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这 是 自 驾 地 理 的 第 3 篇 投 稿 路 书-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一杯茶、一匹马,你能联想到什么?我想到的自然是在横断山脉艰难打通的茶马古道,这条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解决了千百年来高原藏民的重要饮食需求

最重要的是:这条古道上的人和马,将普洱茶从名不经传的茶品,一步步带其走出了大西南的山区,走向了世界,甚至成为了代表一方的“文化标签”!

而去年的3月底,本文供稿作者--封使君,曾奔赴普洱茶的源头地带,亲自走了一遍茶马古道,为今天的路书带来了详细的文图资料,感谢~这个春天,你可以出发,研究一下普洱茶“变黑前”到底是什么样,而“变黑后”的它为啥又执着于357克呢?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普洱春茶

线路推荐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自驾地理》手绘地图,制图@《自驾地理》

路线里程:约2100公里

行程节点:昆明市-易武乡-勐海县-景迈新寨-勐库镇-邦东乡-丽江市

旅程用时:行车时间8天,推荐9-10天

难度指数:★★★☆☆

风光指数:★★★★☆

最佳出行时间:3月下旬至5月初(普洱头春茶采收季)

Day 1

昆明市 78km 玉溪市 28km 峨山县 72km 青龙厂镇 76km 联珠镇94km 磨黑镇 58km 普洱市 109km 勐养镇 52km 勐仑镇52km 易武乡

G8511-G213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当日行程多为高速,路况较好。当日行车时间较长,建议在普洱市吃午饭和休息充电。

注:昆明到易武镇以前无必要做过多停留,赶路即可;易武镇是云南省特色旅游小镇和历史文化名镇,其所在的易武茶山是传统普洱茶的主产地,茶园面积和茶产量长期居于古六大茶山之首。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云南普洱茶按品质分为三大区:版纳第一,临沧第二,思茅第三~六大古茶山:倚邦、革登、莽枝、蛮砖、攸乐、易武,全都在西双版纳~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易武为古六大茶山之首,图为易武山云海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易武镇特产优质普洱茶“七子饼茶”,清乾隆晚年,易武所产之茶还成了清廷贡茶呢~图为易武群山

Day 2

易武乡 5km 曼落村 2km 落水洞村 3km 麻黑寨 8km 丁家寨 8km 麻黑寨 10km易武乡

XK17-Y008-乡间土路-Y008-XK17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当日行程易武乡到落水洞村为山中无名弹石路,路况较好;落水洞至丁家寨为爬坡泥土路,路况差,普通轿车慎行。

注:参观落水洞村茶王树有徒步景观道路,途中可见滇藏茶马古道遗迹;当日可视时间确定是否上刮风寨。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随着普洱茶的兴起,易武渐渐形成了“七村八寨”,落水洞村便是其中一个汉族村落,上图为落水洞茶园,可惜800多岁的古茶树王已经“光荣退休”了。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未枯死前的茶树王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麻黑寨是一个汉族、瑶族、彝族混居地,也是个养肺圣地,尤其是麻黑茶历来被看做易武茶品质的标杆、价格的风向标~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沿着山路崎岖而行,点上一杯弯弓茶,足以慰风尘

Day 3

易武乡 16km 纳么田村 16km 勐醒村 20km 勐仑镇 41km 莱秧河 20km 景洪市 8km 嘎洒镇34km曼尾村8km勐海县

S214-G213-G214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当日行程全程国道和省道,路况较好,沿途以云南热带雨林风光为主。

注:南糯山位于景洪到勐海的公路旁,是西双版纳有名的茶叶产地,天气变化多段,经常雾气弥漫,南糯山半坡老寨有茶王树,需在古茶园中徒步3、4公里才能见到。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信奉小乘佛教的景洪,佛教建筑与内地截然不同,图为大金塔夜市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澜沧江夜色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勐海境内的南糯山、勐宋、巴达、布朗山、贺开和景洪勐宋茶山,并称为“新六大茶山”,图为勐海茶区沿途风光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南糯山被当地人称作云南古茶第一寨,上百年、甚至上千余年的古茶树从山脚顺着坡势蜿蜒,上图为南糯山古茶林。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南糯山茶王树在半坡老寨附近,高5.3米,当地人称“老拨拨玛”,图为茶树王旁的茶亭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南糯山世代居住着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图为爱尼人的小木屋

Day 4

勐海县 29km 半坡寨 13km 格朗和哈尼族乡 8km 帕沙中寨 18km 贺开村 14km 班章 18km 新班章 9km 老曼峨34km曼果村 9km 勐混镇 19km 勐海县

G214-Z005-Y061-县乡路-Y044-Y054-S320-G214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当日行程勐海县到帕沙为水泥路,路况好;勐混镇到班章、新班章、老曼峨为山中爬坡土路、砂石路,路况差,普通轿车慎行。

