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最憶是巢州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巢湖中廟鎮,不僅擁有姥山島、鞋山島、中廟寺、昭忠祠、李公祠等自然人文景觀,還有一處不為人知的道場——白衣庵。白衣庵雖小,但因歷史悠久、位置獨特,且被石濤畫入《巢湖圖》而載史冊,成為中廟歷史人文資源中不可或缺的有機組成部分。感謝造化,為中廟留下昂首特立的石磯;感謝石濤,妙筆為巢湖湖山增色。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石濤(1642年-1708年),清初畫家,原姓朱,名若極,廣西桂林人,祖籍安徽鳳陽,小字阿長,別號很多,如大滌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號有元濟、原濟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與弘仁、髡殘、朱耷合稱“清初四僧”。石濤是中國繪畫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繪畫實踐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藝術理論家。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畫上題詩四首,其一曰:“百八巢湖百八愁,遊人至此不輕遊。無邊山色排青影,一派濤聲卷白頭。且蹈浮雲登鳳閣,慢尋濁酒問仙舟。人生去住皆由定,始信神將好客留。”天意與人事,共同成就一段佳話。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巢湖圖》為紙本,設色,縱128釐米,橫46釐米,是集詩書畫三絕為一體的佳作,藏於天津市藝術博物館。2009年3月22日,國家郵政局發行《石濤作品選》特種郵票1套6枚,《巢湖圖》居首,白衣庵由此成為巢湖唯一一座上了國家明信片的小庵堂。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畫作中部右岸,畫出了中廟雄姿,廟基若有若無,廟聳湖畔,古剎屋簷突兀臨立。畫面近景則是一片農田,苗齊禾壯;左岸突出了一石墩,瓦、草屋各兩幢,也就是如今的白衣庵。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白衣庵,位於東南湖濱,與中廟古寺翼對。背後以東漢魏伯陽煉丹成仙之四頂山為倚靠,面前以八百里平湖做明堂,對面有姥山相朝,左右有巢州、廬州為護。庵中存有康熙、嘉慶兩通重建古碑,始建無考。古人題中廟白衣庵聯: 迎門湖水千秋碧;入座祇園萬樹青。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相傳,僧祖成康熙年間攜徒清慈來此,時稱“白衣茅蓬”, 當地賢達檀越張君為之施田集資,建寺造殿,於康熙二十九年正式定名“白衣庵”。從康熙二十九年算起,已經320多年曆史,是正宗的不可移動文物。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白衣菴菴堂匾額,為趙樸初先生題寫。大殿還有兩副古人所撰楹聯:

其一:蓮花座上春風暖;楊柳枝頭甘露清。

其二:海上波平,現出蓮花千朵秀;湖中月朗,飄來丹桂一枝香。

又有今人題句:“到此如參紫竹林,即斯便是蓮花國。”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庵堂雖微小、單薄,但它的人文氛圍好,自然環境好,有那種可以遠觀欣賞的風景意境。到中廟、姥山登臨傑閣高塔之際,可馳目白衣庵,遐思古今——所謂風景,不過如此。中廟景區有了白衣庵,更顯豐腴。

中廟鎮白衣庵,國寶《巢湖圖》中的古庵,郵票上也有它的蹤影

我們希望,在環巢湖旅遊區建設的過程中,白衣庵能夠得到妥善的呵護,不能輕易改造變動。如若輕易變動,將會破壞中廟景區的文化生態系統。

風景區有它自己的生態,改變景區內的文物古蹟、廟宇樓臺,景區賴以生存的那種氣場就破壞了,景區分量將會縮水,這個不是人們願意見到的。(圖片綜合自網絡)

最憶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