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胃癌高發的三大原因要注意了

胃癌是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在我國各種惡性腫瘤中發病率居首位,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從發病率來看,僅次於第一位——日本,發病人數佔全世界的47%,也就是說,近一半的胃癌病人在中國。胃癌發病有明顯的地域性差別,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和中西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

中國胃癌高發的三大原因要注意了

食物會直接通過胃來消化,因此,飲食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胃的健康,所以,胃癌真的是吃出來的嗎?以下三個與我們飲食相關的因素,正是導致胃癌的三大“殺手”。

1.亞硝酸鹽

人們擔心的致癌物,其實並不是亞硝酸鹽本身,而是亞硝胺。

亞硝胺是國際公認的致癌物。亞硝酸鹽會和胃酸反應,在胃中形成亞硝胺,增加了患胃癌和腸癌的風險。亞硝胺是強致癌物,是最重要的化學致癌物之一,也是四大食品汙染物之一。食物、化妝品、啤酒、香菸中都含有亞硝胺。在燻臘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亞硝胺類物質,某些消化系統腫瘤,如食管癌的發病率與膳食中攝入的亞硝胺數量相關。當燻臘食品與酒共同攝入時,亞硝胺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就會成倍增加。

2.黃麴黴素

黃麴黴毒素已被公認為是最強烈的致癌物,黃麴黴菌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下易於生長繁殖,富含於黴爛的穀物、玉米、花生中。研究發現這種細菌可誘發實驗動物的多種腫瘤。

日常生活中,不要購買包裝已破損、不清潔或發黴的食物;堅果類食品應儘量選擇小包裝;儘量不要買小作坊自榨油。 其次,儘可能不要囤積食品;食物最好放在低溫、通風、乾燥處;花生、核桃等最好買帶殼的,曬乾後用保鮮盒等密閉儲存。烹飪花生、玉米等食物前要淘洗乾淨,搓洗可去除糧食表面附著的毒素;筷子、菜板等廚具的裂紋中容易藏匿食物殘渣,讓黃麴黴菌有機可乘,因此清洗時應先泡一泡,軟化上面的食物殘渣,洗後要瀝一下水,放在乾燥、通風處晾乾 。最後要科學吃,一旦吃到黴變的堅果零食一定不要偷懶,要吐掉再用清水漱口;堅果、大米等出現輕微變黃甚至發黑、味苦、皺皮等情況,一定要扔掉。

3.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是引發胃癌的誘因之一。年輕人經常流連路邊攤、“黑暗料理”等衛生情況得不到保證的飲食場所,容易增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機會。實驗表明,清除幽門螺桿菌感染能有效降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性增生等癌前病變及胃癌的發生。

此外,幽門螺旋桿菌廣泛存在於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接觸感染者的唾液,食用受汙染的食物均可造成感染。而我國自古的傳統飲食習慣就是家庭共食,長久的交叉使用碗筷就會造成幽門螺旋桿菌傳染。注重餐具消毒,能有效降低餐具上的細菌。但要注意,必須將餐具高溫蒸煮20分鐘以上,才能起到消毒殺菌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