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亞太茶業】全媒體 訊:晴朗的下午,我們與資深茶人——廣德源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植源(以下簡稱陳董)相約於佛山順德。初次見面,就覺得他與眾不同,50多歲精氣神十足,聊起茶來更是意氣風發,他與茶打了幾十年的交道,經歷了不計其數的大大小小事件,這幾十年的風雨做茶路,他的每一步都邁得異常堅定,值得我們這些後輩敬畏。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始於1986,堅守如一

陳董在1986年,20多歲的他開始從事茶業,在30多年的時間裡,他目睹了現代中國茶業的起起伏伏,如今50多歲依然與茶為伴,茶已然成為他生活的伴侶。現在,回憶起早些年艱苦的歲月,他依然還能體會到當年歲月的滄桑,正是因為對茶的這份執著追求,才讓他克服了每一次的挫折,堅強地走到了現在。80年代時,西雙版納還沒有機場,到那裡收茶必須從昆明轉車過去,當時道路崎嶇顛簸,每一次出行都是冒著風險的。那個時代,正處於計劃經濟時代,所有的商品都是統購統銷,加蓋統一的印章後方可外運。回憶條件艱苦的年代,許多茶人因看不到希望而離開,陳董卻始終如一,這份“愛”的堅守,實屬不易。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廣德源茶業董事長陳植源)

在雲南產茶區,以前交通極其不便利的地方,今天都成為了特別火熱的名山頭或名茶區,如:班章、冰島、易武等。80年代,勐海地區改良茶種,砍掉了大量的古茶樹,如今,存活下來的“優良”茶種都是當年生長於交通特別落後,人未能進入的地區的,也正是這一歷史因素成就了今天的各個名山名寨。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和艱辛,也只有像陳董這樣堅持做茶30多年的資深茶人才能深切體會。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理念獨到,精益求精

陳董對茶的極致追求,讓筆者在陳董這裡聽聞了許多他做茶的經典案例。班章茶“火”起來以後,陳董為了進一步探知班章茶的屬性,1800元/公斤的班章純料,他一次性購買了50公斤,卻用於發酵熟茶,當時就有人感慨:陳董可能瘋了!(因為在2010年的時候,1800元/公斤屬於高價,更何況是純料班章發酵熟茶)最終50公斤班章純料製作出了117個茶餅,陳董稱它們為廣德第一餅。後來他把這些班章純料茶餅都陸續送給好友了,現僅剩幾餅。在做這款茶的過程中,他對真正班章茶有了更深層次的瞭解。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廣德第一餅)

好的水質,泡出的茶味更香醇。陳董不僅對茶的選料追求極致,對泡茶的水也很有講究。交流中,陳董給我們說了一個“選上等水泡好茶”的典故——李白讓書童打江心水泡茶。書童以江邊水企圖矇混過關,不料被發現。原來,江心水因流動含氧量高,水質比江邊的更勝一籌。說完,陳董指了指泡茶的茶壺說,泡茶講究一種茶葉一個壺,所以他茶桌上擺了不少茶壺,每換一種茶,則換一個壺。此外,選用上等的軟水,這樣才能使茶與水巧妙融合,泡出來的茶才好喝,為了尋找上等的水,他對比了很多礦泉水品牌的水質和口感,併到水廠調研,才最終決定用水。好的水,使燒水壺不會留下水垢,說著他給我們看了他已經使用了十年的燒水壺,壺內底部和四周都很乾淨。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2000年,陳董到福建安溪縣收鐵觀音茶,行走至半山腰,看到一戶茶農家的鐵觀音外形肥壯、圓潔,聞幹茶也特香,直覺告訴他這是上等好茶。隨即讓茶農泡了一泡來喝,卻感覺茶味一般,心想不應該呀!臨走時帶了兩泡幹茶,到了山上的收茶點,因為不甘心,便借別人的蓋碗和山上的水,再次沖泡剛才帶來的茶,泡出來一喝:果然,好茶,高香持久!於是,立刻就近借了一輛摩托車,騎行一個多小時山路,就為了買剛才那一袋鐵觀音,當時安溪縣茶山道路還比較狹窄,車輛一般只能單行,摩托車出行還相對方便一些,堵車風險小,但是僅3米寬黃泥碎石路面的茶山村道,一旁是峽谷深淵,一旁是山壁,路面車轍深凹。陳董驅車直下,心裡並不是擔憂山路險峻帶來的危險,而是擔憂回去晚了,這袋茶被與其它茶混在一起而被埋沒,在他的努力下,最終如願以償,也讓他深切感知水質的重要性,這也是他後來講究用水的緣由。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鐵觀音王,遍嘗甘苦

