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雲龍在二戰歐洲戰場打會怎麼樣?

qzuser253476633

拿原著分析

“此時,率領第二梯隊的趙剛已進入衝鋒位置,他手握駁殼槍,目睹著李雲龍獨特的實施火力打擊的戰術,心中不由被戰爭所創造的偉力所震撼。他想起拿破崙關於戰爭的一句經典之言:進行戰爭的原則也和實施圍攻的原則一樣,火力必須集中在一個點上,而且必須打開一個缺口,一旦敵人的穩定性被破壞,爾後的任務就是把它徹底擊潰。趙剛想,這個不知道拿破崙為何許人的李雲龍團長倒是個天生的戰術家,看來在戰爭領域內,理論是蒼白的,豐富的戰爭實踐才是重要的。”

火力必須集中中一個點上這個道理可能你看起來很簡單,破壞穩定性看起來也就破壞了

實操?

完美的卷擊戰例啊!

“如果你是一名蘇軍團級指揮員,你在指揮一次進攻

一營遭到了15%減員並沒有任何推進,

二營遭到了10%減員並沒有任何推進,

三營遭到了15%減員並推進了3公里,那麼如何使用你作為預備隊的坦克營?”

蘇軍給出的唯一正確答案是把坦克營投入到三營的方向,因為你的唯一目標是打出突破

如果你的團打出了突破,

6小時內,師預備隊的坦克團/摩步團會抵達突破口區域,並且會投入全部師屬炮兵

12小時內,集團軍預備隊第二梯隊坦克師/摩步師的先頭部隊會投入到突破口區域,此時突破口寬度已經接近1公里,並且形成一個突出部

24小時內,方面軍預備隊的第二梯隊集團軍和方面軍戰役機動集群會全部投入到這個突破口。在戰線正面不到50公里的正面內會雲集方面軍全部的坦克師/旅和超過半數的隊屬坦克,70%以上的方面軍炮兵和全部的戰役機動集群

48小時內,寬度超過80公里的的突破口將會向兩翼繼續擴展,突破口邊緣附近的部隊需要承受來自縱深的勝利發展梯隊,戰場正面的交戰牽制部分和來自突破口離心方向的勝利梯隊的三向攻擊,並且會在短時間內崩潰。潰散的單位不斷衝擊下一個單位的陣地,並且突破口的擴張 整個戰線全部會遭到打擊。敵方的預備隊會同戰役機動集群進行交戰,並長期被牽制無法脫身

這一點看,李雲龍完全在自己的戰爭經驗中打出來這一蘇軍用41年的犧牲換來的教條啊

“在作戰會議上,李雲龍表現得極為獨裁,他不太喜歡軍事民主這個詞,東一個主意,西一個主意,到底聽誰的?老子是團長,就得聽老子的。他乾脆取消了討論,直接分派任務:一營挑上十幾個身手好點的戰士化裝成偽軍,先偷襲北門,偷襲不行就改強攻,用炸藥炸開城牆,全部攻擊部隊分東西南北四個點,同時強攻,誰先打進去誰記大功。記住,先攻進去的部隊不要急著往縱深插,先順著城牆迂迴滲透,把城牆上的敵人防守兵力幹掉,打開城門,然後從四個方向往縱深打,把敵人壓縮在中心,最後收拾掉。副團長邢志國提出不同意見:團長,總要選擇一個主攻方向,把主要兵力集中在主攻方向,其餘三個點應派出小部隊佯攻,使敵人難以判斷主攻方向……李雲龍不客氣地打斷邢志國的話:你那個戰術太墨守成規,這次咱們和敵人兵力對比是5:1,敵人的外圍兵力分佈在城牆上很薄弱,咱們傾其兵力四面強攻,每個點上都是主攻方向,敵人只好讓咱們牽著鼻子走把每個點都變成重點防禦,可敵人兵力少咱們兵力多,準佔便宜。”

5比1是什麼概念?雙方武器、偵查、機動能力沒有代差情況下,怎麼做能最快打出突破?

繞啊!

營作戰正面寬度不超過5公里,日軍步兵大隊一般很難超過3公里。你5倍兵力優勢至少可以維持10公里以上的戰線寬度,剩下的怎麼辦?敵軍不設防?

當對方被迫強行拉長戰線寬度,超過防禦部隊機動能力情況下,防線會在短時間內被快速瓦解,甚至沒有投入預備隊的機會

牆頭一個小隊日軍,要面對什麼?3挺大正十一壓制八路軍1個連?

如果還不夠細化,一個日軍步兵班需要防禦的正面長度將會達到500米以上,對方是擁有1-2套輕機槍和大量步槍手的八路軍步兵,有基礎的作戰素質

再細化一點,你最近的戰友就算扔手榴彈也砸不到你,相距最遠的用步槍甚至打不中彼此,完全沒有最基礎的交叉火力掩護

用命打對面五個八路?

