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確定新物種形成下限面積

科学家确定新物种形成下限面积

這是生物學的一個長期未解之謎:進化出一種新的哺乳動物需要的最小數量的土地是多少?自上世紀80年代起,研究人員認為,下限是11萬平方公里——和古巴大小相當。如今,一個科學家團隊推斷,僅有上述面積的1/10便能實現。這項發現對於生態環保人士以及其他擔心氣候變化和棲息地喪失正在加速物種滅絕的人來說是個好消息。

為確定面積下限,該團隊求助於島嶼——這些被隔離的區域通常成為理想的實驗室。研究人員能確定哪些動物到過那裡以及誰在那裡發生了進化。美國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進化生物地理學家Lawrence Heaney一直致力於對菲律賓最大的島嶼——呂宋島上的哺乳動物多樣性進行分類。他發現,在10.5萬平方公里的島嶼上居住著66種哺乳動物(不包括蝙蝠在內)。他認為,更小的島嶼肯定也可以使新物種走向多樣化。為此,他和同事找到了這樣一個地方。他們登上了菲律賓第7大島嶼——民都洛島。

2013年,研究人員開始盤點那裡所有的哺乳動物,包括大鼠、小鼠和矮水牛。他們在民都洛島5座山上均設置了活獸陷阱,以捕捉較小的哺乳動物,包括一種當地特有的以蚯蚓為食的長鼻老鼠。科學家將最初的分析聚焦在這些老鼠身上。在比較了它們的DNA和相貌後,研究人員意識到,這些老鼠代表了4個不同的物種——3種生活在山脈上,一種生活在下面的低地中。

更重要的是,遺傳分析表明,4個物種均從約280萬年前登陸民都洛島的一個祖先進化而來。這意味著該島嶼是曾經被記錄的進化出新哺乳動物的最小地方。Heaney和同事在日前出版的《生物地理學雜誌》上報告了這一發現。

並未參與該研究的堪薩斯大學生物地理學家Rafe Brown對這項工作印象深刻。“很多數據表明,小型島嶼上有很多物種。”他解釋說,但這是證明“物種多樣性曾在這些島上產生”的唯一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