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輩的光輝:歷史足跡下的陳雲

先輩的光輝:歷史足跡下的陳雲

我永遠是小學生

陳雲1905年生於江蘇青浦的一個貧苦農村家庭。父母在其2歲和4歲時先後亡故。陳雲和9歲的姐姐相依為命,在舅舅的家中下勉強度日。8歲時,舅舅把陳雲送到私塾接受學習。

陳雲的學習一直名列前茅,受到老師的青睞。陳雲也很懂事,幫著舅舅和舅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等所有事情都做完了,便開始讀書。但是由於舅舅家的日子越來越艱難,陳雲還是放棄了學習的機會。

半年後舅舅家的情況有了好轉,便送陳雲去縣城裡唸書。幸而遇到顏安小學的第一任校長,看到陳雲的情況,決定免其學費。但這也是陳雲最後的校園光陰,此後再沒有向上唸書。

雖然在日後的生活中,陳雲自學了很多知識,但在填各種履歷表的時候,在學歷一欄中,只填小學生,並稱,我永遠都是小學生。

賣報,抵制帝國主義

1925年5月15日,上海內外棉七廠日本大班槍殺工人顧正紅,引起中國人民的憤怒。30日,上海工人和學生組織遊行活動,租借內的英國巡捕在南京路突然開槍,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

可是此件事情,迫於帝國主義的壓力,沒有報紙敢於披露真相,只是遊弋於兩者之間顧左右而言他。此時的商務印書館裡,湧動著一股暗流,一股不宣洩不足以解心頭國仇家恨的憤怒。

陳雲,便是在此脫穎而出,走上了自己長達半個多世紀的革命道路,為了國家的獨立與民族的強大,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6月3日,《公理日報》正式發行,為了進一步擴大《公理日報》在群眾中的影響,一些熱血青年主動承擔了賣報的人物。陳雲便是其中的帶頭人,每天天不亮就去鄭振鐸家門口領取報紙,盛夏的上海,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位青年,拿著報紙遊走於大街小巷之中,陳雲經常是走得汗流浹背,腰痠背痛。

《公理日報》從3號創刊到24號停刊,陳雲一直堅持到了最後。也正是陳雲對於國家的熱愛和反強權的熱情,使得陳雲在日後走向了革命的道路。隨後,陳雲領導了三次工人罷工行動並加入中國共產黨。

先輩的光輝:歷史足跡下的陳雲

不平凡的長征

但是此時的中國共產黨卻陷入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圍剿之中。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決定進行戰略轉移,也就是聞名中外的兩萬五千里長徵。陳雲不僅參加了長征,而且他的長征比其他人的長征,更加複雜獨特。長征前,陳雲被任命為紅五軍團的中央代表,負責殿後,掩護其他部隊撤退。

陳雲在第五軍團的日子,可以稱得上艱苦卓絕了。不但要面對敵人了圍剿,還要解決軍隊內部的一些矛盾。陳雲出色的完成了任務,橫渡湘江,在遵義會議上支持毛主席,並且在之後強渡金沙江,為革命保留了星星之火。在紅軍到達瀘定縣後,黨中央又命令陳雲回上海恢復黨組織,並且在合適的情況下走水路到莫斯科向共產國際彙報遵義會議的內容,並努力爭取共產國際的支持。

陳雲接受了命令,千里走單騎來到上海,並在上海地下同志們的幫助下,偷偷潛入了去往蘇聯的貨船並順利逃過國民黨的檢查,從海參崴轉到莫斯科。自此,共產國際又重新與中國共產黨取得了聯繫,並且表示支持中共的決議。

先輩的光輝:歷史足跡下的陳雲

志願軍堅實的後盾

在陳雲等中共領導人的努力下,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與國民黨配合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又在抗戰後粉碎了國民黨的陰謀,建立了新中國。正當新中國蓬勃發展時,戰火又一次的接近了中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不久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軍隊便從仁川登陸,並將戰火燒到了鴨綠江畔。在充分評估局勢之後,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人決定組織志願軍抗美援朝。但此時的中國,根本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志願軍做後盾。時任中財委主任的陳雲,對此進行縝密的分析並做了部署。

陳雲提出,戰爭第一,穩定市場第二,其他第三。黨中央接受了陳雲的這一說法,並依次制定了1951年財經工作的方針。

1951年4月4日,陳雲在中共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再次強調其制定的方針,並進一步做出了詳細的部署,正是陳雲的判斷準確,才為在朝志願軍提供了保障,雖然沒有美國的經濟實力,但也算得上是舉全國之力來取得戰爭的勝利了。在陳雲邊打邊穩邊建的思想下,國家雖然仍是舉步維艱,但也逐漸拜託了戰爭給國家帶來的困擾。

一頂軍帽的回憶

1970 年春節前夕,省軍區政委張志勇受福州軍區司令員韓先楚之託來到陳雲住處看望。當張志勇問陳雲有什麼困難需要解決時。這時,他邊說邊用右手食指指著自己的頭說:“這個還有沒有(意 指草綠色軍帽)?”張志勇沒弄明白陳雲的意思,便繼續問陳雲。陳雲表示自己缺一頂解放軍軍帽。張志勇明白了陳雲的意思並表示會立即解決此問題。當天下午,張志勇就派人送來了一頂草綠色軍帽。

一次,紅軍老戰士羅維道上門去看望陳雲,在交談中,陳雲說:“羅維道哇,你看我這頂帽子好不好呀?!在 紅軍時期,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我都戴過這種帽子。解放戰爭後我就 沒有戴這種帽子了。過去,在毛主席的領導下,我們戴著這個帽子,武裝奪 取政權成功了。現在,戴上這種帽子,心裡覺得很舒服。我要把這頂帽子戴 回到北京去。”

繪製改革開放的藍圖

先輩的光輝:歷史足跡下的陳雲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陳雲同鄧小平等其他老一輩革命家憑著豐富的經驗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成功解決了一系列複雜的矛盾,牢牢把握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大局。

1979年3月14日,中共中央決定在國務院設立財政經濟委員會。陳雲擔任主任,負責研究制定財政工作的方針政策。同日,陳雲聯名李先念致信中央,對財政工作提出幾點意見,第一,前進的步子要穩,不能在折騰,第二,從長期來看,國民經濟能做到按比例發展就是最快速度。第三,現在的國民經濟是沒有綜合平衡的,比例失調的情況相當嚴重。第四,要有兩三年的調整時期,才能把更方面的比例失調情況調整過來,第五,鋼的質量必須可靠。第六,借外債必須考慮還本付息的支付能力,考慮國內投資能力,做到基本上循序漸進。

陳雲的這六點意見,無疑是對過往經濟發展中對於錯誤觀點的糾正,同時也吹響了改革開放的號角。此後,陳雲在幾次大的事件中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特別在中國十二大繪製的現代化藍圖裡,依稀可見陳雲那些濃墨重彩的傑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