如果你的班陣亡5人,基本不可能獲得補充。對方很可能會在20分鐘內拉上來一個新的步兵排發起下一輪衝鋒

只要一個點打出突破,整個防線就全完了


浩漢防務論壇

先說答案,如果李雲龍的獨立團在歐洲戰場上,一樣會混得風生水起!

看過《亮劍》的觀眾都知道,李雲龍是一個善於在戰爭中學習、善於總結戰爭經驗的難得的指揮員。比如,鬼子偷襲獨立團,他就能分析出這支小鬼子的突擊隊不是衝著獨立團來的,而是衝著八路軍總部去的。而且,他天生是打仗的料,雖文化不高卻能懂得地圖的作用;還善變、能根據戰場的變化及時調整作戰計劃。伏擊鬼子軍官觀摩團一戰,就是例子。所以說,李雲龍如果去歐洲戰場,一樣可以大顯身手的。

其實,二戰時歐洲戰場上,游擊戰一樣是重要的戰爭形式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就湧現大量的游擊隊,比如活躍在白俄羅斯地區的蘇聯游擊隊就達5萬多人,給德寇以沉重打擊。而歐洲戰場上最著名的游擊戰爭,就是鐵托領導下南斯拉夫人民解放戰爭。二戰中,南斯拉夫游擊隊共牽制了德軍二十師的兵力,是二戰中游擊戰打得最好的國家。

(蘇聯游擊隊)

而善於學習、善於總結經驗的李雲龍,去到歐洲打游擊相信也一定會如魚得水的。事實上,日後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的表現,就證明中國人是善於在戰爭學習、在戰爭壯大自己,是能夠在任何地方與世界上任何一支軍隊對壘的。


50後男人

雖然拿小說人物放入真實的歷史有點無稽之談,但是這個問題我還是要回答一下。

我覺得這個是要分階段的,如果是納粹德國佔優勢的階段,李雲龍儘管會打仗,還是會被完虐直到全軍覆沒的;如果是在納粹德國敗退的階段,李雲龍有可能會發揮比電視劇中更大的戰略效果。


納粹德國優勢階段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在元首希特勒的策劃下,閃擊波蘭,通過希特勒特有的閃電戰,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滅亡了波蘭,也因此拉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在歐洲戰場而言,二戰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也就是說在此次戰役之前,納粹德國都是佔據優勢的,憑藉著它的機械化部隊,在平原廣袤的歐洲大陸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直至德國打起了蘇聯的主意,在蘇聯廣闊的西伯利亞地區的戰略縱深影響下,德軍失去了優勢,因此戰敗。

如果把李雲龍放在一望無際的歐洲平原大陸,而且處於納粹德國的優勢階段,就算李雲龍再用兵如神,他能敵得過納粹德國的機械化坦克部隊嗎?實事求是的說,李雲龍的部隊只會被碾壓而已,而且李雲龍往往都是不顧大局,搞不好會弄得自己所在的部隊全軍覆沒。


納粹德國敗退階段

如果是在納粹德國的敗退階段,那情況也就又不同了。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大陸迎來了轉折點,盟軍越打越強,越打越有士氣;而反觀納粹德國,自從斯大林格勒戰役之後元氣大傷,實力已經大不如前。

一場局部的戰役可能軍事指揮對勝負影響很大,但是涉及到大範圍的區域戰爭,那就是不單單只是軍事指揮了,人們對戰爭的信心,軍隊士兵的士氣,後勤的供給能力等都成了重要的因素。在德軍兵敗如山倒的歷史趨勢下,只要不是太水的將領,盟軍一般都能夠打勝仗。

再說說李雲龍,總是喜歡出奇制勝,打仗又有猛勁,鬼點子多。在盟軍佔優勢,納粹德國敗退的條件下,德軍的機械化坦克佔不到優勢,這個時候李雲龍很有可能大放異彩,就算是成為與麥克阿瑟,蒙哥馬利等名將比肩的將領也不無可能。


我的結語

總而言之,像二戰這樣的世界戰爭,不是一個人,一個團甚至一個國家可以決定勝負的,是需要靠多種力量的綜合平衡的。

李雲龍就算再厲害,他也需要依靠他背後的力量和勢力,不然只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已,命都保不了,何談勝利呢?


老魏聊歷史

分情況:

第一種情況:獨立團的巔峰配備對戰德軍

個人認為,撐不過一個回合!

1、二戰中,日本的軍隊就是個三流軍隊,遇到的也是亞洲極為落後的一些國家,所以才能成氣候。

而德國就不一樣了,高度發達的軍功科技,對機械化的使用程度,是日本十倍左右!軍隊配置爆打日本無壓力!

