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大數據和刷臉支付

聊一聊大數據和刷臉支付

聊一聊大數據和刷臉支付

聊一聊大數據和刷臉支付

聊一聊大數據和刷臉支付

聊一聊大數據和刷臉支付

什麼是大數據?用簡單幾句話就能夠解釋,大數據就是對用戶資料和數據的跟蹤、監控、採集和統計。也就是說,無論你在搜索引擎搜索名詞,還是到購物網站消費,還是觀看視頻和電影,還是閱讀新聞資訊——你所有的搜索、瀏覽、購買、觀看和閱讀,都會產生數據,而這些東西都會無一例外的被大數據系統所採集。然後,大數據系統會對採集彙總的數據進行識別甄選,將每個人的各項數據,比如:生理指標、個人喜好、潛在需求、消費意向等等,彙總到一起,然後針對你這個人,制定營銷預案,根據你的個人喜好,以及過往的瀏覽或消費記錄,向你推薦資訊或商品。

只要你使用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不管做什麼,你的一舉一動都在大數據系統的監控之中。在大數據面前,你幾乎是無所遁形,或者說大數據比你更瞭解你自己。不光是你的瀏覽和消費記錄,就連你的生理指標,都會被大數據獲取。比如:你網購了衣服和鞋子,你的身高、體型和腳長,這些數據都會被系統獲取。女生網購了胸罩,罩杯的大小也被系統獲取,而大數據系統甚至可以通過女生何時網購了姨媽巾,而大致推算出她的生理期。

而通過彙總用戶過去的購買和消費記錄,就可以詳細的瞭解用戶的收入水平、購買能力、消費層次、消費習慣、生活習慣、個人愛好等等。所以說,每個人在大數據面前是無所遁形的。在以前,上網衝浪的時候,經常會有安全提示:某個網站在非法獲取用戶資料。而現在,非法獲取用戶資料,已經搖身一變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大數據。

其實,當智能手機和網絡購物普及,現實社會中的人,越來越像透明人了。智能手機上的各種app軟件, 為你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視聽享受,以及工作生活的各種便利,卻無一例外的默默監控、監測、監視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因為,很多手機app都有采集用戶資料和蒐集用戶隱私的功能,甚至可以監聽手機用戶的通話記錄、短信記錄、通話內容和短信內容。如果,這些涉及隱私的東西,被app所收集,那麼每個人都近乎成為了透明人。雖然,某些app的後臺功能,可以通過安全軟件中的“權限管理”來進行設置,但有時候即便進行了設置,app程序依然可以監聽和採集各項用戶數據。

大數據雖然有不好的一面,但也有美好的一面,那就是根據對用戶過往數據的跟蹤、採集和統計,而有針對性的設計營銷方案和進行定製服務。就拿網購來說,當你瀏覽或購買了某些商品之後,你便會發現購物網站會不斷向你推薦,與你之前瀏覽和購買的商品,相近或相類似的商品,或通過預判向你推薦一些你可能喜歡或有潛在需求(有可能購買)的商品。

舉個例子,假如說你在網購了一款歐版鞋,那麼購物網站就會根據你的購買和瀏覽記錄,向你推薦類似款式的鞋子,同時還會向你推薦與鞋子相搭配的襪子、鞋油、鞋刷等等——你買一雙鞋,就有可能買另一雙相近似的鞋,也有可能買襪子和鞋油;也就是說:你需要什麼或想買什麼,系統都幫你預先想到了。同時,購物網站還會根據你的購物和消費記錄,定向的為你推薦各種商品的廣告——這些商品都是你可能喜歡,或有可能會購買的。說實話,這種定向推薦商品廣告的服務,有時也挺便捷,也算是很人性化的服務,時時處處都為你著想,有時還真能夠免去了在海量商品中的搜索和挑選之苦。

不過,當這種定向推薦的廣告越來越多,有時也會令你感到厭煩,或者感覺自己被人監控了。因為有時候,當你在購物網站購買或搜索了某件商品,而有關這件商品或相近似商品的廣告,就會在很多網站頁面上看到——這些無所不在的廣告,無論是文字鏈接廣告,還是圖片廣告,都是大數據整體氣候下各網站數據共享的傑作。而當你通過網站或手機app瀏覽新聞資訊時,系統便會根據你過往的瀏覽記錄,向你定向推薦相關的,或你有可能感興趣的新聞資訊。比如:某天我在某個新聞資訊的app上,查閱了兩篇關於文玩的文章,結果那一段時間裡,我接收了數十篇與文玩有關的新聞和資訊——都不需要我刻意的去查找,而是在閱讀之中不斷湧現在我眼簾。在大數據時代,每個人打開同一個手機上的資訊類app,所看到的界面都有可能是不同的,都是根據你我過往的瀏覽記錄和閱讀習慣,來由系統自動定製和推薦的。

談到大數據,就會涉及到另一個名詞“大數據風險”。大數據是存在安全風險的,因為大數據系統之中存儲了與你我相關的各種數據,具體都採集和收錄了什麼數據和多少數據,這些是不得而知的。即使大數據系統,不會主動的去傷害人,但這些數據一旦洩漏,或被不法分子利用,那麼我們的人身和財產安全都有可能受到侵害。因為你我的家庭住址、證件號碼、銀行賬號、網絡賬號,都可以被大數據系統所採集和收錄,而一旦這些信息被惡意洩露,或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就會威脅到你我的人身財產安全。

