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曝光扶貧款睡大覺,才能更好地扶貧|新京報快評

扶貧資金長期沉睡,就該用嚴厲追責叫醒“裝睡的人”。

主動曝光扶貧款睡大覺,才能更好地扶貧|新京報快評

文 | 舒聖祥

2017年中央專項財政公益金支持貧困革命老區扶貧開發資金,4000萬元在省級滯留長達146天——近期,甘肅多地密集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甘肅省委辦公廳《關於脫貧攻堅工作中省財政廳和省人社廳不擔當不作為幹部問責處理的通報》,對資金長時間滯留、截留挪用扶貧資金的,將嚴肅追究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扶貧資金趴在賬上睡大覺的現象,近年來可謂頻頻曝出。2017年6月,審計署發佈158個貧困縣扶貧審計結果公告,指出84個縣形成將近20億元閒置資金,其中6.23億元已閒置2年以上。而在2016年的審計報告中,扶貧資金閒置時間最長的,竟然超過了15年。

4000萬扶貧資金在省級閒置146天,與之相比,似乎不算“特別誇張”。但甘肅省此次主動“揭短”,在全省範圍內曝光了省直有關部門不擔當、不作為的問題,並對責任人員進行追責處理,這表明從國家到地方,對於扶貧資金的審查、監督日益走向嚴謹、常態、公開,而這正是為了更好地扶貧。

中央財政給甘肅的這筆扶貧開發資金,光是在省級就滯留了146天,最後用到實處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使用效率之低下令人心痛——大量扶貧資金無法發揮效用,只是賬本上的一串數字。

很多困難人群等著盼著扶貧資金能夠早點到位,有些扶貧資金卻長期趴在賬上睡大覺,折射的是某些地方、部門的不擔當不作為。所謂“打醬油的錢不能買醋”,資金管理碎片化以及管理彈性缺乏,是扶貧資金睡大覺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某些基層官員沒有主動作為的意識,沒有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扶貧攻堅責任感與緊迫感嚴重不足。扶貧資金統籌利用當然需要時日,但一直躺在那一動不動,總歸沒起到作用。

扶貧資金存在的問題,除了閒置浪費,還有冒領挪用。表面上看,閒置似乎要好過冒領挪用,因為資金沒落入私人囊袋,可對困難人群來說,其結果如出一轍,都是對貧困戶“應扶未扶”。

扶貧資金長期沉睡,就該用嚴厲追責叫醒“裝睡的人”。甘肅這次動靜不小的問責,就立了個範本。希望其他地方也能及時審計、主動曝光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資金是扶貧工作的源頭活水,得讓水流動起來,扶貧工作才能有動力。

讓扶貧資金去向越來越精準、利用越來越高效、監督越來越嚴格,會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只有主動曝光、揭短亮醜,才能不斷補足漏洞,讓扶貧工作更有實效。

□舒聖祥(媒體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