注:勐海县号称普洱茶第一县,春茶采收季节住宿需提前预定。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早春4月,路过格朗和乡,可见大片大片的农田,农人们正在田里采收甘蔗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帕沙山上的五个村寨居住的全是哈尼族爱尼人,山上有大片的古茶树,这里的种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朝,共有2900多亩古茶园。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帕沙山帕沙中寨巨大的古茶树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现场炒茶,行业术语叫“手工杀青”,这是普洱茶工艺里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图为布朗山茶园

布朗山是著名的普洱茶产区,包括班章、老曼峨等村寨,也是古茶园保留最多的地区之一,布朗山民是古代百濮的后裔,是云南原生的土著民族,濮人在云南种茶的历史非常悠久。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老班章古茶园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图为老曼峨苦茶

老曼峨在布朗山的中心地带,是整个布朗山最古老、最大的布朗族村寨。

Day 5

勐海县 13km 曼杭混 52km 贺松老寨 43km 勐遮镇 35km 勐满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乡 12km 惠民哈尼族乡 21km 景迈新寨

G214-XK08-G214-XJ69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当日行程为国道和县乡道,路况较好,沿途有山脉“坝子”,景迈千年万亩古茶园值得多做停留。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图为勐遮坝子

“坝子”在云南是指山间小盆地,也是农业最发达的地区。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图为巴达山风光

巴达山地的小黑山发现过迄今为止最大的一株野生茶树,有1700多年的树龄。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远眺贺松老寨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景迈山茶园里的“螃蟹脚”

Day 6

景迈村 20km 惠民哈尼族乡 46km澜沧拉祜族自治县 27km 竹塘乡 35km 富邦乡28km上允镇 94km 勐库镇 9km神农祠 20km 小户赛 13km勐库镇

XJ69-G214-林勐线-Y021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当日行程有国道,县乡道和土路,路况较差,沿途以山地景色为主。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远眺小户赛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图为勐库镇周围群山

勐库镇西北有一座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支脉邦马山,主峰是海拔3200多米的勐库大雪山,这里是孕育勐库大叶茶的摇篮,坊间有言: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

Day 7

勐库镇 39km 博尚镇 14km 昔本村 14km 邦留 29km 全河村 7km 师家寨 12km 黑觅村 13km 邦东乡21km昔归村 21km邦东乡

G214-县乡路-乡间路-Y045-Z016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当日行程由国道转入县乡道,路况一般,沿途以山地和澜沧江景为主,勐库到邦东一路爬坡,山路崎岖;邦东到昔归一路下坡,直至澜沧江边。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忙麓山澜沧江

Day 8

邦东乡 55km 茶房乡 47km 茂兰镇 96km 南涧县 63km 祥云县 45km 大理 47km 双廊镇 53km 牛街乡 46km剑川县 67km丽江市

X274-G214-G5611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当日行程多为国道高速,路况较好,去洱海需在挖色镇下高速进入环洱海公路。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束河古镇便是茶马古道上保存最完好的重要集镇,因马帮需要大量结实好用的皮具,因此束河成为了茶马古道上著名的“皮匠村”。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丽江古城每家茶庄都会备一方茶座,以普洱茶居多

甭管您是否爱喝普洱茶,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云南普洱茶饼的重量=357克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为啥不凑个整呢?这还得从历史说起~普洱茶是边销茶大伙应该都知道,为了方便运输和保存,才做成了紧压茶。因外观酷似圆饼,也称圆茶。

普洱茶兴于2000多年前的古人,盛于清朝皇族。当时的涉边交易,政府为了减少度量衡方面的纠纷,便于统计、征税、交易,制定了强制性的标准化措施,

规定:每圆重7两,7圆为1筒,重49两(古代16两为1斤,49两就是3.06斤),32筒为1引(98斤),接近100斤

因此普洱茶又称七子饼,以云南勐海县出产的最为出名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勐海乐在品茶业·林剑平

《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也有如下记载:

“雍正十三年(1735年)提准,云南商贩茶,系每七圆为一筒,重四十九两,征税银一分,每百斤给一引,应以茶三十二简为一引,每引收税银三钱二分。于十三年始,颁给茶引三千”。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普洱茶饼变成357克了呢?应该是建国以后,中国全面实行公制(1959)之后了。

1959年6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的命令》:“原来以国际公制为基础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通用,可以保留”,但也规定“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成十两为一斤”

此时沿用了1市斤=500克的旧制,但将一斤十六两改为一斤十两,一两的重量改为50克。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普洱茶的重量也与计量制度的变革相关,七子饼被定为357克,使得每筒和每篮的重量更好的接近了整数:一筒=7片×357克=2.499公斤≈2.5公斤;一篮重12筒×2.499公斤=29.988公斤≈30公斤。

原本零碎的数字在加总之后就成为一个整数,更便于普洱茶厂的进销管理。亲,这下你知道普洱茶饼的357克重量是怎么来的了吧?

若是今年春日,你还没定好去哪里浪的话,不妨深入云雾缠绕的云南普洱茶产区,朝拜那一片片长满茶树的高山,品味那一缕缕来之不易的茶香,也是一个惬意的选择,不是吗?

茶马古道,将它从默默无闻,一步步带向了世界 | 自驾地理

来源/公号:自驾地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