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最流行的鬼故事合集——夷堅志(天津丐者

(夷堅甲志卷十八) 天津丐者

有一個叫王櫰(音懷)的邵武人,他做官去京城聽候調派。路過天津橋時,看見一個乞丐被人打的很慘。王櫰上前詢問,打人者回他:“這小子欠我500文錢,很久都沒還!”見乞丐被毆打成這樣,王櫰有些不忍心。便自己出錢給打人者,代乞丐還清了欠款。

過了段時間,王櫰又從橋上過。上次被打的乞丐主動過來招呼他,從懷裡取出一個餅送給他吃。王櫰剛要接住,卻見乞丐衣服骯髒油膩,臉頰上掛著將幹未乾的鼻涕,不禁心中打鼓,只得行禮謝過,推辭不受。又過了些日子,王櫰再次遇見乞丐,這回乞丐非常熱情的拉著王櫰去他家做客。王櫰拗不過,勉強隨行。只見乞丐家住在窄小的窮巷裡,連扇完整的門都沒有,一片破爛的席子遮住了事。乞丐還像模像樣的拿出果盤和酒壺,禮節倒是周全。在乞丐向王櫰敬酒時,只因他心中有些厭惡,始終不肯飲杯。

宋代最流行的鬼故事合集——夷堅志(天津丐者/姚仲四鬼篇)

流民圖,北宋後期

王櫰的官職調派完成後,他往南準備回鄉。走到汴堤之上時,忽然風雨大作,連路都走不動。他望見路中間有個小酒家,趕忙下車進去躲避。酒家的主人出來迎接,王櫰見他眼熟,仔細一看竟是之前的乞丐。兩人不期而遇,都很高興。乞丐斟酒敬王櫰。王櫰一想起乞丐過去滿身汙穢的樣子,腸胃就很不舒服,始終不肯喝。乞丐說道:“天氣這麼冷,不喝酒身體怎麼能頂得住。先生就勉強為了我喝下這杯吧。”說罷再三勸酒。王櫰卻終究不肯喝上哪怕一口。乞丐見狀,既失望又很不高興。於是,只能包了幾種果子作為贈禮給王櫰。並說:“姑且就用這個告別吧。”王櫰不忍心再拒絕,勉強收下。

他告辭後,出門上車走了幾步路,想把這包果子拿給跟隨的僕人。他發現這包裹很重,打開一看,裡面的桃子,李子,石榴之類,居然都是黃金做的。王櫰這才發現乞丐是個異人,他大為後悔,恨自己不識人,用手砸著自己的眼睛哭泣。那乞丐忽然又出現在面前,對王櫰說:“這就是先生沒有仙骨吧,過20年我會再來找你,不要再怨恨了。”不等王櫰回過神,酒家和乞丐都消失不見。20年後,由於服用硃砂的緣故,王櫰背上長了毒瘡,竟不治身亡。

筆者按:這是一個普通人遇仙的故事。開篇俗套,結局卻很另類。主角王櫰心地善良,因為機緣巧合救下了乞丐,也就是仙人的化身。乞丐三次要報答他,他卻因對方外表上的骯髒邋遢始終不接受。以至於仙人失望,認為他仙緣已盡而離去。結果只有等王櫰去世才能再見到仙人了。原本應該屬於自己的東西,由於一些膚淺的理由而失去,可以說“一朝錯過,遺憾終生”。

天津丐者

王櫰者,邵武人。赴調京師,過天津橋,遇丐者為人毆擊甚苦。王問之,曰:“負錢五百,久不償我。”王惻然,為以囊中錢代償而去。他日,復至橋上,丐者探懷取一餅餉之,王惡其衣服垢膩,鼻涕垂頤,謝不取。他日又見,拉王訪其家。家乃委巷窮閻,敗席障門,亦具酒果為禮,王復不食。既得官南還,行汴堤上,大風雨作,跬步不可前。望道間小旗亭,亟下車少駐。主人出迎,審其貌,則向丐者也。相見良悅,酌杯酒以進。王念曩日穢汙,終不肯飲。其人曰:“天氣苦寒,非酒無以御,公強為我釂此。”再三持勸,訖不濡吻。其人殊怏怏,乃包果實數種為贈曰:“姑以是別。”王不忍重違,勉受之。上車數步,欲授其僕,覺甚重,啟視之,桃、李、石榴,皆黃金也。方悟為異人,大痛恨,以手搗雙目而哭。丐者又至曰:“此自官人無仙骨耳。去此二十年,當再訪公,勿恨也。”指顧間,酒家與人皆不見。後二十年,以餌丹砂,疽發背死。(三事皆朱漢章說。王嘗為會稽倅,親以事語朱公。)

