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君之過”與“愛君之醜”

春秋時期,晉國“六卿專政”的趙氏家族,其代表人物是趙簡子(趙鞅),以及他的兒子趙襄子(趙無恤)。趙氏父子長期在晉國理政,世稱“簡襄功烈”。趙簡子曾有兩位自己頗為賞識的門臣,即尹綽和赦厥。赦厥為人處事圓滑,善於察言觀色、見風使舵,從來不說讓趙簡子不高興的話。而尹綽忠心耿耿,性格耿直,勸諫往往不分時機場合。

有一次,趙簡子帶著尹綽、赦厥和隨從外出狩獵。趙簡子發現一隻野兔,便下令隨從追捕並許諾給捕獲者以獎賞。於是隨從奮力追捕野兔,也踏損了不少莊稼。趙簡子對抓獲野兔的隨從大加獎賞,眾人也連聲稱讚,只有尹綽表示反對,並對趙簡子說:“他只知道討好主人,而不顧百姓辛苦種出來的莊稼,這樣的人不值得獎賞。但錯誤的根源在您身上,如果君主不下達那道命令,他就不會那樣去做。”如此直言不諱地指陳主人問題,在封建社會是需要相當的勇氣的。

由此可見,趙簡子算是一位有胸懷善納諫的政治家。當趙簡子一位敢於直諫的家臣周捨去世後,他每每聽朝,常面露不悅:“諸大夫朝,徒聞唯唯,不聞周舍之鄂鄂,是以憂也……”

“愛君之醜”,表面上是關心愛護,實則是對人錯誤的一種縱容;“愛君之過”看似生硬犯上,為職場之大忌,卻是難能可貴的錚錚忠誠。黨員幹部往往都有對上對下的身份。身為領導幹部,要像趙簡子一樣有樂聽逆耳忠言的胸懷,分得清“愛君之醜”的危害和“愛君之過”的益處。而作為普通黨員,對上級和同事,則需有“愛君之過”的直率和勇氣。尤其是黨內政治生活,要以對黨和他人負責的態度,敢於講真話、講實話、講狠話,講真理不講面子,講黨性不講私情,講規矩不講關係,不當“愛君之醜”的“禮炮手”和“老好人”;杜絕當面不說、背後亂說,會上不說、會後亂說,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不當“愛君之醜”的“兩面人”和“兩面派”。當然,批評也要講究方法和藝術,既能真誠真實地提出批評建議,又能讓人更好地接受批評和糾正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敢於板起臉來批評,並督促改正”。毛澤東同志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也指出:“因為我們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我們如果有缺點,就不怕別人批評指出。”單純的“愛君之醜”不是共產黨人的應有品格,只要我們的政治立場和價值取向建立在忠誠為黨、服務為民之上,就不妨對人“愛君之過”,也不怕對己“愛君之過”。

“爱君之过”与“爱君之丑”


分享到:


相關文章: