业、活动范围。对于角色,他不会让多么专业的演员去塑造角色,而是他认准哪个演员适合角色需要之后让他自己去演,他甚至曾因此和投资方翻脸。拍摄的时候,他会用长镜头让演员慢慢进入状态,一直到对方忘记了摄像机的存在。甚至我们看到影片中的许多镜头是在演员们不知情的状况下拍摄的,是导演创造的真实。所以侯孝贤拍的是人、人生,台词和情节都退居其次。这样的效果是表面上很简单,没什么戏剧冲突,不认真看还会觉得寡淡无味,但底层却是惊涛骇浪,在某个节点你忽然被震惊到。

这种戏剧张力的制造绝非一日之功,侯孝贤是在用电影表达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理解。侯孝贤的电影观也是他的人生观。

他绝不为了利己而使用别人,所以他没有十足的把握不会轻易确定演员、配乐、编剧,“找错了,你不用,那人家怎么办?”他始终在努力了解自己,“因为你了解自己,你才会发现别人的不同”,而认识自己其实并不容易 “可能你看一辈子,到最后还是没认清你自己”,“因为你会掩盖自己的弱点”。他不会轻率地接拍他不熟悉的题材,他常常把他见到的真实发生的景象拍进电影;年少时曾经带着一帮兄弟揣着刀“巡街”,如今他总是那个最后离开酒局检查大家是否遗落东西并安排好所有人回家的人;早早失去父母的十七岁少年带着两个弟弟给奶奶收尸的情景永远印象深刻,现实生活的逻辑始终是他影片遵循的依据。

“所以你说我其实在现实生活里面,还是在拍戏?这两个事情其实是一起的。”侯孝贤如是说。

但他也并非一位绝对个人化导演,他的镜头会渐渐从个体那个焦点拉出来,浮现出人的活动背景——时代、社会和世界的宏大画面。于是有了《悲情城市》《海上花》这样的大手笔。他对时代、社会的关注又远非限于角色的活动背景,他其实是在做一种艺术家的反思。这种反思体现在影片中,也体现在电影之外。他思考自己十几年前的作品还在大陆受欢迎的原因,看到这些现象背后社会环境的异同和时代变迁;也琢磨在影片中如何反映女性华人越来越强于男性的现实,如《聂隐娘》则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

侯孝贤是一个冷静的电影人。他当然知道拍文艺片赚不到钱什么钱,早年也曾拍过卖座的电影,但他最终选择继续走自己的路;他始终和媒体、影评界保持着距离,因为他觉得当“所有的眼睛都看着你,你自己就沉不住气了”,“眼睛、眼光是有重量的,会把人杀死”。侯孝贤的冷静来自他的人生经历。经过,所以淡定。这是学不来的。他跟学生们分享的电影经验可以总结为三条:多拍,增加实践;多看,提高眼界;多经历,真诚生活,丰富体验。

侯孝贤,是导演、编剧,也是差点拿金马奖的演员,他自言应该最胜任监制,而更多时候他是一个冷静的观察者,观察周遭,也反观自身。

一个冷静的观察者和他镜头内外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