在日常生活中,我不使用滴滴打車和共享單車,不叫外賣,不會用手機app來記錄自己的步數和出行軌跡,更不會社交網站曬自己的行走路線圖。以前在日常也很少網購,出門購物一般都是用現金支付(迫不得已才刷卡),也不會趕時髦的使用手機支付。因為在這些或是便捷的,或是趕時髦的行為方式中,很多都潛在著不同程度的風險。

因為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所以關於大數據的話題,不再囉嗦。今天只是偶然想到了一些東西,就信手寫出來。既然剛才談到了支付方式,那麼下面咱們再說一下,眼下比較時髦的“刷臉支付”。

刷臉支付保險嗎?人的臉型和麵貌,會隨著年齡,體重的增減而改變。長相比較相似的人,可以通過化妝或整形來重塑面孔。現代高科技手段能夠製作出硅膠材質的“人皮面具”,仿真度足夠以假亂真……所以,刷臉支付保險嗎?會不會有個人賬戶被盜刷的風險?或者,以前存入賬戶的錢款,卻因為人胖或瘦了而無法通過刷臉檢測?

刷臉,即人臉識別,是在防盜識別系統之中,比較過時的一種安防手段了。現在,居然還有人把這過時的技術搬出來當賣點。在整容手術、化妝術(易容術)、硅膠面具(人皮面具)和3D打印技術,越來越先進的年代,人臉識別技術的安全風險會越來越高!在此開個玩笑說:如果刷臉支付施行,建議把面容都整成馬雲,以後就可以刷臉花馬雲的錢了!!

而在使用手機的時候,在某些手機的安全選項中,會看到有一項:刷臉解鎖。雖然,對於手機來說,刷臉解鎖比較安全,非手機主不能通過刷臉,就無法打開或使用手機,保證了手機的安全性和私密性。但對於手機主來說,使用刷臉解鎖,是比較不安全的——尤其是手機的預裝程序中沒有刷臉解鎖這一項,後來通過程序管理軟件自行下載刷臉解鎖app的手機用戶,刷臉解鎖功能可能帶來很大的風險。因為在刷臉的時候,需要預先錄入人臉影像,再掃描人臉之後,兩項重合就通過驗證。而預先錄入的影像,會被app記錄和保存,所以就存在人臉影像被盜用的風險。

在聊天工具上網聊,動不動就會發生,不法分子盜用他人的視頻影像,冒充好友騙取錢財的案例。雖然這些案例大多隻在新聞中出現,似乎離你我的生活比較遙遠,但不得不防範。所以,儘量還是不要在手機上使用刷臉解鎖(或者指紋解鎖),雖然便捷和看似安全性高,但是風險極高,因為面部影像容易被盜用,而指紋也是我們每個人比較重要的身份信息。

雖然刷臉支付的呼聲越來越高,並且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但是儘量不要趕時髦去嘗試。如果想要嘗試刷臉支付,那麼請牢記最關鍵的一條:切勿在存有大額錢款的銀行卡和賬號上,連接設置刷臉支付,以免錢款被盜刷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而刷臉支付,應該不斷的進行技術升級,或與其他安全驗證方式相結合,才能更好的保護人民的財產安全。

再有,在一些社交網站上,也會有通過刷臉來驗證身份的這一項——如果這一項可以不去使用,那麼就不要主動去刷臉,以免自己的面部影像被截留和盜用。現在,在各大社交網站上,都施行了實名制,不管是輸入身份證號碼,或上傳身份證照片,或刷臉通過驗證,都是存在風險的。在日常生活中,儘量少註冊和登錄社交網站。因為當你不斷註冊和登錄社交網站的時候,你的身份信息、個人信息,都存在被洩漏、被曝光和被盜用的風險。而你的日常生活,也會暴露於他人監視的目光之下。即便註冊和登錄了社交網站,也儘量少在網站的公開區域曬自己的自拍照片,尤其是可以用作頭像的近景照片——以免個人照片和身份信息,被他人盜用和仿冒。

文章的最後,再聊一下網購。其實,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寫過,在此在囉嗦一下。網購的時候,如果使用銀行卡結算,那麼可以設置一個“購物卡”。也就是說,在網購賬號上,只綁定一張銀行卡,專門用作購物的銀行卡。在平時,這張卡上不存錢,或只存少量的零錢。假如說:你想買件600塊錢上下的衣服,那麼就可以先造預算,從別的銀行卡上通過網銀轉帳,向這張購物卡里轉入700塊錢用作預算款,然後再行支付。或者,選好東西后,購物車裡的商品在結算之前,會將款項的最後數額顯示出來,那麼在結算之前,你再把其他銀行卡轉到這張購物卡中——需要花費多少錢,就轉多少錢,絕不多轉。這樣做,看似麻煩,但最大程度上保護了財產安全。以免有不法分子通過網購不成功退款,或者盜取購物網站的賬戶密碼,來騙取你的錢財。同時,也可以避免盲目和衝動的消費。

寫作本文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識。提醒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對個人隱私和生命財產安全的保護。具體的自我保護措施,還是請參閱我之前寫的《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隱私?》。但文章是一面之辭,因為個人水平有限或認知偏差,文章中難免出現謬誤,所以文章僅供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