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的合併與混戰:用戶體驗是假的,市場壟斷才是真

1

最近互聯網不太平。

3月底,美團打車正式登陸上海,並且宣佈將陸續進駐杭州、溫州、成都、福州、廈門等城市。

隨即,攜程也放出即將入主打車界的風聲。

4月1日,“滴滴配送”APP上線,滴滴的產業觸手從打車開始伸到外賣領域。

巨頭的合併與混戰:用戶體驗是假的,市場壟斷才是真

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麼聯合宣佈,阿里巴巴將聯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全資收購餓了麼,堪稱是互聯網史上最大手筆的收購。對此美團也風趣回應:世界上沒什麼事是一單外賣不能解決的,如果有,那就兩單。

巨頭的合併與混戰:用戶體驗是假的,市場壟斷才是真

如今放眼互聯網,已然是一副天下紛爭,諸侯亂斗的態勢。

正如早前餓了麼與美團外賣的混戰一樣,今日美團和滴滴在打車界、外賣界的搶奪用戶局面,受益者是誰?無非就是屏幕外的看客和騎手。各類優惠券抵扣券滿天飛,用戶只需要花少於平日數倍的價錢就能滿足自己在餐飲或出行上的需求。而滴滴配送一上線,為招募騎手更是開出月薪保底一萬的高價待遇。

而受害的又是誰?當線下零售商超付款方式受限,消費者多少會受到影響。而對於門店而言,如果行業對抗加劇,減少任何一種移動支付渠道,勢必就會減少相關的優惠活動以及營銷資源,當消費者產生不好的消費體驗時必定不利於企業發展。

2

美團、滴滴互相跨界的好處在於,主營業務的性質基本一致——美團負責將食物從一個指定地點運送到另一個地點,滴滴則是把運輸主體換成人而已。而難處在於,一個是休閒餐飲界的資深行家,一個是在便捷出行領域的龍頭老大,在雙方已經是各自領域“獨角獸”的資質下,一家的進駐在短時間內很難撼動另一家的地位。坦白地說,在美團點評一家獨大的市場條件下,滴滴外賣大手筆砸錢做優惠活動或許能換來一時的用戶“選擇”,卻很難留住

“用戶忠誠度”。反之,美團打車也是如此。

巨頭的合併與混戰:用戶體驗是假的,市場壟斷才是真

移動互聯網經濟時代,搶佔市場就是搶佔流量。流量意味著資本,又決定著企業的發展前景。

早前,噹噹在線上圖書零售的售後體系尚未完善的情況下就毅然轉型做3C,結果被擠出市場。凡客誠品在網絡直銷服裝品牌領域火速躥紅後急於擴大規模,開始涉水家電、數碼、百貨、拖把、菜刀、鑷子、電飯鍋……結果被趕下神壇。而在滴滴外賣上線之前,網絡上接連曝光的“大數據殺熟”現象和女乘客遭司機性騷擾等事件均沒有得到回應和處理。

巨頭的合併與混戰:用戶體驗是假的,市場壟斷才是真

一個諾大的互聯網企業,在核心業務被曝出接二連三的漏洞之後,並不是選擇第一時間修補,完善監管機制,而是不斷地擴張項目,急於搶佔對家的市場。說白了,你連1+1都算不出來,還想著解奧數題,未免也太高看自己了?

3

另一方面,來說說騰訊和阿里之戰。

就在昨天,一向在遊戲界少有動作的阿里巴巴正式宣佈與日本遊戲公司hit-point達成戰略合作,將代理《旅行青蛙》的國內版本。去年3月,阿里遊戲舉辦發佈會宣佈正式全面進軍遊戲發行領域,但是所推出8款遊戲均反響平平。

巨頭的合併與混戰:用戶體驗是假的,市場壟斷才是真

互聯網巨頭混戰,搶流量搶市場怎麼都不為過,跨界做新產品我們也能接受。關鍵是,各位互聯網大佬們,手裡這碗飯都端不平,你們拿什麼資本跟用戶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