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話:營口的小樓飯店

史話:營口的小樓飯店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一段順口溜在營口非常流行:小樓飯店好,大米飯豆腐腦,兩角錢吃個飽,下次還往這裡跑。這段話說的是在營口紅火了近30年的小樓飯店,香味十足的羊湯燒賣、經濟實惠的米飯豆腐腦,在老營口人心目中留下了揮之不去的時代記憶。

紅紅火火的營口第一名店

小樓飯店歷史悠久。據《營口市志》記載,小樓飯店的前身是營口冰果聯店下設的小食部,1968年秋開業,以經營大眾化飯菜贏得廣大群眾讚譽,被群眾譽為“職工食堂”“貼心店”。

當時的小樓飯店位於原小紅樓附近,設在營口冰果聯店的小樓上,因此群眾習慣稱為“小樓飯店”。1970年,營口市主管部門按群眾習慣稱呼定名為小樓飯店,是一家大眾化小吃店,以經濟實惠,服務熱情聞名。主要經營品種有大米飯、豆腐腦、零撥炒菜、熗拌菜。小樓飯店始終堅持薄利多銷的原則,味美價廉、講究衛生,深受營口市民歡迎。1970年,為方便夜班工人和流動人口就餐,小樓飯店增設夜宵部,並增設兒童餐桌,開辦預售餐券等服務項目。

文革期間,為了方便工農兵就餐,小樓飯店將營業時間兩次延長。第一次由一班改為兩班,早八點到晚六點改為早六點到晚十點,第二次實現了晝夜營業,一年四季不閉店。當時,工農兵就餐量每天達五千多人次。小樓飯店領導要求員工不能粗製濫造,要保證飯菜的質量,炒菜的同志堅持少炒、勤炒,保證花樣多、味道好,工農兵顧客反映:“來到小樓飯店,真就像到自己的家。”1975年2月,營口發生地震,小樓飯店職工積極投入防震救災鬥爭,搭設蓆棚堅持為工農兵服務,冒著餘震的危險將一碗碗熱湯麵送到受災群眾面前。

1976年,小樓飯店遷入長征路中段(今華聯酒店路東),新建三層小樓,擴大了經營範圍,先後增設了快餐廳、中餐廳和風味廳。中餐廳經營套菜、炒菜、零撥菜等80多個品種,風味廳經營涮羊肉、水餃、包子等10多個品種,快餐廳在經營大米飯、豆腐腦、零撥菜的基礎上增加了花捲、油條等品種,堅持面向大眾的經營方向。1985年時,小樓飯店僅服務人員就有110人,年銷售額100多萬元。

載入《中國商業文化大辭典》

小樓飯店堅持熱心為市民服務,推出許多便民措施。20世紀70年代中葉,為了方便夜間下火車的旅客就餐,在列車進站前將流動售貨車推到火車站。為了方便雙職工外出家裡只有孩子的市民,小樓飯店推出包伙服務,對有病不能到飯店吃飯的,推出登門送餐服務。小樓飯店始終堅持禮貌待客,熱情服務。對待盲啞殘的顧客,更是細心周到,被群眾譽為“盲人的眼睛”、“啞人的翻譯”、“殘疾人的手腳”。

1976年1月,一個十多歲的女孩手拿暖瓶要買豆漿,一班長徐媛芝心想,飯店只賣豆腐腦不賣豆漿,就問小孩給誰買。小女孩說,媽媽病重住院,不能吃飯,大夫建議買豆漿。得知情況後,小樓飯店特意為患者做了一暖瓶豆漿,派人專程送去,每天堅持送三次。

小樓飯店不僅在營口家喻戶曉,在全省甚至全國也小有名氣。1971年,《遼寧日報》刊載通訊,並配發社論介紹小樓飯店全心全意為群眾服務的先進事蹟。營口市的新聞媒體也對小樓飯店的經驗和事蹟進行廣泛宣傳。營口市革命委員會做出決定,開展向小樓飯店學習的活動。市商業局適時增派力量,加強領導,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提高,使小樓飯店越辦越好。

1974年,遼寧省商業廳兩次在營口召開現場會議,推廣小樓飯店的先進經驗,1976年,小樓飯店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部授予“先進單位”稱號,成為全省商業戰線的一面旗幟。在省市各級政府的重視下,小樓飯店在服務方面不斷加強,規模上不斷擴大,1994年1月被載入《中國商業文化大辭典》。

20世紀的七八十年代,小樓飯店一份飯菜的價格只有2角錢,飯票還有5分錢的面值。與今天的飯店相比,小樓飯店的環境要簡陋得多,大廳裡是木製的圓桌、椅子,桌上鋪一張白色塑料布,牆壁也沒有裝修,只是貼著幾個時代氣息很強的大字:“工業學大慶,農業學大寨”,以及“為人民服務”!

即便環境如此簡陋,大廳內也很少有空位。尤其是中午時更加火爆,經常需要排隊很長時間才能用餐,所以,一些市民會選擇用飯盒將豆腐腦帶回家食用。

老營口人的共同記憶

小樓飯店是營口一個時代的記憶,在營口紅火了數十年,是當年營口一個響亮的字號,大餅、豆腐腦,羊湯、燒賣是昔日濱城的一道美味佳餚。

每天清晨,星星還在高懸,人們還在熟睡,小樓飯店已經是人攢聲嘈。

史話:營口的小樓飯店

一些營口人回憶,從小樓飯店經過,就能聞到飯店傳出的菜香,記憶猶新的是帶滷的豆腐腦、能揭層的戧面饅頭、還有香飄四溢的羊湯燒賣。當時,由於吃飯的市民太多,不便於管理,為了防止餐具丟失,每個飯勺都要做上特殊的標記。

1989年11月,遼寧省飲食行業取消糧油平價供應,改為議價供應,使飯店的主食價格迅速上漲了三至四倍,飲食行業形勢發生了驟然變化,受到劇烈衝擊。公有制飲食企業營業蕭條,經濟效益下降,53家飯店虧損。

在這場風潮中,以經營主食為特色的中、小型飯店所受到的衝擊最大。以往,小樓飯店每天能賣1000多斤米飯、2500多碗豆腐腦,此時,即便他們將經營方式改為走街串巷,每天也不過賣出米飯七八十斤、豆腐腦不足百碗。

據有關資料記載:1990年,小樓飯店營業收入人民幣39萬元,稅利額3萬元,營業收入不足1985年的一半。究其原因,主要在於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檔次和規模的飯店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小樓飯店的經營之路已經走入了瓶頸。

為了適應發展的要求,小樓飯店也開始對環境進行改造和裝修,設置了包房,還設置了自助早餐和大包桌,並承攬婚禮包桌等業務。不過,這並沒有挽回小樓飯店發展的頹勢。

小樓飯店日漸衰落,經營難以為繼。2000年6月20日,聞名遐邇的小樓飯店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達6層,面積2萬平方米的購物廣場。

如今,小樓飯店已經淡出了營口人民的生活。不過,那種永遠揮不去、忘不了的經典味道,以及大餅豆腐腦、羊湯燒賣的餘香,必將永遠縈繞在營口人心中,成為營口人一個時代的共同印記……

文/周立國(營口市史志辦公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