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35年的留守,換上百個家庭的團聚!幾乎所有人都能記住他的名字

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食堂,有一個不到一米七、瘦瘦的男人,幾乎所有人都能叫出他的名字。這是因為他從1983年到現在,已經從一位年輕健壯的小夥子,到半百之年的老員工,35年以來,一直堅守在食堂第一線,把一生都默默奉獻給了這裡。他叫侯玉欽,是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雁塔校區後勤飲食中心學生一食堂主任,工作期間,他勤勞負責、友善待人,同事們親切地稱他為“老侯”。

一人35年的留守,換上百個家庭的團聚!幾乎所有人都能記住他的名字

倏忽半生,但青春無悔

35年前,他剛進入後勤工作時,食堂只有幾臺簡單的爐灶,煮飯炒菜沒有燃氣,只能靠燒煤,學生一週只能吃到一次蘿蔔餡的素包子。由於條件艱苦,他白天工作,半夜四點左右又得起床運煤、燒煤,工作又雜又累,但他依然待人隨和,樂觀豁達,熱情直爽,從不計較和埋怨。

如今的他,雖然已經是食堂主任,但他一個人承擔著2-3人的工作量,從廚房加工到窗口服務,只要他忙得過來,他都會幫一把,他工作時間經常在10小時以上,但他從未喊過一聲累,生活中的他在閒暇之時,也會同大夥聊家常,說笑話,逗大家開心。

他認為:“食堂的工作雖說很辛苦,經常要起早摸黑,但也無比快樂,因為我喜歡這份工作。”和他一起工作近30年的風味餐廳主任劉永柱說:“他年輕的時候幹活兒不惜力,每次都一個人做幾個人的活,切菜,剁肉……樣樣都幹,工作情緒高漲,熱愛集體,歡聲笑語。”無論是廚房的師傅,還是保潔員工,在形容起他時,總會用“好人”、“隨和”、“老實”等樸實而誠懇的詞語。

一人35年的留守,換上百個家庭的團聚!幾乎所有人都能記住他的名字

盡職盡責,求問心無愧

侯主任每天都親自把控操作風險關鍵點,下班檢查水、電、氣閥等,消除食品安全隱患,杜絕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碰到問題,他從不推諉,耐心解答,保證了食堂工作高效、穩定發展。

後勤飲食中心總經理劉書軍談到侯玉欽主任時說他具有很強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他始終堅持集體在前,個人在後,自覺服從領導安排,從不叫苦叫累;他嚴格遵守學校、後勤集團及飲食中心的各項規章制度。

在員工隊伍建設上,他始終堅持“以老帶新,因材分崗”的原則,與一線員工打成一片,善於在閒談中,發現員工的閃光點與不足。經常鼓勵員工加強學習,組織員工參加廚藝比賽,不斷提高員工技能,滿足食堂發展需要。同時,對困難員工給予相應的幫助關懷,以情感留人,保證了食堂的持續性、穩定性發展。

一人35年的留守,換上百個家庭的團聚!幾乎所有人都能記住他的名字

一人35年的留守,換上百個家庭的團聚

寒暑假期間,學生和大部分員工都可以放鬆,享受假期,但食堂作為後勤保障重點單位卻需要值班人員每天堅守在崗位上,尤其是在寒假期間,大家都想回家過年。侯主任體諒大家的思鄉之情,在其他人放假和家人團聚的時候,他主動選擇留守值班,每天盯在食堂,生怕哪裡出現問題。自入崗到現在,長達35年,年年如此。

問他為什麼會這麼做,他說:“工作總是要人來做的,責任總要人來擔的。”問到他為什麼對後勤對食堂如此留戀時,他說:“也許是習慣了,感覺這裡已經成為了我第二個家,有了很深的感情。”

因為摯愛,所以他願意付出,他把自己美好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他熱愛的食堂,獻給了這個對於他意義非凡的地方。

一人35年的留守,換上百個家庭的團聚!幾乎所有人都能記住他的名字

侯玉欽主任的任勞任怨、默默堅守正是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自強、篤實、求源、創新"的校訓和"為人誠實、基礎紮實、作風樸實、工作踏實"的優良校風的真實寫照。經過並校60年來的建設與發展,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實力不斷增強,已經成為一所以土木建築、環境市政、材料冶金及其相關學科為特色,以工程技術學科為主體,工、管、藝、理、文、法、哲、經、教等學科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先後為國家建設輸送26萬名德才兼備的棟樑之才,但在學校發展和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離不開眾多諸如侯玉欽主任這樣默默堅守奉獻在後勤的工作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