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說“櫃前講價,不如櫃後算賬”,對做生意有幫助嗎?什麼意思?

農人說民俗

農村老話說“櫃前講價,不如櫃後算賬”,對做生意有幫助嗎?什麼意思?

現在做生意,講究的是雙贏。作為一個生意人,我是深有感觸的。

這句話的場景就是:櫃檯前單一的講成交,不如在後面坐下來談談長遠的利益。生意不能是一錘子買賣,但是僅僅是零售也就算了,不再此例的範圍之內。

這句話一般指的是大宗生意的往來談判。做生意和做人一樣,細水長流要比飲鴆止渴好。會做生意的人做人脈,不會做生意的人做人頭。就是這個意思了。

老闆,我需要一批上等的蘋果,你看出什麼價位?大家都是生意人很忙的,就開門見山吧。

說這話的是來談生意的,想要供貨商以最實惠的價格給他一批蘋果。精明的老闆一般不會當即就和來客交底的,而是察言觀色,看看是不是買賣人,是不是精明與此的人精,然後想對策略。一般就會把來客引到後堂,兩個人喝茶聊天,一探底細。

老闆咱們打個商量啊。這批貨你要10萬斤,咱們就以1塊成交。這樣咱兩賺的利潤都不是很高的。你要是要20萬斤,我這邊按照8毛給你供貨。你要是要30萬斤呢,我就出7毛了,咱們算算這個價格,對雙方的利潤來說,都是很可觀的。我走量,你的批發價還不變,你認為如何呢?

這樣,來客就會靜下來計算這批貨的價值了。10萬斤賺多錢?30萬斤賺多錢?而且給的進貨價還有賺頭,而且老闆的蘋果確實不錯的上等貨。嗯嗯,這回賺大發了。於是就有可能會重新下單了,這句不是一單10萬斤的買賣,而是30萬斤了。

10萬斤1塊進價,回去賣2塊,毛利就是10萬塊。30萬斤7毛進價,回去賣2塊,毛利就是39萬了。比三次各下10萬斤單多出來9萬塊的毛利,打著燈籠也難找的生意。

“櫃前講價,不如櫃後算賬”,意義深刻。櫃前講價的話,都會站在自己的利益角度來斤斤計較,錙銖必爭。但是不妨看長遠,兩個人櫃後算一筆明細賬。

現在講的啥?精誠合作,利益雙贏。做生意學會置換角度,從對方的剛需去考量問題,往往會引起對方的共鳴和好感,加深對自己的印象分和後期繼續合作的慾望。當然除了誠信,對利潤的追求還是一方面的。


農民妹子一枝花

農村老話說“櫃前講價,不如櫃後算賬”,對做生意有幫助嗎?
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是出自電視劇《一代大商孟洛川》裡面的一句臺詞。

這個故事是說清末明初大商人孟洛川在與洋人交易時的一個故事。他對英方經理說,有句商話叫“櫃前論價、不如櫃後算賬”。他為洋人算了一筆賬,如果你的洋紗定價30兩,那麼我只能買你一萬擔,那麼我們都只能賺到微利。如果你定價20兩,那麼我可以買你2萬擔,你我都能賺到中利。如果你定價17兩,那麼我可以購買六萬擔洋紗。這樣我們都會獲得很高的利潤,這樣才是互惠互利。你才能贏得廣闊的市場,最後雙方愉快地簽定合約。

其實這裡我們可以看出

櫃前講價:這裡的櫃前一般所說的就是人在購買物品或做交易的時候往往從自己的利益角度出發,希望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收穫,而這樣最後達成的結果,因為是隻考慮到單方面的利益,所以最後往往不能達成。

櫃後算賬:這裡的櫃後所代表的是從對方的角度來談判,如果說櫃前是買方,那麼櫃後面的人當然就是賣方了,孟洛川分別開出了洋紗30兩、20兩、17兩。最後對方愉快答應以最低價格成交,因為他知道雖然他的價格下降了,但是他的整體收益提高了。

所以這個事例告訴我們生意交往過程中,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利益來壓低價格,要從對方的需求入手,才能達到雙贏的目的。

就如同銷售員銷售的過程中,如果只是從銷售的角度去出發,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出去,這樣是很困難的,但是如果充分地研究發現對方的需求,通過自己的產品可以給客戶帶來什麼樣的好處,滿足客戶的需求的切入點去談判,解決客戶的痛點。那麼就可以達到生意合作成功。大家共同獲得利益。

農村老話說“櫃前講價,不如櫃後算賬”,對做生意有幫助嗎?什麼意思?歡迎大家發表自己的看法。更多精彩,歡迎交流互動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