2001年,陳董在廣州以12萬元的拍賣價,購得100克安溪“鐵觀音王”,創當時內地拍賣價之最高紀錄,轟動省內外,多家媒體爭相報道。因此,當時他被人們稱為順德的“鐵觀音王”。

高價買茶,遍嘗苦澀,皆是因為他愛茶。為了能喝上一杯好茶,為了讓消費者買到一杯放心茶,他默默付出很多。當年,陳董與安溪“茶王”王坤福二人還在鐵觀音的故鄉共同開發無公害茶葉生產基地,按國際標準出品優質茶葉,服務消費者。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細心琢磨,不斷學習

30多年的茶界生涯,鑄就了陳董對茶的特殊感情,據其透露,目前他有五個存茶倉庫,這種“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做法是出於安全考慮。陳董帶我們參觀了其中一個倉庫,裡面老茶、新茶不計其數,這麼多好茶承載了資深茶人愛茶的情懷。

此外,他還帶我們去觀看正在烘焙的鐵觀音茶,撲面而來的茶香瞬間環繞左右。陳董說,鐵觀音再次烘焙是為了去除雜味(手汗味、搬運中沾染的其它味道等),讓茶香更純。做茶的每一個細節他都要細心琢磨,同時明確自己的定位,並堅持學習,不斷進步。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堅持公益,回饋社會

走進陳董的辦公室,各種證書、做公益獲贈的牌匾擺放在書架上,引起了筆者的好奇,進一步追問得知,原來他曾從2006年開始連續當選為順德區多屆人大代表,並受邀為交警支隊監督員等。90年代開始至今,一直堅持做公益,其中大多都是不留名的,陳董平和地說,自己是從苦日子中一步步走出來的,能夠切身感受貧窮帶來的各種不便,他也將會一直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事業回饋社會。就是這樣一份高尚的情懷,讓陳董今天在社會贏得了一致好評,他的茶也被更多人認可。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明眼識茶,免去損失

1986年,陳董在順德開了第一傢俬人茶莊——廣德源,是順德最早以茶葉為主的公司之一。80年代,佛山人已經開始喝普洱和紅茶,那時候國家標準沒有現在這麼全面,市場上也充斥著一些不適合品飲的茶,如:香港傳過來的一些加了香精的荔枝紅茶。這款茶利潤較高,但長期飲用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對此,陳董拒絕銷售這一類茶,這是對他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陳董為我們講解茶識)

多年做茶,練就了一雙識茶的“火眼金睛”。因此,朋友也經常請陳董去鑑別茶的真假,一般情況下他看一眼就能區分茶的真偽。有一次朋友請陳董去鑑別一款老茶,通過包裝他就認出是假貨,他進一步解釋道,包裝的鐵絲太硬,當年的鐵絲都比較軟,竹殼的組成方式不是當年的風格,包裝的茶紙也不對,從這幾個方面揭穿了假貨的面目,讓朋友免去較大經濟損失。


注重品質,聲譽良好

除了總店“廣德源”茶莊,陳董還擁有廣德茶藝館,以及廣州南方茶葉市場的廣德茶行。他的公司成立以來,在行業內取得較好聲譽,1999年,參加中華春季茶藝活動優良茶評鑑比賽,獲得臺灣凍頂烏龍翠玉茶組的頭等獎。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2004年,在中國茶·廣州(國際)採購年會暨第三屆全國名優茶質量評比大賽中,其選送的茶馬古道普洱茶餅榮獲金獎。

2005年,在廣州(國際)茶博覽交易會暨第四屆全國名優茶質評比大賽上,其班章熟餅勇奪茶王稱號。

2006年,公司積極支持大良新桂體育事業,及各個社區公益慈善活動,向有需要幫助的家庭伸出援手。


結語:

高端訪談丨茶路跋涉,智者長歌

佛山市茶葉流通協會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張國鋒(左一)、副秘書長史翠蘭(右二)、廣德源茶業董事長佛山市茶葉流通協會監事長陳植源(中間)、【亞太茶業】全媒體主編鐘曉丹(左二)


文稿:驍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