(夷堅甲志卷十七) 姚仲四鬼

姚仲,是宋代四川吳玠吳璘軍中一員大將。這時期正值金國從北方大舉入侵,姚仲多次參戰抵禦,數有戰功。

一次交戰,宋軍小敗,吳玠要把姚仲處以極刑。姚仲申辯道:“是作戰中下屬四名裨將帶隊率先撤退,才導致大軍戰敗。”吳玠當即召來那四人核對,把他們全都斬首,又釋放了姚仲。

此後姚仲繼續帶兵。過了幾年,一次夜間他領兵在山中驛站駐紮。剛要休息,發現有四個無頭之人,約莫兩尺高(合現代60多釐米),在廳堂裡行禮道:“我們幾個打了敗仗是該被處死,但是你姚仲不說的話根本就沒事。現在我們都死了,是來找你索命的!”姚仲回答:“之前那次戰敗,我本來就應該按照軍法來誅殺。你們倒是想些辦法來推脫責任,但吳玠將軍已經在責備我。我若是不辯白,就會代替你們去死了。”四個無頭鬼又說:“當時敗退,你可以只選一個先跑的殺了來敷衍,何至於搞成現在這種情況!”聽到這話,姚仲無言以對。

四個無頭鬼見狀,兇相畢露,吵鬧著要靠近姚仲。忽然地下冒出一個白鬍子老人,也只有兩尺來高,責問無頭鬼們:“你們幾個導致軍隊打敗仗,被斬首是應得的,還敢來反覆糾纏!”四個無頭鬼似乎很怕,他們被老人這一罵,應聲消失。定睛看時,老人也不見了。

旁人們聽說了這故事以後,知道姚仲受到護佑,以後肯定發達。過了10年,姚仲果然做到興元府節度使和都統的高位。

宋代最流行的鬼故事合集——夷堅志(天津丐者/姚仲四鬼篇)

位於今日寶雞西南的古大散關的吳玠吳璘塑像

筆者按:這是以真實歷史為背景。講述了抗金名將姚仲的小故事。姚仲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小說《岳家將》中就有登場。當年,四川宋軍對抗女真入侵者的戰鬥打的非常艱苦,經常在漢中一代拉鋸交戰。故事就發生在一次宋軍小敗之後。長官吳玠追查責任。結果是四個裨將臨陣脫逃所致。姚仲說了實話,導致這四人被斬首。結果他們變了無頭鬼還來怪罪姚仲。從交談中可以判斷,這四人並非善類,他們企圖欺瞞上司,矇混過關,對自己導致戰敗的罪責完全不知悔改,對戰敗導致其他宋軍士兵犧牲也毫不愧疚。姚仲雖然善戰,但對這幾個惡鬼沒有辦法。幸好土地神及時出現,幫他解了圍,還保佑他加官進爵。可見人們總是懷著良好的期望,相信“善有善報”的。

姚仲的結局:歷史上,在對金軍的原州之戰中,姚仲所部雖然用疊陣戰法獲得小勝,但全軍傷亡嚴重,未能挽回敗局。他差點被主將吳璘斬殺,後因眾將求情改為入獄,再也沒有回到軍旅。

姚仲,始為吳玠軍大將,嘗與敵人戰,小衄,吳欲誅之。仲曰:“以裨將四人引軍先退,故敗。”吳召四將斬之而釋仲。後數歲,仲領兵宿山驛,見四無首人,皆長二尺許,揖於庭曰:“我輩敗事當死,然公不言則可全。今皆死,故來索命。”仲曰:“曏者奔北,我自應以軍法行誅。既屈意相貸,而少師見責,我若不自明,則代汝曹死矣。”四人曰:“當時之退,但擇一人先遁者足以塞責,何至是!”仲無以對。四鬼漸喧勃欲上。忽有白鬚老人出於地,亦長二尺餘,詰之曰:“汝等敗軍,伏法乃其分,安得復訴!”叱去之。應聲而沒,老人亦不見。人以是知仲之必貴。又十年,以節度使都統興元軍。(路彬質夫說。)

(續上部張夫人,均出自南宋夷堅志,作者意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