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五大工程”促進鄉村振興 昌邑構築“三農”工作新格局

齊魯網濰坊5月28日訊 近年來,濰坊昌邑市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總要求,深入實施“五大工程”,奮力譜寫新時代“三農”工作新篇章。

實施產業融合提質工程,轉變發展方式。昌邑市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促進業態融合,推動農業與工業融合發展,抓好總投資42億元的雅拉生態食品產業園建設,打造多領域覆蓋、全產業鏈佈局。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加快10個田園綜合體、梨花水鎮等特色小鎮建設,規劃建設濰水田園綜合體“一帶一廊兩翼三組團”,不斷髮展壯大以山陽梨花節、綠化苗木博覽會為代表的節會文化旅遊,打造三產融合示範區。堅持質量興農,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基地積極開展“三品一標”認證,打造一批農產品知名品牌。目前,該市已創建農產品品牌134個。

實施美麗鄉村提標工程,打造宜居環境。昌邑市堅持以綠色發展引領生態振興,強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為老百姓創造宜居的生活環境。完善設施配套,以實施“七改”工程為抓手,推動地表水淨化廠、豐泉水庫等工程建設,加快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推進“廁所革命”。打造城鄉環衛一體化,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實行委託管理、市場化運作,將城市環衛模式延伸到鎮街、村(社區),構建起“無縫隙、全覆蓋”的城鄉環衛大格局。強化村容村貌集中整治。目前,該市美麗鄉村建設B級以上標準村莊達到66%。

實施鄉風文明提振工程,弘揚文明新風。圍繞提振鄉村“精氣神”,昌邑市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推進移風易俗,全面推行喜事新辦、喪事簡辦、厚養薄葬。深入實施“四德工程”,開展“四德工程”示範鎮、示範村(社區)創建活動。加快農村公共文化建設,推進“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設,6個鎮、20個農村社區完成了圖書館、文化館總分館建設試點,實現了市、鎮、村三級圖書館聯網服務。目前,該市成功創建全國文明村鎮2個,省級文明村鎮20個、文明社區8個。

實施基層治理提升工程,促進鄉村和諧。昌邑市推行社區事務事前聽證制度,推動村級決策由“自主決議”向“公開論證”轉變。建立“三務”陽光公開工作機制,690個村全部實行公開欄、會議、網絡、電視、明白紙“5個公開”。全面推行“陽光議事日”制度,各村每月開展一次,對納入議程的各項事務採取“一事一議”的方式進行民主決策。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採取“1名掛點市級領導+1名鎮街區黨政領導班子成員+1名社區書記+1名第一書記”的“四聯動”整治模式,實現軟弱渙散村全部驗收銷號。接續開展兩輪機關幹部下基層和農村幹部家訪活動。目前,該市共組織5133名機關幹部和3130名村幹部分別走訪群眾17.8萬戶,解決問題5195個。

實施強村富民提速工程,實現生活富裕。昌邑市堅持把農民富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衡量標準,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促增收,在土地承包經營確權基礎上,推進土地流轉。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促增收,在全省率先推出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啟動“惠農通”工程,構建起物理網點、電子渠道、“惠農通”服務點、助農取款服務點“四位一體”的農村金融服務平臺。推進農民轉移就業促增收,組織舉辦以新生代農民工為主體的就業招聘會,搭建供需對接雙選平臺,暢通轉移就業渠道。截至目前,該市實現新增農民轉移就業10021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