李雲龍正面反衝鋒可以擊潰坂田聯隊,可是要是換做德軍,直接團滅,根本沒法翻身!

光是德軍的機械化部隊,就可以上巔峰時期的獨立團毫無還手之力!

2、地形不一樣

在中國,地形多變,山西地區又多是山地,所以可以依託地形對敵進行有限還擊,節節抵抗,但是對於在歐洲來說,那就沒有辦法了。

歐洲多是平原地區,利於機械化部隊和大集團軍群推進,無法實現游擊戰。

3、補給成為問題

在中國,獨立團大部分物質靠的是老百姓和繳獲而來,所以即使艱苦,但是也能生存。

在歐洲,那可就無法生存了!!

所以這種情況下,李雲龍可能就是被完爆!

第二種情況:英法或者蘇式裝備的獨立團對抗德軍

個人認為,結果還真不好說,或許能夠改寫歐洲戰場!

這個不好對比,從李雲龍的才能,或許還真能折騰出個名堂來!


志軍翔宇

其實我一直覺得李雲龍特別像歐洲戰場的一個德軍將領:隆美爾。太像了,打仗時能夠合理利用自己的優勢去擊破敵軍的缺點,而且喜歡身先士卒,不會說因為自己是高級領導就在後方瞎叫喚只會說兩句兄弟們給老子打!給老子衝啊!!什麼玩意兒,兄弟們需要的是一起作戰來提起激情,而李雲龍恰好對於這點很到位,比如後期解放戰爭總是找不到李雲龍,到哪了?上前邊親自打去了。而隆美爾也是一樣,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以為將軍必須親密接觸自己的不對並且親臨戰場才可以做出及時的,正確的命令。而且二者指揮風格也挺像的,都是敢於創新,都是從底層自己打上來的!

所以說李雲龍去了當然不敢說能夠去做到沙漠之狐那種地步,不過如果給了他足夠裝備,兵力,在歐洲戰場,可以這麼說,他不會打的在中國那麼艱苦,那兒會讓他玲離盡致,他是為戰爭生的,成就必定不會低於在中國戰場。


良城啊少

事實上,李雲龍也得經過很痛苦的磨合期。李雲龍是游擊戰的專家,但是大兵團作戰?對於中國共產黨的軍隊來說,是個必須要跨越的坎。尤其是歐洲戰場模式也就是後來朝鮮戰爭的模式,對於中共產黨的軍隊來說,是個全新的課題。要不然?劉伯承也不會組建南京軍事學院。大老粗們去指揮歐洲那樣的戰爭?尤其是大兵團作戰,這是對於士兵們的生命不負責任。


愛看愛思考

假如李雲龍指揮的是歐洲軍隊,還能打打,但假如指揮的是中國獨立團,不好意思,連歐洲一個連都幹不過,二戰時期日本本來就是二流軍隊,火力配置極低,八路軍就更不要提了,人均彈藥不足5發,還好多人拿的自制的土槍,就是那種填裝火藥的,反觀歐洲戰場,以德國為例,每班配備重機槍,機槍彈藥超過1000發,因為每個士兵都要為機槍手背彈藥,班組長配備mp38衝鋒槍,普通士兵配備98k步槍,平均每人都有手雷3-4顆,再加上連隊配備重型武器,各種迫擊炮,還有空中支援,以獨立團中期1000人為例,彈藥總量只能比得上德軍一個排,火力密度比不上德軍一個連,唯一優勢就是士氣高,不怕死,但絕對的力量下,什麼精神士氣都沒有意義


寒軒霽雨

不怎麼樣,首先李雲龍不是有多高的戰術素養,他最厲害的是練兵,把整個隊伍的戰鬥力,主要是精神層面上大量提高。之後是在小戰爭中有狡猾的計謀。歐洲不一樣,他們一般都是正面戰場,要將敵人徹底打敗或者打退。中國戰場面對日本鬼子。毛主席的戰略思想是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我個人理解就是,不計較地盤在誰控制,主要消滅控制地盤的人,用一切手段,消滅鬼子。最後讓鬼子即使佔領某個城,但是每天都消化鬼子的兵力,最後造成戰鬥人員越來越少。這樣的戰略,這樣來就沒有一個,較為穩定的戰場。像李雲龍哪有,把部隊分散開,消滅一個是一個,才有效果。而歐洲戰場,主要是攻城略地,面對面正門戰爭,戰場穩定,這樣來說李雲龍強項用不上


快樂就好153167537

這個問題有意思!李很聰明我想他能很快適應歐洲戰場的戰爭。那麼士兵咋辦?武裝軍人的亮劍精神如何貫徹?以及後勤問題。只有中國這片土壤才能出李雲龍。離開了亮劍精神武裝起來的官兵,李一個人只能唱獨角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